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超越國界的語言,優質的音樂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讓人的生活得到啟迪,智慧得到提升。而普通音樂教育則讓學生受到音樂美的熏陶,提高他們的藝術素質和音樂審美能力,并能在音樂教學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實現四個現代化,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的普通音樂教育受到了普遍重視,教育效果也有所加強,但是,由于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普通音樂教育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仍面臨不少的障礙和問題,本文結合甘南藏族自治州普通音樂教育現狀,分析了民族地區普通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希望對加強民族地區普通音樂教育起到積極作用。
一 民族地區普通音樂教育現狀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和國家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關心支持,甘南州的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甘南州中小學普遍開設了音樂課程,依據國家統編教材開展教學。但是,由于地域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況的制約,本地區的發展速度緩慢,教育發展相對落后,面臨基礎差、教育觀念淡薄等問題,特別是作為傳統“副課”的音樂課程,其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1.教育觀念落后,音樂課得不到重視
在以高考為導向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音樂水平無法納入有效考評范圍,音樂課長期以來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和國家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背道而馳。
2.教學硬件設施陳舊,影響教學質量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學校應當有專門的音樂課教室,并配備必要樂器、多媒體設備等教學硬件設施,但在實踐中,一些學校并未設置專門的音樂教室,有些學校雖然設置了專門教室,但教學硬件設施陳舊老化,常年得不到更換、升級,導致音樂課教室無法充分發揮其專門教室的作用,制約了教學效果,影響了教學質量。
3.教學手段單一,無法激發學生興趣點
音樂課教學仍以教師領唱、學生跟唱或教師放錄音供學生鑒賞等傳統手段為主,受教學環境差、音樂教師專業素質偏低等因素的影響,音樂課教學手段缺乏創新,缺乏形式多樣、深度互動、寓教于樂的教育手段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興趣。
4.課程內容單調,未能突出民族地區文化特色
音樂課主要依據國家統編教材開展教學,但學生普遍盲目熱愛、追求流行音樂,對樂理知識、音樂鑒賞等音樂素質教學內容興趣不高,且教學內容中也未能有機融合本地少數民族音樂內容,未能充分發揮本土文化優勢。
二 改善民族地區普通音樂教育現狀的意義
1.有利于整體提升民族地區人民文化素質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因受到自然環境、交通條件、人文環境的影響,教育水平相對落后于內地,而教育是提升人民素質的重要手段,教育落后就意味著人民整體文化素質也有待提高。筆者認為,要提升民族地區人民文化素質,大力倡導素質教育是根本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成績固然重要,但音樂教育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方面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素質教育是讓學生各項素質全面、均衡發展的教育,加強普通音樂教育是關鍵環節之一,不可偏廢。
2.有利于加強團結、構建和諧環境
音樂是具有極強感染力的藝術門類,良好的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族地區普通音樂教育應突出加強民族團結、維護民族團結的主題,通過一批好歌曲、好音樂進行正面引導,將民族團結觀念根植在學生心中,增強民族團結的凝聚力,共同構建和諧社會環境。
3.有利于發展和傳播民族地區本土文化
少數民族能歌善舞,其創造的形式豐富、特色突出的民族音樂藝術是我國藝術文化寶庫中的奇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和弘揚民族音樂是民族地區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加強民族地區普通音樂教育力度,以中小學校音樂課堂為陣地,大力發展和弘揚本土民族文化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三 提高民族地區普通音樂教育水平的對策
1.對中小學普通音樂教育正確定位
中小學普通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之所以稱之為“普通音樂教育”,主要是區別于“專業音樂教育”。學生通過中小學音樂課教育,主要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創造性思維、培養音樂能力的目的,所以,音樂教育在美育、德育、智育等各個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民族地區教育部門、學校應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改變以往以高考為導向、以分數論英雄的落后的應試教育思維,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促進學生音樂才能發展和個性的全面均衡發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從提高思想認識、完善制度規定入手,重視音樂教育,對音樂課準確定位。
2.保證對音樂課必要硬件設施的經費投入
如前所述,音樂藝術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音樂教學也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借助樂器、多媒體設備將抽象的音樂語言轉化成形象生動的聲像音畫,讓學生身臨其境?!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為了使學校音樂教育得到順利的開展,需要加大對其經費投入,不斷改善相關教學設備,優化教學內容,保證每年都有固定的音樂經費投入,只有對音樂教育進行統一的規劃,才能為音樂素質教育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創新教學方法,多措并舉培養學生興趣
音樂教師在音樂教育中扮演這重要角色,如果教學手段過于單一、枯燥,必定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所以,音樂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公共資源,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十分重要。在如今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熟練掌握課件的制作、多媒體演示系統的操作等現代教學技術,多應用多媒體課堂教學,對于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教學趣味性,豐富教學的內容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此外,音樂教師還應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創設開放性和趣味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充分聆聽音樂,并通過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種感官參與的音樂實踐活動來積累感性經驗。
4.充實教學內容,突出民族地區本土文化特色
民族本土文化產生和發展于本地區,在本地區的人民群眾中具有很高的親和力和認可度,在中小學音樂教育課程內容中適當地加入本地區民族音樂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加強對本地區風土人情的理解,更加熱愛故鄉,自覺地成為本地區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筆者認為,適當地充實教學內容不等于完全脫離國家統編教材,應當注意方式方法,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將本土民族音樂知識充實到音樂教學過程中去:(1)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注意知識點的結合,如在民歌鑒賞環節將本土民族音樂作為鑒賞重點;(2)通過專題的形式授課,如在一學期內專門設立一至兩節課作為專題講解本地民族音樂知識;(3)學校根據學校情況及地方的特色制定校本教材,專門傳授本地民族音樂知識。
四 結束語
在民族地區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普通音樂教育水平任重而道遠,廣大民族地區音樂教育工作者應承擔起這份責任,通過不懈的努力,共同迎來民族地區普通音樂教育輝煌的明天。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