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康
農信社:“互聯網+” 時代的融合與創新
王建康
互聯網的異軍突起,在金融界掀起了新一輪“科技革命”。那么,面對蓬勃興起的互聯網金融大潮和市場化,農信社如何才能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搶抓機遇,轉型突圍呢?本文做了以下兩點思考: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全新領域,與傳統金融模式相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一是交易成本低。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減少開設物理網點的固定資產投入、運營成本、人力資本;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平臺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程度,省時省力。二是交易效率高。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機處理,操作流程完全標準化,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業務處理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三是覆蓋面廣。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能夠突破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在互聯網上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金融服務更直接,客戶基礎更廣泛。此外,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于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四是發展速度快。依托于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的新技術發展,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長。以螞蟻金服推出的“螞蟻小貸”為例,截止到2014年底,累計發放小額貸款就超3000億元,服務的小微企業突破110萬家。
種種跡象表明,互聯網金融模式正對傳統金融管理方式近乎僵化和復雜的內部流程形成挑戰,同時顛覆了傳統銀行對物理網點的高度依賴性。它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手段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升服務效率,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獲得性,使得廣大農村偏遠地區客戶、中小微企業和社會低收入人群都能夠獲得價格適中、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使得人人享有平等的金融服務權。這意味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可以大大提高金融的普惠度。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必須加快融合與創新。首先,融合網點轉型,創新推進物理網點“智慧升級”。長期以來,農村信用社主要以柜面服務為主,在互聯網金融大潮下,要切實轉變觀念,以網點轉型為切入點,實施精細化管理,著力在減少人力資源,突出科技創新上下工夫。一是要適應客戶需求。加快傳統業務互聯網化,加大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微信銀行、ATM等離柜自助服務;二是要大力推廣集中作業模式。強化后臺集中授權功能,加大客戶柜面交易無紙化自助服務改造力度,努力提升網點操作風險防控能力;三是要優化人力資源布局。在推進網點轉型和服務方式轉型方面,可按照“綜合柜員+自助服務”或“人工值守+自助服務”模式,提升服務網點智能化水平。
其次,融合“小銀行+大平臺”,創新推進傳統業務的轉型升級。省聯社推行“小銀行+大平臺”戰略,“小銀行”可迅速結合區域實際開發出“短、平、快”的業務產品,這與互聯網企業追求極致高效的目標是一致的,然而在金融服務日趨電子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們業務和產品明顯還不夠豐富。
當前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企業不僅僅推出了充值、轉賬、水電費服務,更推出了支付寶O2O線下支付業務,用戶在合作商場只需利用手機掃碼即可輕松完成支付業務。我們應大力借鑒這種模式,打造零售銀行,不斷提升客戶粘性:一是利用蜀信卡開發生活類應用產品,如:推出線上水、電、氣、收視費繳費功能;推出刷卡乘坐公交車、用于學生食堂刷卡消費、小區門禁道匝刷卡通行,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客戶習慣,提升客戶對相關產品的粘性。二是推出個性化產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大眾更多地追求個性化、便捷的金融產品,建議進一步包裝我們現有的產品,如:推出情侶卡、學生卡等可印制定制照片的卡片,突出當代年輕人的個性,提升用戶粘性;推出“兩城一家”等銀行卡產品(客戶可指定兩個市州為常住區域),在兩個地區不收銀行卡取款手續費,尤其方便在外上學大學生人群,進一步提升客戶粘性。
再次,融合大數據理念,創新加快業務產品的開發。 “大數據”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精細化管理,而目前我們的業務流程、期限、利率管理上還較為粗放,早已不能適應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發展進程。由此,建議省聯社重視打造大數據系統分析功能。一是建立省及以上數據平臺。可以單獨以省或聯合多個省共同開發利用數據資源,開發多個產品模型,降低開發成本。如對客戶的信用評級、共同開發新產品,通過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使其在農村金融市場中擁有較強的風險控制水平等。二是建立地區及以上的數據平臺。如績效評價等平臺等。三是加強與社會各資源平臺的合作。接入其端口,共享資源,如接入水、電費收費系統、稅收系統等,將大數據轉化為生產力。并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產業、不同法人,甚至針對不同自然人加強業務產品的頂層設計,依靠大數據技術加快業務產品的開發。
最后,融合客戶戰略,創新推進業務流程優化再造。所有的商業競爭說到底就是客戶資源的競爭。互聯網金融也是一樣,本質上離不開“以客戶為中心”。農信社起家于草根,在這方面獨具優勢,而且,還可以做得更好。一是再造組織架構。在組織管理上,按照市場需要,設置精細化的條塊管理機構,細分市場,分塊耕作,培育不同層次、不同行業的穩定客戶群,利用優勢,確保農村市場的主導地位。二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適時推出適用于“線上+線下”互動的金融新產品,加強線上線下業務的融合,提升客戶線上與線下體驗。三是做好流程再造。要用互聯網思維改造、改變農信社現有業務流程,打造流程式的“工廠作業”模式。大力發展社區銀行、小微銀行,以離行式網點為依托,建立一個便民、惠民、安全、可信、綠色、快捷的新型金融服務生態圈,使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真正覆蓋“最后一公里”的客戶和市場。
(作者單位:四川省井研縣農村信用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