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發展,以人為本。外語教師應把自己對教育目的的理解和認識,對教育實踐的設想和計劃轉化為具體的教學決策帶入現實的課堂,從而最大限度地影響教育,影響學生的思想、價值觀以及對未來世界的向往。不言而喻,教師是決定教育是否成功的首要、決定性因素。
【關鍵詞】專業化發展 制約因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017-02
教師專業化和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教師素質、保證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本文就影響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所涉及的制約因素進行討論,并提出了可能的對策,以期對同仁的教學有所裨益。
一 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的制約因素
1.比較繁重的教學工作量
絕大多數外語教師的時間都用于教學和兼職工作了。教師不能處理好既定的教學工作和進行科研、學習的矛盾。特別是年輕教師,額定工作量大,又要顧及家庭,往往不能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除此之外,外語教師的工作具有隱性:除了必需的備課、改作業、出試卷等工作外,還要完成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設計與參與,甚至還要對學生的生活進行指導。
2.不太令人滿意的專業發展條件
學校往往對外語教師的工作有極大期望,學生對外語教師的工作同樣有期許,這會令教師感到來自學校和學生的壓力,而另一方面,外語教師的相對令人滿意的工作又不能得到及時、公正的評價,這些都是影響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些不利因素。
3.教育教學科研專業理論知識不足
外語教師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教學磨礪后,會擁有大量的實踐知識,但怎樣把實踐性知識轉化為理論知識,卻困難重重。一方面,完成教學工作量已經占據了教師的絕大部分時間,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教學理論;另一方面,許多外語教師搞科研只是為了評職稱、漲工資。
4.學習交流機會不多
這一點對于外語教師來說,尤為突出。外語教師要疲于應對繁重的教學工作,有既定的工作量限制,還有家庭的拖累,極少有機會外出學習和交流。
二 有助于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對策
教師專業發展的不足源自多方面,既有學校文化及組織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師自身的原因,也與整個社會氛圍和大氣候有關,所以,解決問題的對策也要從多角度加以考慮。
1.老教師帶動新教師
目前,外語教師的隊伍主要是年輕教師,可以由優秀的、有經驗的、科研能力強的教師指導年輕教師,使他們在教學和科研上快速成長。學校應在集體備課、教育科研、輔導學生等諸方面開展教師合作,形成互補、協作的工作學習關系。通過合作,促進教師的成長和共同發展。
2.觀摩課與研討
教研組和課題組可以定期和不定期地舉行觀摩課,課后進行探討,這樣,外語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甚至可以開展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學校之間互派教師進行觀摩課和研討的交流活動。
3.學術聚會和年會
院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行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題會和講座,兩周或三周一次,由外語教師提出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大家進行現場討論或之后的資料查閱和觀點準備,這樣可以做到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在有條件的院校舉行學術年會,如果不能舉行,盡量派外語教師參加其他院校組織的學術年會,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提升的機會。
4.開展課堂研究
課堂研究事實上是一種教學行為研究。行為研究是一種教育研究方式,外語教學行為研究就是外語教師為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或者說是教師對自己的外語教學實踐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外語教學實踐中的熱點問題、特別是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問題進行研究、批判和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進行思考和探究,使自己的外語教學得到更有效的開展,在有效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實踐表明,行為研究可以校正教師頭腦中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養成經常性反思的習慣,從而創造出新的英語教學方法,形成新的教學策略,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行為研究有利于教師學以致用和專業發展,能使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促使教師由“教書匠”向“專家型”發展。
三 結束語
總之,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取決于外因和內因的共同作用。外因源自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對教師角色與形象的要求和期望,由政府或有關機構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培訓。內因是指教師個體的自我完善,源于教師自我角色的愿望,個人需要和精神的追求。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是個體與教育環境積極主動的互動過程,是內外諸因素綜合影響并發揮作用的過程。作為教師個體,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不斷地進行自我提高,才能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德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語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