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理解、分析課文內容的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初中語文教學的主旋律是讓學生學會正確分析課本知識的方法,學會學習語文的方法。本文將探討辨析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必要性,及如何將辨析式教學融入初中語文的課堂中。
【關鍵詞】初中語文 辨析式教學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123-01
辨析式教學是指通過教師、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辨析來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形成根據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口語能力、寫作能力等。對于這些素質的培養,需要教師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辨別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準確地理解初中語文的內容。
一 初中語文辨析式教學的必要性
1.初中語文的課程內容決定辨析式教學的應用
初中語文課程相對比較簡單,課文內容多是語言富有魅力,能啟發學生的智慧,文化氣息較濃的精品。新編的初中語文教材,更多地注重學生口語訓練、寫作訓練的設計。對于課文提示、內容注釋、練習的編寫上,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要適應這些初中語文課程的內容,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正確地使用辨析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演說能力、辨別思維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及分析綜合能力,使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實現初中語文學習的目標。
2.國家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具有辨別、分析問題的能力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變傳統的以知識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初中語文是學生在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學科,學生利用所學習到的語文知識與他人交流、溝通,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因而,需要教師在課程上通過引導、啟發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辨析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這些能力。
二 辨析式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在情境中品味
在情境中品味是辨析式教學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對初中語文教學具有很大幫助。如在講解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教師可在帶領學生閱讀完課文、對作者背景簡單介紹后,向學生提問,“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你的腦海中出現怎樣的畫面、情境?”“如果你是作者,在看到那樣的情境,你想到什么?”提出的問題要與文章情境緊密相關,并適合初中學生的思考水平。通過情境的設置,在情境中品味,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對文章情感的認識。這樣還可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及時地反饋給教師,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學生的情況改進教學方式。同時,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背影》的散文朗讀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作者的情感,體會父親的“背影”,增強學生對父愛的理解。
2.編排課本劇
編排課本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常見的、有趣的教學方法,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編排課本劇是將課文的內容以直觀、立體、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學生在劇目參與、觀看的過程中,直觀、深入地了解課文主旨,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提高。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編排課本劇的形式進行教學。根據課文內容從人物語言、心理活動、場景設置等方面編寫一個獨幕的話劇劇本,讓學生上臺表演。通過對話、表演,讓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對課文情境進行了品味,既增強了學生的課文理解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辨析能力。在編排課本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全班學生進行合理分工,依據學生的特點,分別負責劇本的編寫、角色的演繹、演員的排練等。通過分工合作,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增強學習的興趣,并在合作中體會如何用集體的力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設置正確的辨析點
初中語文辨析式教學的進行,關鍵之處是辨析點的正確性。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創設合理情境,通過對情境的合理分析,找到正確合適的辨析點,使學生開展辨析。辨析點的正確與否是辨析式教學得以順利開展的核心。
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此寓言故事動畫片,為學生設置一個情境。然后,通過學生對情境的了解、想象,聯系自己的生活,找到辨析點。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判斷,抓住課文的核心,這個過程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在辨析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觀察、分析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擴寬學生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在全面的辨析中得到結論,達到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提高。
三 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通過辨析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課文內涵,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廖延芳.辨與析——初中語文教學的兩大精髓[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12):100~101
[2]金慶峰.開放式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探討[J]. 教育教學論壇,2011(31):90~91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