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的目的是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教師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方法;通過研究目前國外的研究成果和國內的研究的歷程以及已有的成果,結合農業院校工科實際的情況提出了在液壓與氣壓傳動中,采用“實踐性”加“特色”小組的教育理念,并對其內涵、價值和運用進行了分析和闡釋。
【關鍵詞】液壓與氣壓傳動 課堂教學模式 實踐性教育 特色小組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060-02
一 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教師課堂教學模式改進
教師課堂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接受新鮮的教學內容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學生入學的成績是參差不齊的,他們過去的知識儲備也是不一樣的。但當他們走入大學課堂以后,會面臨同一個老師、同樣的教學的方式、方法,如何讓同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給不同的學生個體最好的知識吸收是個很大的問題。液壓與氣壓傳動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但是,現在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在有限的學時中,學生學的液壓與氣壓傳動知識,將來在參加工作時不能很快地被應用到實際的工程設計中,甚至于在畢業設計時應用都有些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的教學方法與實踐嚴重脫節。為改變這種狀況,對教育方法進行深度的研究,并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二 過去采用的大學生教育方式
目前的教育方式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第一,從學生的層面講,在教學中教師扮演了先知的作用。教師教給學生什么,學生就接收什么。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能動性,其實學生才是教育中的主體對象、教學的主體,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完全沒有被調動起來,失去了教學的過程中的互動性、民主性、平等性。
第二,從教師的層面講,是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在這種“填鴨式”的方式下教師講什么學生就接收什么,囫圇吞棗。學生的思想變得非常不靈活,造成學生對于學習喪失興趣,甚至千人一個思想。
第三,從教學的方法層面講,很多教師完全參照課本來講述,甚至為了方便自己起見,授課的課本拿的還是早期的版本,也不管有的課本已經改版十余次,內容變化很多。有的教師正好相反,為了追求教學改革,求新求異的改革,而不顧學生的接受情況。從上面的論述可知,目前的教學方法亟待改革,因此,提出一種新型的液壓與氣壓的教育方法:農業大學機制專業的實踐性特色小組教學。
三 改革后的液壓與氣壓傳動教育的特點
第一,實踐性液壓與氣壓傳動教育是用液壓與氣壓的知識來解決在工廠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設計和故障問題,學生通過對液壓系統實際的設計或模擬故障的處理,把自己所學的液壓氣壓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當學生面臨一個實際的設計任務和處理一個模擬的液壓氣壓故障時,教師一方面采用講課啟發、知識要點的傳授,另一方面也像工廠里的技術經理一樣在需要的時候指導,這樣學生就會學會與真實工廠里的技術人員一樣處理問題的方法。
第二,將學生按照工廠里一樣分成鉗工一組、二組等,分成各個小組,每組都指派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擔當小組長。由于給各個小組都會分配技術難題或設計任務,學生在上課時的主動性、參與性大大增強了。課余時各個小組就分別討論,解決問題,并且細化問題到個人。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協作工作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單獨思考能力。
第三,作為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任務,不能是憑空想象的問題。最好是到工廠、車間,和一線的工廠技術人員交流,知道他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進而布置給學生。一方面,可以保證任務的真實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任務的時效性。當學生碰到這些問題時,往往會提出很多解決方案,小組里面先討論一個最佳的方案,再轉述給教師,教師再將自己的想法反饋給學生,這樣反復幾次,學生會受到非常好的磨練。
四 改革后液壓與氣壓傳動的基本思路和內容
改革后的目標其實是為了應對現代企業對于實用性人才的渴望,希望學生畢業以后能在解決相關的液壓與氣壓傳動實際問題時能很快獨立上手,圓滿地解決問題。由于改革后的課程教學,學生的能動性大大提高了,協作能力也到了很大的增強。在整個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討論、反饋,自己動手、再反饋、再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積累經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有很多問題產生,會促使他們主動去書中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集體討論,或找老師來解決問題,這樣就會不斷主動地學習液壓與氣壓的知識,并且能夠越來越好地去運用這個知識。
第一,更多的結合將來學生的畢業去向,采用農業機械和相關的工廠機械的實例。優選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實際例子,例子的難易程度不要超過大綱,或不要超出太多,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授課時,可在每一相關章節的講解前,提前給每個小組分配一個題目,讓學生有時間提前進行討論研究。然后再結合這些實例將書中的大綱規定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允許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提問,并專門留一些時間讓各個小組討論。
第二,當學生有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想法以后,做設計的 小組可以開始進行實際的設計工作,模擬工礦企業中的設計部門,大家分工合作,進行實例設計。做維修的小組,到學校的液壓與氣壓實驗室,去親自解決由老師已經先期布置好的試驗臺中的問題。甚至可以去相關企業,親自動手展開維修工作。用這種模擬的或真實的工作場景來對學生進行訓練,讓他們直面這些液壓與氣壓的模擬或實際問題,使他們能夠真正地用一個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人員的思想來解決問題。
第三,特色鮮明的“鉗工”班組。將班級化成一個個鉗工班組,小組長可以由教師先期指定成績比較優異的同學擔當,后期也可以由小組自己選出認為合適的小組長,整個小組在維修、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去優化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此過程中,也可以提出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由老師來啟發性地幫他們解決。這樣一方面既鍛煉了大家的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通過一個個實際問題的解決,來不斷地引導液壓與氣壓知識的學習,以及鞏固和提高。對于培養他們具有液壓與氣壓傳動工程師的職業技能有非常大的幫助。
五 結語與展望
21世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培養適合時代發展的具有能動性、主動學習性的人才,是教師的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目標。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有很多,優選最適合農業院校機制專業的教學方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實踐性的特色小組教學方法必將在大學生教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一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不斷地認清自我、提高自我,對于將來成為一個優秀的液壓與氣壓傳動的優秀工程師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偉華.《金屬切削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12(21)
[2]王春暉.當代大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新探索:以“西方經濟學”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7)
[3]黃偉華、趙漢雨、李建偉.淺析機械優化設計創新平臺建設[J].學園,2012(23)
[4]陳壽琴、李光.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新系統的構想[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35)
[5]趙敬辛、韓博.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2)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