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衛平
廣安探索農村建設新模式
羅衛平
四川省廣安市傳統農業歷史悠久,“繡花農業”、商品糧基地、瘦肉型生豬生產基地、優質柑橘基地等享譽全國。
近年來,四川省廣安市堅持從農業大市、經濟小市的實際出發,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域、全程、全面”統籌規劃,“增收產業、新型農房、基礎建設、社會事業”整體推進,取得了糧食產量“七連增”、農民收入“五年快”、產村相融“一面旗”的驕人成績。
按照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廣安堅持“八新并舉”,以推進“千斤糧、萬元錢”工程和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為載體,調結構,轉方式,加速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
——新產業。全市確定優質糧食、優質生豬、優質蔬菜、優質柑桔“四大主導產業”和優質蠶桑、草食畜禽、名優水產、速生林竹、優質葡萄、優質梨“六大特色產業”。
——新品種。以區市縣為單位,建立柑桔、蔬菜品比園、良繁基地,確保柑桔、蔬菜種源供給。全面加強生豬原種豬場、擴繁場、商品場相互配套的三級良種繁育體系。
——新技術。普及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水稻超高產強化栽培、玉米地膜覆蓋等先進技術推廣面達到95%以上。
——新機具。油菜、水稻生產實現“機耕、機播、機收”全程機械化。新建農用大棚3.3萬畝、日光溫室1萬畝、滴灌噴灌9萬畝,水肥控灌一體化1萬畝。
——新地型。開展土地調型整地工程,對柑桔栽植還同時明確了大窩、大水、大肥、大苗“四大”要求,為柑桔按期掛果奠定了基礎。
——新模式。鞏固發展“麥—玉—豆”“麥—玉—苕”等模式,積極探索“稻—菜—菜”等模式,突出“種養結合、循環配套”模式。
——新品牌。統一申請注冊廣安市公益農產品品牌,挺進重慶市場,拓展國內市場,開辟國際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半徑不斷擴大。
在我國傳統的公路施工過程中,一般使用AC系列的瀝青混合料,但是由于AC系列密實結構的特性,使得在公路施工過程中采用AC系列的時候,將會出現較明顯的車轍,對于公路的使用壽命有著很大的影響。而通過運用SUP-13瀝青混合料設計體系,可以充分發揮其骨架嵌擠結構的優勢,通過使用細集料來對骨架中的縫隙進行填補,以此來大幅度提升混合料的整體壽命。
——新鏈條。延伸產業鏈條,柑桔產業、蔬菜產業已建成產、加、銷一條龍發展新格局,生豬、家禽產業已基本實現繁育、飼養、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化發展。
廣安農業人口多,農村區域大,新村建設任務重。堅持“讓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覆蓋新村、讓新村走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以省市新農村示范片、幸福美麗新村、扶貧新村等項目建設為載體,推進產業與新村相融互動。
——新村融入產業元素。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是遠近聞名的龍安柚專業村,在新村建設中把果蔬氣調庫、直銷市場、產品展示廳等與新村建設同步規劃建設,老產業得到新提升,舊民居彰顯新特色。
——新村融入現代設備。華鎣市祿市鎮月亮坡村在新村建設中,采用北新建材的新型建筑材料,建房裝修一次成型,設施設備一步到位,農民群眾一舉過上了城市人同樣品質的新生活;前鋒區代市鎮岳廟新村不搞大拆大建,添置電腦、投影設備等,建成了集中村民活動、綜治調解、公共服務、娛樂身心等多功能于一體的“1+N”村級公共服務中心。
——新村融入旅游功能。武勝縣白坪鄉高洞村在新村建設中依托甜橙基地建設,規劃建設騎游步道、鄉村規劃館、旅客招呼站等旅游設施,開發自編竹簾畫等參與式旅游項目,連續兩年舉辦鄉村旅游節,今年還成功舉辦賞菊節,引導發展鄉村旅游,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豐收”。
借鑒城市網格化管理經驗,依托群眾自身力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方式創新。
——基礎設施化。以田網、路網、水網“三網”建設為重點推進水利設施建設,天池湖、關門石水庫后續建設全面竣工;加強病險水庫加固和蓄水池、山坪塘建設,增加有效灌溉。加強農村公路建設,聯通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產業路。
——服務信息化。以片區為單位,建立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支持各級農業科技人員領辦或創辦植保、農機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各區市縣開通農業信息服務110系統,在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農村聚居點等地規劃建設“農信通”等,引導武勝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廣安區龍安柚產業協會等自建門戶網站,架起了廣安農產品與外界交流溝通的橋梁。
——管理網格化。借鑒城市網格化管理經驗,依托群眾自身力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方式創新。在新村建設中,引導建房農戶推選代表成立建管委員會,實行施工隊伍群眾選、建設質量群眾管、建房資金群眾定、建后管護群眾議,為新村建設從“要我建”向“我要建”轉變創造了條件。
機制活,全盤活。
——整合投入機制。堅持以區市縣為單位,從規劃抓起,按照“共坐一桌席、各端各的菜、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水土保持、以工代賑等涉農項目資金,以項目投入為載體,引導社會和農戶投入,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推進新農村建設。
——土地流轉機制。大力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基層以鄉鎮為單位組建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規范流轉程序,完善流轉方式,擴大流轉規模。
——示范帶動機制。堅持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梯次推進、無縫推進的原則,以區市縣為單位,統一規劃建設新農村示范片,一季接著一季干,一年接著一年干,一屆接著一屆干,不徘徊,不折騰,不斷取得新成效。
——利益聯結機制。四季瓜果專業合作社按照“農民入股、合作社統一經營、農民參工、年底利潤分成”的經營模式,合作社去年戶均收入4.2萬元。
——督促考核機制。將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納入各區市縣和市級相關部門年度績效考核內容,納入區市縣委書記“一把手”工程;將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新村建設納入年度農業農村工作重點目標考核。由市委市政府督查辦牽頭,對“111”示范工程重點項目進行專項督查,一月一次推進會,一季一次督查通報,表揚先進,鞭策后進,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安市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