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鴻雁/上海電機學院
淺談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
徐鴻雁/上海電機學院
針對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邊緣化的現實與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提出在現有各種不利條件下,應充分利用大學英語精讀教材提供的教學素材,把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有效融入到大學英語精讀課堂中,以此對目前大學生普遍翻譯水平低下這一現實問題的解決途徑進行有益的探索。
大學英語;精讀教學;翻譯能力
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的不斷加深,英語作為國際溝通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來都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受到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視。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聽、說、讀、寫、譯是英語學習者需要掌握的五大技能,其中的翻譯能力,是前四大基本技能的最終運用,綜合體現了學生的英語語言和文化等多方面知識和語言實用能力,因此,翻譯能力的培養應在大學英語學習中應占有重要的地位。
雖然大學生接受一些英語翻譯技能的訓練,具備一定的翻譯能力是必要且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的,而在具體的英語教學活動中,翻譯教學一直處于邊緣地位,學生的翻譯技能欠缺、翻譯能力普遍低下已是不爭的事實??傮w說來,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由于教學課時緊張、師資缺乏等原因,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的主要課程通常只設置了精讀和聽說兩種,而沒有獨立的翻譯課程,而有些院校雖然公選課中設置了翻譯課程,但能選修到該課程的學生的比率很低,這就造成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能夠專門接受翻譯技能訓練的機會很少甚至缺失。其次,雖然大學英語教學有多部全國性的統編教材,卻幾乎沒有一部專門面向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教材。而精讀教材中,幾乎都對翻譯理論和技巧避而不談,只是在課后練習中設置幾句簡單的句子翻譯練習,無法滿足翻譯技能訓練的需求。最后,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對翻譯能力培養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翻譯教學屬于專業英語的范疇,與大學英語的教學沒有必然的聯系;縱然有一定聯系,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需要”。[2]這就造成一部分教師和學生主觀上對翻譯水平的提升不夠重視,只是注重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技能的培養,結果造成學生的翻譯水平普遍較差。上述這些不利因素都對學生的翻譯技能培養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困難。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無法開設專門的翻譯課程的前提下,研究出一套有效的提升學生翻譯技能的教學方法是擺在大學英語教師面前的一項難題。筆者認為,充分利用大學英語精讀教材提供的教學素材,把基本翻譯理論和實踐知識的講解融入到精讀課堂中,是解決此問題的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
(一)在精讀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的英漢語言表達方式的對比意識
“翻譯教學與其說要著重傳授幾套‘拳術’,不如說應該培養這種對英漢語言文化異同的洞見與領悟”。[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發現,母語負遷移現象對學生的翻譯學習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時,充分利用文中出現的典型例句,向學生進行英漢兩種語言表達方式差異的對比講解。例如,漢語句子重“意合”,句法框架簡單而語法范疇模糊,常采用多個動詞或形容詞詞組作謂語構成平行鋪排的句式。與之相對比,英語則重“形合”,邏輯層次嚴謹,形態結構有序,句子排列多呈現主干分枝明顯的“樹形”結構。又如,漢語句子在描述事物時常采用人稱表達法,即用人或有生命的事物做主語;而英語句子則常用物稱表達法,讓事物以客觀的語氣呈現出來。教師通過類似上述這樣的語言表達方式的對比,來幫助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排除原語干擾而遵循譯語表達習慣,提高翻譯能力。
(二)把基本翻譯技巧和方法的講授融入到精讀教學之中
在詞匯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的詞匯,通過用不同的例句進行恰當的講解,適時地把增譯、減譯、轉譯等一些最基本的翻譯技巧介紹給學生,并對學生進行翻譯實踐的訓練。而在課文分析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制定可行計劃,根據不同的課文,找出其中的典型例句,讓學生進行英譯漢練習后進行譯文對比,巧妙地引出拆分句子、顛倒順序等翻譯技巧的介紹,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原句的理解,又可以把翻譯教學融合到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不同文體課文的特點,向學生灌輸翻譯過程中要注意通盤考慮的觀念,在整體上把握原文文體、風格,并體現篇章的銜接與連貫。
(三)有效利用課文和課后練習提供的素材,運用回譯教學提高學生翻譯能力
由于大多數學生英、漢語水平的發展不平衡,在正確理解原文的前提下進行英譯漢的練習時,他們往往能夠表達得正確順暢,但是,如果再把已譯好的漢語句子回譯成英語時,則結果往往不理想。教師在課堂上經常進行回譯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認識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的差異,更好地了解地道的英式表述習慣,進而能夠使用符合英語語言表達法的方式進行表述。由于精讀教材的課文和課后練習中出現的句子長度適中,沒有生僻詞匯或過分狹隘的專業術語,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沒有閱讀理解的障礙,因此是教師進行回譯練習的絕佳素材,為將該練習融入到課程中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可以選取課文段落,先要求學生進行英譯漢練習,經過講解和適當的訂正后,再要求他們回譯成英語,然后將譯文和課文的原文進行對比分析;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在做完課后練習中原本設置為英譯漢或漢譯英的練習題后,再要他們進行回譯練習,借此學習原文的表達方式。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語義、語用層次上對兩種語言差異有所領悟,更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在大學英語精讀課堂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翻譯技能訓練的目的并不是培養翻譯專才,而是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面臨各種不利條件的限制下,針對那些沒有機會專門學習翻譯理論和技巧課程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在精讀課堂中利用現有資源穿插進行翻譯意識的訓練,讓他們了解基本翻譯理論,掌握可資操作的技巧。這是解決目前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普遍低下問題的切實可行的一種方法,也是達到全面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和培育新世紀高素質人才的一個有意義的嘗試。
[1]教育部高等教學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李桂英.大學翻譯教學與科技人才培養[J].開封大學學報,2004(3):57-58.
[3]葉子楠.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