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高職高專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它創建目的是為國家提供高級技術型人才。但從目前來看,我國高職高專缺乏專業的人文素質教育,不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精神,為了改變這個現狀,必須加強人文社科知識的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的根本目的。筆者對此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廣大的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職高專 人文素質 教育 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051-01
一 高職高專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師不重視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
目前,很多高職高專的教師都只重視課堂知識的傳授,沒有意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仍流于形式和表面,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有些教師認為,高職高專的學時僅有三年,應加緊學習技能和知識,如果把時間浪費在素質教育上,那么就得減少專業知識的學習時間。而且有的教師也認為高職高專學生畢業后會進入基層和企業,對綜合素質的要求并不高,因此,這是很多教師不重視人文素質教育的根本原因。
2.學校自身的管理方式存在問題
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在學校合理的管理方式下開展,如果學校自身的管理方式存在問題,那么就很難形成個性化的教學特征,甚至也很難突出教育的特點。有些學校根本沒有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部分,所以也沒有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中進行改革。這些學校除了有思想政治課、體育課以外,根本沒有設立其他關于人文方面的課程。
3.教師的綜合素質不夠高
高職高專的人文素質教育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素質與高超的專業能力,但很多學校的教師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甚至根本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因為人文素質是一種深層次的內化結構,必須要有一個內化的過程,但如果缺乏人文知識,就不能進行內化與沉淀。從目前來看,我國的高職高專教師人文素質不夠,同時也為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實施增加了難度。
4.學生自身的素質不夠高
因為高職高專的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素質不高、非專業知識淺薄,容易在是非善惡問題中出現偏差,甚至在人生的道路選擇上也會急功近利。雖然高職高專的學生比一般的大學生具有更高的專業能力,但是因為文化素質不高,學校沒有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所以適應能力較差,心理素質也達不到要求。
二 實施高職高專人文素質教育的合理對策
1.改進學校的管理制度
要對學校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應從管理和評價入手,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使其轉變教學的觀念。在此過程中,學校需要將具有高職高專特色的素質教育發展模式與評價體系結合起來,在學生的評價、就業、創業方面真正地實現和貫徹素質教育的內涵。還要積極地改進教學方式,將實踐教學作為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方式,讓教師和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其中來,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職高專素質教育體系。
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為了更好地實施人文素質教育,必須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對教師的潛在素質和能力進行合理的考察;(2)有條不紊地實施和開展教師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文化的整合教育,加強學科間的交流;(3)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教師能夠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而且還要讓教師的培訓和薪資獎勵掛鉤。
3.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與實踐相結合
如果僅僅只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不會取得好的效果。要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地對文化進行感知,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在學生進行實訓時,學校要讓學生到企業去體驗和感知,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培養自身的職業能力。同時,這對于學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也是非常有利的。
4.人文素質教育和專業課程相結合
在高職高專院校進行人文素質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方面的知識。在專業課的教學當中,可以人文精神來傳遞專業技術,引導學生形成職業道德素養。如在西餐面點專業的教學當中,教師既要給學生講解烹飪技術,也要讓學生了解烹飪技術的發展歷史、中西方的不同飲食文化等。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高專學院因為存在著重視專業課程、輕視人文教育的現狀,所以校園文化建設也顯得不夠。因為人文素質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重要過程,所以,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可以不定期邀請校園外的專家、學者來校開設知識講座,也可以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引導學生健康的發展。
三 結束語
人文素質教育同時也是做人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交叉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一些民辦高職院校受到市場趨利性的影響,僅僅只重視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因此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高小姣、劉永玲.高職高專人文素質教育調查及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9)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