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漢語言文學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社會在職人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選擇了漢語言文學作為他們繼續教育的專業,走進了電大。本文即針對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展開幾點論述。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
中圖分類號:G7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137-01
一、前言
電大開放式現代遠程教育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是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獲得終身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隨著漢語言文學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社會在職人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選擇了漢語言文學作為他們繼續教育的專業,走進了電大。他們積極進取,希望學業有成,但參差不齊的文學水平和嚴重的工學矛盾使他們在電大的漢語言文學習中困難重重,怎樣克服他們學習上的障礙,怎樣使他們的學習輕松有趣,怎樣順利地完成電大學業,成為我們每位電大漢語言文學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
二、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員的學習障礙
(一)電大學員的基本情況
電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大事業蓬勃發展,已培養了百萬多人才。然而,電大開放教育的學習特點和學生的構成特點給他們的學習增加了困難。電大學員是具有學生與成人雙重身份的特殊群體,他們來自不同專業、不同級別的單位,成分復雜。他們的社會經驗、學識水平、心理狀況都有別有普通大學生。電大學員大多是來自社會青年.在人生的歷程中,他們初嘗了充滿希望、夢幻破滅、不甘沉淪的酸甜苦辣,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當代青年人的奮斗和追求、矛盾和困難。
(二)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點
漢語言文學是研究中國語言的詞語、句法,賞析古今詩歌、散文、小說等眾多的文學作品,熟悉有關編輯出版的基本知識的一門學科。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具備扎實的中國語言功底和較強的寫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評價一個文學作品,進行編輯出版工作,而且還將擁有一筆財富——寬廣的知識面和優秀的人文素質。首先是“語言”,然后是“文學”,其中“語言”起修飾“文學”的作用,“文學”是中心詞,二者呈偏正關系。電大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包括:
1.語言性的學習。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漢字學概論》,《語言學概論》等課程。
2.文學性的學習。如:《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二》,《現代文學作品選》,《當代文學作品選》,《外國文學作品選》等課程。
3.文學教育性的學習。如:《美學》,《寫作學》,《文學概論》等課程。
(三)學習中的困難
1.工學矛盾。電大學員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問題,是制約電大辦學規模和提高教孕質量的一個突出問題.一方面學員工作單位要實行崗位責任制,優化組合和目標管理;另一方而學員所在學校要求不遲到、不早退、不缺席,紀律嚴格.這事實上造成了學員不得不采取單一選擇。
2.對生僻文字、語言難以理解。由于學員文學水平的參差不齊和一些生僻文字、語言在日常生活中很難用到,使得他們理解起來很費力。致使一些課程的過關率較低,如《古代漢語》、《古代文學作品選》、《文學概論》等。
三、教學構想
(一)培養電大學員的自學能力
培養電大學員的自學能力,是電大教學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也是提高電大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自學能力是指一個人獨立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在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這種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作為電大函授學員,他們學習時間主要是從生活和工作中擠出來的,比較零碎,要把這些零碎的時間用于學習,就需要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突飛猛進,知識老化、過時速度加快,一個人不可能一勞永逸地憑借學校所習得的知識謀求自身長久發展,學習將貫穿于人的一生,可謂“活到老學到老”。自學能力是學員完成遠程開放教育的必要條件,是實現終生學習的基石。廣播電視大學,是以現代化遠距離為手段,以在職成人學員為主要對象的一所學校。它既具有普通專科高校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教學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施行遠距離教學,師生分離,借助媒體,通過IP課件、BBS討論等先進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間接教學。因此,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廣闊的前景。實踐證明,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必須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遠距離教育的最本質的特征是獨立學習。事實上,電大教學雖然明確了采用遠距離教學、面授輔導、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但從教學實際過程看,自學的環節沒有很好的落實,學生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沒有得到真正體現。
(二)提高閱讀水平
利用遠程教育的廣闊平臺,增加學員的文學閱讀量,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水平。眾所周知,閱讀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閱讀也不例外。最有效的辦法只有兩條:一條是積累,一條是轉化。
1.積累。不少人學習時只滿足于掃清文字障礙,尤其是古文,認為老師已講清楚,我也明白,這就夠了。這種學習方法是極不可取的。尤其是學習文言文時一定要注重積累,而積累的最好辦法就是背誦,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記在心,文言的實詞的意義、虛詞的運用、各種句式的變化等也就已經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過背誦可以學到古代名篇的構思立意、布局謀篇、語言修辭等方面的要義,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隨著誦讀篇目數量的增加,對文言的語言感知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文言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這就好比蓋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堅固,房子也就可以蓋得越高。背誦就是學習文言文的地基,這是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根本途徑。
2.轉化。這里說的轉化是指遷移能力,即在閱讀背誦的基礎上,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學習規律和方法。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課內學習是第一位的,是基礎,課內學得好、學得精,腦中裝的文章就多,知識便可轉化為能力,就會舉一反三,閱讀的水平也就會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時不好好學習課文,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那么,十個有十個是不會成功的。
四、結論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專業,遠離社會,它就沒有生命力。傳統知識型人才的培養,知識的講解傳授成為教學和考試考查主題內容。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 興行動計劃” 中,明確提出實施“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工 程” 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在開放教育的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中心將逐步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主體地位無疑得到提高。開放教育教學過程的優化是實現開放教育目標要求的基本保證,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及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學習模式、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的客觀要求。為貫徹落實《面向對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央電大從1999年實施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和探索開放教育的教學模式是實施開放教育的關鍵。聯合國教科文組總干事馬約爾在會上指出:“提供終身教 育與培訓是我們惟一能夠用必要的知識與能力武裝人民的途徑,使他們能夠在變化的世界中生存”。市場經濟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具有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談判、公關、策劃、教學、寫作等活動。面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所處的社會環境,作為電大教師,我們應該積極關注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尋求應用型專業發展之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