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SIYB(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中文譯為“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是國際勞工組織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專門組織開發的創業培訓體系。本文根據SIYB理念,從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優化外部環境等方面對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提出對策,為高校創業教育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創業能力 SIYB 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001-02
大學生作為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是創新創業活動的生力軍。但在實踐層面,能力問題日益成為大學生創業持續推進的一塊短板。因此,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將是今后一段時期內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目標。
一 SIYB項目和大學生創業能力概述
1.SIYB項目介紹
SIYB(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中文譯為“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是國際勞工組織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專門組織開發的創業培訓體系。該項目由四個模塊構成,分別是:GYB(Generate Your Business:產生你的企業想法)、SYB(Start Your Business:創辦你的企業)、IYB(Improve Your Business:改善你的企業)、EYB(Expand Your Business:發展你的企業)。
SIYB創業培訓是集簡明、通俗易懂、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為一體培訓體系,它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實行小班化教學,運用頭腦風暴法、情景模擬法等高度參與的培訓方法,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真正的互動交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業潛能。
2.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內涵分析
“創業”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注解是:“創辦事業。”在英文中,“企業家”和“創業者”是同一個詞,即“entrepreneur”。在此基礎上,將“創業”視為“創辦自己的企業”“自己當老板”,是對“創業”這一概念最直接也是目前最普遍的理解。羅伯特·赫里斯、邁克爾·彼得斯提出:“創業就是通過奉獻必要的時間和努力,承擔相應的經濟、心理和社會風險,并得到最終的貨幣報酬、個人滿足和自主性的,創造出有價值的新東西的過程。”簡單地說,創業就是創造新東西的過程,并承擔風險和得到回報。
所謂創業能力,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們發現和捕獲商機,將各種資源組合起來并創造出更大價值的能力,即潛在的創業者將自己的創業設想成功地變為現實的能力。在我們的研究中,大學生創業能力可分解為創新能力、領導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能力、做事能力的有機組成。
二 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對策和建議
SIYB創業培訓走進高校,對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是一個嶄新的創業教育嘗試。有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從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優化創業外部環境等方面進行探索。
1.協同創新,構建基于SYB的高校創業教育模式
教育部在2012年發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中,對“推進協同創新”做出了詳細部署,并正式實施以推進協同創新為核心內容的“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創業教育是一個新興的開放式、創新型的學科門類,其教育環境涉及校內各部門、教職工和廣大學生以及校外的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方面,迫切需要引入協同創新理念,以促進更大范圍的資源交流共享,全面優化高校創業教育的環境氛圍。
2.成立創業教育中心
高校要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要理順領導體制,建立健全教學、就業、科研、團委、大學科技園等部門參加的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協調機制。通過成立專門的創業教育中心來統籌創新創業教育,各二級學院成立創業教育指導小組,具體負責所在學院學生的創業教育活動,同時接受創業教育中心的指導。創業教育中心負責進行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理論研究、創業咨詢、大學生創業園的管理等,面向在校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創業教育培訓工作。
3.建設適應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開展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建設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可以分兩步走,一方面加強對創業骨干教師的選拔與培訓工作,選派教師參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辦的SYB師資培訓班,支持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與社會行業的創新創業實踐。另一方面,要解決目前高校創業教育課程教師結構單一化的問題,實現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多元化,聘請一批國內創業教育專家、政府部門官員、知名企業的老總以及創業成功人士,作為兼職教師。
4.加強以SYB為基礎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定位于面向所有專業、所有年級、所有學生,全程實施,分專業、分階段、分層實施。這就要求建設一個循序漸進式的“四階段”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實現創業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教育的有機銜接。
第一,創新創業意識教育階段(GYB階段)。在這個階段,教育重點是創業意識、創業基礎知識普及,主要在一二年級進行。將創業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相結合,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必修課為依托,幫助大學生入校之后就開始進行職業生涯的探索、規劃,滲透創新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業意識短期培訓。
第二,創辦企業階段(SYB階段)。對具有創業意識的學生,重點培養識別創業機會、防范創業風險、適時采取行動的創業能力。主要在二三年級進行,通過《大學生創業基礎》和創業培訓班加強創業理論知識學習。對有強烈創業愿望的學生開展為期十天的創辦企業培訓。
第三,創業模擬實訓階段(能創業階段)。創業模擬實訓是架起創業知識轉化與理性創業實戰的橋梁。在此階段,重點是提升創業能力,積累和檢驗創業知識、做好創業前的充分準備,主要在三四年級進行。結合第二課堂強化創新創業體驗和訓練,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技能。通過“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國家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各學科競賽活動,選拔優秀創業團隊,促進學生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
第四,創業孵化階段(成功創業階段)。在參加創業模擬實訓的學生中,挑選優秀學員進入創業孵化基地,進行創業實踐。孵化基地的基礎設施齊全,學生選擇創業項目,注冊企業實體,開展各類生產經營活動,參與市場競爭,體驗創業實踐,最終實現成功創業。
5.打造全方位創業支撐平臺
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是大學生創業實習實訓與成果孵化的基地,是開展創業教育、創業實習、創業服務,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重要實踐平臺。高校要整合和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以科技創業園區、大學生商貿創業一條街為基礎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基地。科技創業園區結合學科專業和科研項目的特點,積極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科研成果、科技發明、專利等轉化為創業項目,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模式。
三 優化外部環境,發揮政府和社會的力量
我國確立了“以創業帶動就業”這一重要戰略之后,創新創業教育的社會需求充分顯現,主導力量應迅速由高校轉向政府和社會。政府有責任為廣泛包含創新創業活動的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引導創造一種自由、寬容的社會環境。
第一,做好創業政策的落實與完善,降低大學生的創業成本。需要由政府相關部門統籌協調,從基金、基地、項目、信貸、擔保、稅費、咨詢、培訓、成果轉化等各方面制定統一的指導、扶持、優惠、激勵的政策措施,建立完整的政策體系,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具有規范力和執行力的全方位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大力促進大學生創業,使更多的大學生成為創業者,實現以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
第二,拓寬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解決創業融資難題。首先,完善小額貸款政策。簡化貸款程序,減少對創業項目的過多限制,建立科技創業企業貸款擔保體系,鼓勵金融機構、擔保公司等支持創業者融資,落實有關貸款貼息的優惠政策。其次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和社會支持,通過財政和社會兩條渠道設立“高校畢業生創業資金”“天使基金”等資助項目,重點扶持大學生創業。最后,合理配置校友、知名人士的各類捐贈,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基金,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創業提供啟動資金。
參考文獻
[1]張祎.基于SIYB理念的高校創業教育模式建構[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2]〔美〕羅伯特·赫里斯、邁克爾·彼得斯著.創業學(王玉、王薔等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郁義鴻、李志能、羅博特·D·希斯瑞克.創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