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奇 常廣樂/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職能與角色轉變的若干思考
——以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為例簡析
王業奇 常廣樂/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輔導員制度是中國大陸高校普遍采取的學生管理制度,輔導員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管理、就業指導、心理健康以及學生黨團建設等方面的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學生群體的性格特征、價值觀念等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這使得高校輔導員的職能確認、角色扮演、工作方式等各方面都應相應的進行調整,以適應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從輔導員基本職能入手,分析新時代學生群體的主要特點并結合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生工作的特色,對輔導員工作職能和角色轉變等問題并進行討論,從而得出一些獨到的見解。
輔導員;新時代;職能角色轉變
輔導員隊伍作為新時代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最基層力量,在學生工作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學生群里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較為深入的影響。輔導員制度是中國大陸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種學生管理制度。每個輔導員一般管理一個或數個班級,從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管理、就業指導、心理健康以及學生黨團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基于此,在學生工作運行中重視和不斷完善改進輔導員隊伍建設質量、工作方法等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國家及高校相關政策文件及高校育人要求,并結合輔導員自身工作情況,考慮實際操作可行性,輔導員隊伍工作職能基本概括如下:
(一)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積極引導學生追求更高的目標,使他們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二)幫助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經常性地開展談心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針對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化解矛盾沖突,參與處理有關突發事件,維護好校園安全和穩定;
(四)落實好對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有關工作,組織好高校學生勤工助學,積極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五)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六)以班級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班集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組織力量;
(七)組織、協調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組織員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學生中間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八)指導學生黨支部和班委會建設,做好學生骨干培養工作,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爆炸化成長起來的,他們在思想和行為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市場經濟、信息化和“地球村”的沖擊,在這些沖擊中,有一些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也有一些會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隨之使當代學生產生了一些特點,這些特點使高校的學生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 一) 人們的精神風貌、社會風氣、道德水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相對地蛻變和倒退。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著顯著的提高,同時在一些人們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的思想在社會中不斷蔓延。這些社會現象不斷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
(二) 經濟效益的觀念在社會中不斷變得重要。這種觀念使人們片面地認為金錢的萬能。因此,學生們不再重視知識學習和知識積累,而是重視金錢效益。
(三) 社會的腐敗現象不斷出現。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改革階段,一些政策還不夠完善,這給一些人留下了可乘之機。他們利用這種空隙使差生進入好大學,劣生高分的現象不斷出現。這些現象使得學生們感到競爭的不公平性,從而導致他們抱怨社會,將社會的少數腐敗現象擴大為全社會的普遍現象,進而產生了混文憑的思想,學習動力匱乏,刻苦精神缺乏,最終導致大學學風下滑。
( 四)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大學生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高校原有的灌輸式教育方式在這種新形勢下顯得沒有說服力,學生們已經不再接受簡單的、空洞的說服式教育。他們不同程度地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懷疑,不斷地注重思辨。這些變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嚴重的挑戰。
( 五)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更新越來越快。高校的專業設置、課程修訂、教材更新等已經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與社會需要脫節。這些脫節在客觀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高校的教育產生了懷疑,從而影響了高校的學風。
( 六) 青年人的特點在學生中有明顯體現。青年人是社會上對新鮮事物最敏感、最積極的群體,在他們身上激進與先進、批判與反叛、生命力與破壞力共存,同時,他們人生目標價值單一、專業選擇缺乏理性思考、理想信念缺乏扎實的動力。
( 七) 大學生們具有極強的變革意識。他們關心國家大 事、關心國家改革,有極強的愿望投身于祖國改革的洪流。同時,他們沒有社會的磨練,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明顯不足,自強、奮斗的決心還很不堅定。
( 八) 學生個性差異增大,思想日趨活躍,學生交往社會化、復雜化、多樣化。學生在校期間已經不再注重學習成績、 學生行為準則、規范和制度,群體交往、社會交往、能力交往 變成學生越來越關注的方向。
( 九) 班級、專業、社團等群體概念已經被學生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寢室、隊友、游戲友、網友、酒友等生活娛樂群體。這種群體的出現,表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取向正在發生變化。
三、綜合分析并結合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生工作特色,提出輔導員職能與角色轉變與工作方式創新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為全國985高校中的重點學院,各學科在全國排名前列,學生素質普遍較高,在學習成績、品行修養、行為習慣、思維觀念等方面都有著十分不錯的基礎,為學生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前提條件。同時,在具有上述所分析的新時期高校學生群體的全新特征的基礎上,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生的課業任務繁重,學生的學術熱情較為高漲、學習態度較為積極,思想觀念較為成熟,對事情的分析與把握方面更有著自己獨到的主見,基于此分析,學院輔導員的工作方式與角色扮演應有著相應的創新。
(一)輔導員應更多的發揮協助引導把控作用,減少制約及說教,盡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其自我發展思路,凸顯其個性價值。
(二)在角色方面,輔導員在扮演亦師亦友的同時,更應重“友”輕“師”,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爭取得到學生們的接納,從而多傾聽了解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但同時也應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
(三)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應遵循學院以學風建設和行為養成為重點的工作思路,明確主干工作,結合學生特點和發展目標,逐步刪繁就簡,減輕學生各方面工作、任務、活動等壓力,使其發展成具有土木特質的優秀學生群體。
(四)牢牢把握學生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功能,重點培養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通過學生干部的作用輻射和帶動廣大學生,逐步形成學工辦輔導員為點,學生干部隊伍為線,廣大學生群體為面的育人工作機制。
[1]潘青,論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和工作創新,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
[2]王志彬,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4.
[3]陳武林,高校輔導員管理效能與工作創新研究,福建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