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暉 陰麗娜/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綠色住宅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王 暉 陰麗娜/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綠色住宅作為可持續房產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節約能源資源降低耗能的特點。因此,推廣綠色住宅有利于改善人民的居住環境,降低住宅維護成本和能耗,從而節約資源,但是我國綠色住宅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因此,本文分析我國綠色住宅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綠色住宅推廣的對策,推動房地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房地產;綠色住宅;可持續發展
綠色住宅是根據住宅建筑周圍的自然,人文環境,綜合運用生態學、建筑學的基本原理以及現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組織住宅建筑內外空間與系統內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1.在規劃設計上,強調“人文主義”的建筑設計思想,充分考慮到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2.在建設過程中,采用節能、環保材料和節水設施,同時提高綠化率,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風貌;
3.在使用過程中,合理處理生活圬水和垃圾,達到循環使用,實現高效率、低能耗、零污染。
(一)綠色住宅的市場關注力小
綠色住宅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從國內居民的認識現狀來看,居民對于綠色住宅意識普遍非常薄弱。相對而言,消費者對于區位、價格、配套、戶型、交通等因素考慮眾多,然而對于綠色、環保因素等考慮甚少。由此可見,國內消費市場對綠色環保住宅理念還是比較漠視的,其對于住宅綠色環保的觀念沒有形成。
(二)綠色住宅市場信息不對稱
某些房地產開發商打出了一些節能、生態牌、標榜綠色住宅、健康住宅、恒溫住宅等各種吸引消費者的宣傳方式,然而令我們失望的是他們卻簡單以綠化率、綠色景觀等宣傳綠色、健康、生態住宅等一些概念模糊消費者的視覺。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節能、綠色住宅也沒有公布具體的節能指標。開發商手頭掌握了很多信息,而國內消費者卻掌握信息量甚少,由此產生了綠色住宅信息不對稱的現象。
(三)綠色住宅發展緩慢
我國傳統住宅建造,突出表現為“一高四低”,即資源能源消耗高、產業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創新成果轉化低、管理水平低,致使綠色住宅發展緩慢。分析其原因:一是目前的政策激勵效應還沒完全顯現,房地產開發商對轉變房地產發展方式缺乏緊迫感;二是綠色住宅增加了相關“恒溫、恒濕、恒氧”及節能等方面的設備設施,使建造成本要高于普通住宅,相應的銷售價格也比周邊同類住宅要高,銷售就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的獎勵,開發商的高投入卻得不到回報。
(四)綠色住宅的指標不明確
完善健全的指標體系是支持綠色住宅發展的有效依據。早在20世紀60年代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和探索綠色住宅,并且進行了對于不同建筑環境的評價研究,相繼相應的制定了一定標準的評價指標體系。2006年國家出臺了《綠色建筑評價指標》并于2014年重新修訂,其中細化了綠色住宅的標準,但有些標準難以量化,從指標等級上來看,也沒有明確大類與小類之間的關系及各類指標的權重,這會使得企業在如何量化綠色建筑評價指標上的概念比較模糊,自然無法使其去積極響應和落實。
(一)加大綠色環保宣傳力度
綠色住宅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上都會帶來一定的效益。國家應該大力宣傳居民住宅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理念,加大消費者對綠色住宅的關注度。政府應該聯合社會組織,推出系列科教宣傳片和宣傳講座,加大對綠色建筑環境效益的宣傳;社區內經常開展相關公益活動,以及借助媒體力量突出綠色建筑的環保性與健康性,以此來提升消費者的綠色住宅意識。以此形成由消費者綠色住宅消費意識主動牽引,再加上政府政策向綠色住宅傾斜,促進綠色住宅的市場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綠色住宅信息發布
綠色住宅信息的發布是當前綠色住宅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只有完善綠色住宅市場的信息發布,才能讓國內綠色住宅更好的發展,因此,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可以建立綠色住宅相關宣傳網站,并加大網站的宣傳,通過網絡媒體向消費者傳達綠色住宅相關信息,同時應充分利用現有媒體媒介進行綠色住宅的宣傳,也可以加強和西方國家的交流,借鑒西方國家在綠色住宅理念宣傳方面的經驗,從而使得消費者準確,真實的掌握綠色住宅的相關信息。
(三)鼓勵綠色住宅科技創新
綠色住宅如果想在中國將來的建筑市場上擁有競爭力,就需要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從而形成自身核心的競爭力。因此國內相關的建筑方面的企業必須在科技設備方面注重投入和完善,對相關技術水平進行不斷的提升,積極地對國際先進技術以及成果進行引進和吸收,努力獲得重要的建筑技術方面的突破。同時,企業應加強與高校間的產學研合作,促進技術研發創新與應用,可以大力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技術的生成,促進國內對該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此外,政府應對研發住宅節能技術、節能資源的企業以應用該類技術的建筑企業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金獎勵,以促進住宅市場上節能技術的不斷更新。政府還可以建立專門的技術指導機構,幫助企業解決其所碰到的技術困難,給予企業足夠的信心與支持,去大力建造綠色建筑。
(四)完善綠色住宅評價系統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倡導綠色住宅的開發,實行綠色住宅認證制度,并且制定更為系統和專項的評價體系,這樣更有利于對于綠色住宅的評估。其次,應加快改進定量評價的內容,如:效仿LEED, BREEAM與CARBEE體系,對于評價指標進行由大到小的分類,同時給予各類指標以權重,以此來量化未來綠色建筑評價工作,綠色評價標準的量化有利于評估的落實。另外,除了系統的評價體系和可以量化的指標,還需要有第三方的評估機構進行參與,為參評客戶提供咨詢、組織評價過程、給予評價認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評價本身的科學與公平,使過程控制落到實處。
[1]曾衛.大力倡導綠色生態住宅[J].上海房地,2006,01∶27-29.
[2]周靜南.綠色住宅的開發及營銷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04.
[3]劉煥明.綠色住宅推廣的障礙與對策分析[J]. 住宅產業,2007,01∶42-44.
王暉,女,山東師范大學,經濟學碩士。工作單位: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教師,講師。
陰麗娜,女,山東師范大學。工作單位: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