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敏
(盤錦市環境保護監測站,遼寧 盤錦124010)
盤錦市位于遼寧西部,地處松遼平原南部的遼河三角洲核心地帶,全市總面積4071平方公里,屬于資源型城市。經濟增長率達8%以上,2010年生產總值實現276.31億元。但是水資源卻嚴重缺乏,已成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合理有效開發利用水資源對盤錦市的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盤錦市共有大、小河流共21條,分為三大水系:遼河、大遼河和大凌河水系。其中較大的河流有大遼河、雙臺子河(遼河下游等)、繞陽河和大凌河。
河川徑流年際間差距懸殊,且年內分配不均,大部分集中在7-9月份,大遼河和雙臺子河7-9月份占年經流量的72%以上,繞陽河幾乎全部集中在7-9月份。境內小河流屬間歇性河流地表水主要靠降水和河川過境徑流補給。2010年水資源總量為8.005億立方米。其中,其中地表水資源量6.58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2.48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2.25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73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的1/30,是全國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的1/8,是全省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的1/3,屬于嚴重缺水地區。水資源的總補給量來源是大氣降水,2007-2010年四年的降水量年際間有差距,降水量最大的年份是2010年達1081.17 mm,四年年均降水量686mm。降水最大的月份集中在6-7月份,2010盤錦市水資源量統計結果見表1,2007-2010年盤錦市降水量統計結果見表2。
盤錦地區范圍內的地下水均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分第四系淺層地下水和第三系深層地下水,盤錦地區地下水資源分淡水資源和咸水資源,在分布上也不均勻。高升以北地區開采第四系平原組淺層承壓水,其儲量為1.06億立方米。該含水層透水性良好,地下水埋深1-3米,水質較好。高升以南遼河三角洲地區開采上第三系地下水。咸水資源主要分布在盤山縣的部分地區和大洼縣的遼河三角洲地區,另外,盤錦市共有水庫6座,面積75.7 km2,總庫容15474萬立方米;還有景觀水面積4.59 km2、濕地面積12.8萬公頃。

表1 2010年盤錦市水資源統計結果

表2 2007-2010年盤錦市降水量統計結果
1.2.1 2011年供水量
全市年供水總量12.8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1.49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89.2%;地下水供水量1.391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10.8%。
1.2.2 2011用水量
全市年用水總量12.88億立方米,與供水量持平。其中農業灌溉用水量11.79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91.5%;林牧漁畜用水量0.004億立方米,不足總用水量的0.1%;工業用水量0.468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3.7%;城鎮公共用水量0.128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0%;居民生活用水量0.494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3.8%;生態環境用水量0.003,不足總用水量的0.1%。
1.2.3 2011耗水量
全市年耗水總量8.972億立方米,綜合耗水率70%。農田灌溉耗水量8.251億立方米,耗水率70%;林牧漁畜耗水量0.004億立方米,耗水率100%;工業耗水量0.188億立方米,耗水率40%;城鎮公共耗水量0.102億立方米,耗水率80%;居民生活耗水量0.425億立方米,耗水率86%。
盤錦市生產、生活用水地下水占得比例較高,從2012年開始大伙房水庫年每年向盤錦供水20440萬噸,大大的緩解了飲用水地下水用量,每年可以逐步減少地下水的開采量,更好地保護地下水資源。
一是盤錦市工業及生活用水地下水比例較高,企業自行開鑿機井,導致地下水資源開采過量,工業企業使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資源的浪費。二是現有的工業企業中,一些企業設備老化、產品耗水量大。特別是一些小規模的化工化肥廠、造紙廠,由于設備跑、冒、滴、漏造成非常嚴重的材料、水、能源浪費。工業廢水治理及循環水利用投資不足。三是市區內的部分工業、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各排水溝,再生水管網建設整體滯后,中水利用率較低。四是公眾對水資源的稀缺性、保護飲用水源地和濕地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節水意識、節水自覺性還需提高。五是農業節水意識淡薄。雖然建立了節水示范區,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政策,但推廣緩慢,節水潛力還很大。
根據盤錦市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生態系統類型、環境敏感性及生態環境問題與國家主體功能分區劃分,按照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將盤錦市生態功能區劃分為一級生態功能區和二級生態功能區。
以氣候、地貌和地帶性植被為基礎,根據盤錦區域生態服務功能,劃分為4個一級生態功能區。即濕地保護區、水庫蓄水區、水稻生產區、水源地保護區。其主要作用為涵養水源、生物多樣性保護、降解污染、調節氣候、蓄洪防旱、保障飲用水安全等,一級生態功能區為禁止開發區。
以環境敏感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相似性作為主要劃分指標,劃分為5個二級生態功能區。二級生態功能區為限制開發區,在該區開發與保護、建設與利用方面應充分考慮到功能區的環境承載能力,做到定位、定項、定量,統籌規劃,適度開發,優化利用。
一是實施分戶計量、抄表到戶,加快公共供水管網建設和改造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網漏失率,保障供水能力。二是實施階梯水價,提高用水效率。為進一步推進城市供水價格為改革,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實施對居民用水階梯式水價和對行政事業、工業、經營服務業、特種行業用水的超頂額加價的水價政策,使水價的價格杠桿作用被釋放出來,是全市的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推行企業技術改造,推行節約用水。積極開發、引進和推廣節水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提高工業生產用水利用率。另外,加大城市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率,有效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與供水不足的矛盾,這對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功能,構建節約型社會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盤錦市加快節水型農業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一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以結構調整促節水。發展設施園藝,推動生態農業和無公害農業發展。二是推廣先進實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建立示范區。應用大型噴灌技術,使農場的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由過去單一的種植糧食改變為附加值很高的農產品生產,科學合理地配水、配肥,節約灌溉用水,提高單方水的產出率。三是進行溝道疏通與治理、田間林網道路建設,實施渠道防滲砌護,以工程措施促節水。
加大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力度,把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升級以及產品的更新換代、加快技術創新步伐,促進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統有效建設的發展作為重大舉措來抓。綜合使用法律、行政和市場手段,完善節水管理機制和體制。適時、適度地提高水價、水資源費,促進工業節水;通過運用經濟杠桿和實行節水計劃的目標責任制等,鼓勵工業企業引進外資和其他資金,開發節水技術和產品,加速工業節水技術改造。在積極推行清潔生產的基礎上,引導工業企業開展廢水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工作,實現廢水減量化、資源化和再利用。
開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的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宣傳水法規規章、增強公眾對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認識,增強保護水資源、科學利用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自覺抵制、制止各種破壞水資源的行為,依靠全社會力量推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盤錦市統計年鑒[Z].盤錦市統計局,2010(2):3-6.
[2]周生賢.機遇與挑戰[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3]劉天齊.環境保護[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4]倪長春.農藥使用危險性評價及指標的開發[J].農藥世界,2001.23(5):38-44.
[5]牟全君,金芳.我國清潔生產的運行激勵機制[J].環境保護,2003(2):12-21.
[6]盤錦市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Z].盤錦市環保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