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希望從高中教學的實際出發,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本文通過對現行人教版物理教材欄目設置的研究,深化對教材欄目設置的理解,以期對同仁們運用欄目進行物理課堂設計有所幫助。
【關鍵詞】物理教材 欄目設置 建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G6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092-02
新課程改革希望從高中教學的實際出發,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在這樣的精神指導下,充分研究現行人教版物理教材,就顯得非常必要。
一 教材
《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對教材的解釋是:(1)根據一定學科任務,編選和組織具有一定范圍和深度的知識技能體系,一般以教科書的形式來具體反映;(2)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一切教學材料。本文中出現的“教材”特指教科書。
現代教學論認為,要實現教學最優化,就必須進行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以現行人教版物理教材為例,教師除了要了解新教材的內容增減外,更應該關注新教材的結構體系編排——欄目。
二 欄目
教材中的欄目,與教材中的圖片以及語言風格等都是教材呈現形式的重要方面。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欄目作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各自獨立的功能,并且以更生動、更靈活的形式來組織學科知識。
三 設置欄目的意義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集中體現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建構主義提倡情境性教學,鼓勵學生在情境中解決問題。在教材中設置合理恰當的欄目,無疑是將教材情境化的重要手段。如“做一做”“說一說”等,加強教材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掌握物理知識。
2.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假設和邏輯推演能力,但思維過程還不夠成熟,且這個階段的學生好奇、好動,教材在編寫時應當以激發學生思維、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為原則。
四 現行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欄目設置
現行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共有8個欄目,分別是“說一說、思考與討論、做一做、科學漫步、科學足跡、演示、實驗、STS”。依據欄目的主要形式和功能,又可大致分成兩類:
1.基本欄目
這類欄目常位于教材中的知識板塊的連接處,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這類欄目包括“思考與討論、演示、實驗”,都是教學中的必要環節,如果越過去了,教學會難以繼續,鑒于其重要性,教材都是以與正文同樣大小的字排印的。
2.擴展欄目
這類欄目屬于擴展性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學。它們與基本欄目不同,如果不學,雖然對充分實現新課程三維目標會有妨礙,但不致影響正常教學的繼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安排。這類欄目包括“說一說、做一做、科學漫步、科學足跡、STS”。教材在排印時使用較小的字體。
五 欄目在課堂應用中的探索
作為教師,應適時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種欄目,將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滲透到每一節課中。下面筆者談一談對部分欄目應用的一些心得。
1.作為新課的導入
好的導入就是一個精彩的開場白,能馬上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教師在設計各種導入方案時,不妨就地取材,利用欄目作為新課的導入。用作導入的欄目可以是“思考與討論”,也可以是“演示”“實驗”,它們往往出現在教材的開頭部分。
如《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8節“機械能守恒定律”,開頭的“演示”介紹了單擺等的特性,完全可以用這個實驗引出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進而得出機械能守恒定律。由實驗現象再到原理本質,符合人類的一般認知規律,更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體會實驗對物理學的重要性。
2.作為例題和練習題
這種用途的欄目一般出現在教材的中間或后面。如《物理選修3-1》第32頁的“做一做”——“用傳感器觀察電容器的放電過程”可以改編為電容定義式的一個例題;又如將《物理選修3-1》第61頁“說一說”改編為路端電壓與負載關系的一個練習題。同時讓學生深刻體會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之一。
3.總結歸納,形成概念和規律
如《物理選修3-1》第一章第6節中,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與討論”——“討論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中提出的問題,加以歸納總結,得知公式UAB=Ed在A、B兩點不在電場線上時的解決方法和電場強度兩個單位的聯系與區別。這種處理思路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得到規律,形成概念,比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效果要好得多。
4.作為教材中的實驗補充
《物理必修1》第44頁的“做一做”——“測定反應時間”和“估測曝光時間”可以作為課堂和課外的學生實驗。特別是“測定反應時間”的實驗,這樣學生會熱情高漲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思想。“說一說”和“做一做”兩個欄目可以看成是“思考與討論”和“實驗”的擴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理解能力、動手能力、質疑能力和總結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5.作為課本知識的一個補充和拓展,增強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科學漫步”“科學足跡”“STS”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來進行物理常識的學習,在對常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突出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情感教育的滲透,還要十分注重人文精神與自然科學的融合。如《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5節“速度變化的描述——加速度”,在“科學漫步”中介紹“變化率”,對加速度的理解做了一個補充。
六 欄目應用策略的思考
人教版物理教材豐富的欄目內容如何使用?效果如何?我的理解是:
1.欄目的應用要有明確的目的
教師的每節課都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欄目的內容應該要契合主題。特別是在使用擴展性欄目時,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目的不明確的,或者效果不明顯的,浪費課堂時間的堅決不用。
2.一節課中欄目的應用不宜過多
課堂40分鐘時間相當寶貴,教師必須講求效率。選擇欄目內容時,一定要遵循宜精不宜多的原則。過多的欄目內容濃縮到一節課的時間里,使學生看得眼花繚亂,下課后一問三不知,這樣的課堂要不得。
3.內容相似的選基本欄目
雖然擴展性欄目內容往往比較新穎,像很多“做一做”里的實驗,學生興趣和參與度能夠提升,但如果內容和“演示”或“實驗”相近似時,課堂上還是建議選擇基本欄目的內容進行教學,因為基本欄目的內容才是基礎,更能體現課標的一般要求。
4.適當使用傳感器實驗
數字化實驗是教學現代化的體現,有傳統實驗無可比擬的方便和快捷。教師在處理“演示”“實驗”時,可以適當地使用傳感器對傳統實驗進行改良。傳感器實驗只是改變了數據采集和處理的方式,并沒有改變實驗的原理。適當使用傳感器可以有效節省課堂時間,同時提升學生的圖像分析能力。
教材只是一種教學資源,把教材演變成實際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通過自己對物理學的理解和對教育的理解演繹出來。教材中的欄目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內容,如何有效地、高效地使用,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從而使新教材的建構主義教育理念得以充分體現。
參考文獻
[1]沈國強.中美兩套高中物理教材欄目設置的比較研究[J].物理教師,2010(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