摘要:課堂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主要途徑,是對學生進行生物知識教育的重要環節。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成了初中生物教學的關鍵。本文將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討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132-01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目前初中生物教學不被重視的現實情況下,面向全體中學生,使他們學好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學會生物學的科學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們學得有趣、高效、獲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充分利用圖示,加強對比
初中生物一年級中有關動、植物細胞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在課堂中先借助顯微鏡來對動、植物細胞進行觀察,讓學生對它們有個直觀的認識,之后再讓學生對照顯微鏡畫圖,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讓學生對兩種細胞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它們的共有結構就是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于細胞功能的理解和識記比較困難,結合初一學生的形象理解能力較強,我和學生們在課堂中共同總結出識記細胞功能的方法:細胞壁是墻壁的壁,把細胞壁看作是圍墻,那么它的功能維持細胞正常形態比較容易理解。長城是我國的古城墻對于它能抵御外族入侵學生都有認識,那么細胞壁能夠保護細胞內部結構,學生也較容易進行知識遷移。細胞膜是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保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在教學中讓學生聯想校保衛,他們的職責就是讓我校師生進入,同時還能保護我們,讓我們的學校有一個穩定的環境……通過這種方法學生的記憶效果明顯增強,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二、充分利用影音資料,采取直觀教學
對大部分初中學生而言,生物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人本身就是生物群中的一類,生活周圍到處是生物;陌生是因為初中學生在接觸生物之前,都只看到生物的表面,沒有深入生物的內部結構和生長過程進行了解,對生物是相當陌生的。在學習《傳染病》這一節中,學生對于很多疾病感覺非常熟悉,比如,流感、乙肝、狂犬病等。流感我們都知道可以通過流感病毒傳染,可是對于流感病毒我們沒有直觀的認識,這時可以借助圖片給他們直觀感受。流感可以通過飛沫傳播,在教學中播放了一段在酒吧里一個流感患者打噴嚏的影音資料,學生看到能從資料中感受到噴嚏的速度和傳播力量,能更好的理解為什么要在打噴嚏時掩住口鼻。在《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中我調出同學們感興趣的《動物世界》讓學生邊看視頻邊學習,效果很不錯。
三、與時俱進,融入生物科技最新成果
生物科技在人類發展中的作用是無可衡量的,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也將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的:“21世紀是生命科學大發展的世紀。生物科技發展將顯著提高農業和人口健康水平。”當前生物科學技術主要在農業和生命健康領域發揮重大作用,而這事關人類的發展和生命安全。為此,初中生物教師不僅要以教材為主進行生物教育,同時還應該跳出教材,與時俱進,將當前生物科技發展取得的一些成就引入課堂,讓學生意識到生物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從內部驅動學生進行生物學習,這樣學生會更專注于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有積極的幫助。如在學習《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一章節中,以“轉基因”食品為主題,以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為案例,闡述生物科技在農業中的實際作用,同時也要讓學生對轉基因食品帶來的副作用進行探討,甚至可以以“我們要不要轉基因食品?”學生對于克隆技術非常感興趣,我就在課堂中讓他們開展討論“如果你有一個克隆兄弟”他們就此展開豐富的聯想。為課堂教學主題,讓學生對生科技術的利弊進行探討,增強學生對生物科學技術的了解,加深學生對生物遺傳和變異的認識。特別是在生物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方式和途徑及內容,都有可能因為人類的行為而發生改變。這樣的認識對學生進一步認識生物知識,了解生物科技的發展前景,都有積極的幫助。而這也是當前初中生物教師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所必須完成的教學目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環節。
四、讓你的學生對你有信心和興趣
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處在學生視野的橫向和縱向比較之中,能否在學生中有一個良好的教學能力形象是極其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孫敬修先生說,“學生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裝在‘電子計算機’里并儲存,然后指導行動。”這就說明教師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試想一個對自己都沒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師,怎能通過你的課堂讓學生對你有信心和興趣呢?我們教師,任重而道遠,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讓學生欽佩,贏得學生的好評,教學的實施就能順暢。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并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就能獲得任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總之,初中生物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從多個角度出發,多管齊下,多策并舉,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方式,以符合教學規律,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為基礎,制定各種教學策略,全面推動生物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永建,多媒體技術對生物教學過程的優化策略[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5年01期。
[2]周斌、王錚敏,初中生物教學多媒體應用現狀分析[j],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2期。
[3]黃詩添,淺談多媒體技術與生物的整合[j],中學生物學,2004年05期。
作者簡介:王鈺琳,女 1980年3月,甘肅秦安,本科,白銀市第十中學,生物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