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農村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更是有了很大的發展。盡管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通過這幾年的實際運作,農村寄宿制學校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慢慢凸顯了出來。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學校 建設 資金投入 資源配置 管理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160-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家對教育的不斷投入,近年來農村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更是有了很大的發展。如武都區在2008年5.12地震后加固和重建了一批寄宿制學校,修建了135所中小學,維修了95所學校校舍,新建校舍面積40.5萬平方米,完成投資達8.4億元,為災后重建學校配備了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在軟、硬件建設上實現了新的飛躍,教學條件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盡管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農村寄宿制學校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慢慢凸顯了出來。
一 資金投入仍顯不足,軟硬件建設有待完善
這幾年寄宿制學校的建設解決了以往校舍緊張的局面,但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并不僅僅是修幾棟漂亮的教學樓宿舍樓那么簡單,還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來完善相應配套設施的建設。就筆者所在的甘肅隴南市武都區農村寄宿制學校來看,學校功能室建設不夠完備,學生娛樂活動缺乏場所,電腦網絡設備緊缺,音樂、體育、美術設施無法滿足需求,圖書館圖書資料陳舊匱乏。學生宿舍缺乏洗漱設施,寄宿學生的開水供應、冬季取暖沒有保障。因此,政府應繼續加大對教育設施的投入,逐步完善教育教學設施和寄宿生的生活設施建設,建設學生的娛樂活動場所,定期給各學校配備圖書,建設好相應的鍋爐房、開水房,有條件的地方也可同時建設浴室。建設安全、整潔、美觀的校園,給農村寄宿學生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 資源配置不夠合理,寄宿學生人數不斷減少
就武都區而言,農村寄宿制學校絕不遜色于城里的學校,實驗儀器,信息化教學設備一應俱全,但城里的學生卻越來越多,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卻越來越少。武都區農村寄宿學生的減少,除了由于學齡人口的減少外,還由于城區學校的新建和擴建,使大批學生轉進城區新建的學校。這使得農村寄宿制學校日益荒蕪凋敝,農村教育出現了“城擠、鄉弱、村空”的危局。大量農村家長進城陪讀,導致學生上學遠、上學貴、上學難,這實際上增加了家長的負擔,也使得剛剛建好的農村寄宿制學校,由于學生人數的減少,而使教學設施大量閑置,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城區新建和擴建學校,也拉走了農村中小學校一些骨干老師,削弱了農村的教師隊伍,影響了中小學教學秩序,使得有些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教師缺口日漸突出。要解決這一矛盾,就需要合理配置資源,創造條件,留住優秀教師,留住當地學生。其實,農村的寄宿制學校建設得也很好,同樣也有許多優秀的教師,同樣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在本地寄宿制學校上學,既方便又經濟實惠。
三 寄宿制學校管理難度大,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
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管理是一項難度大、責任重的工作。寄宿制學校的管理老師,既是教師的角色,又是父母的角色。許多原本是家庭、社會的責任落到了學校的身上,許多為人父母的義務也落到了校長、老師的肩上。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管理不同于普通學校,既要管教育,又要管學習;既要管生活,又要管安全;既要管身體,又要管心理。但武都區農村寄宿制學校缺乏專業宿舍管理教師、心理輔導教師、校醫和安保人員,對于長期學習生活在學校的這么多學生,他們的安全要專人保護,他們的健康要專人負責,他們的學習要專人輔導,他們的生活要有人關心,他們的心理要有人關注。生活在寄宿制學校,就不僅僅是學習文化知識那么簡單,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樣重要。由此可見,需要像配備專業教師那樣配齊專業的生活老師、校醫、心理輔導老師和安保人員,明確各自的職責義務,制定詳細的管理制度,全方位地關心愛護學生,讓他們在寄宿制學校健康快樂地成長。同時要多進行交流和培訓,向好的學校學習先進的寄宿制學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四 結束語
教育就是對未來的持續投資,家庭是這樣,國家更是這樣,教育投資的回報,就是家庭的興旺,就是國家的強盛。因此,對寄宿制學校還要不斷地投入,合理地配置教育資源,摸索和總結先進的寄宿制學校管理方法,不斷提高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