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熱點問題解答
問: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如何征收個人所得稅?
答:符合財政部門規定的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具體規定為:差旅費津貼:企業可以參照國家有關規定制訂本單位差旅費管理辦法,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對能夠提供差旅起止時間、地點等相關證明材料,按差旅費管理辦法發放的差旅費,準予稅前扣除。差旅費開支范圍包括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助費和公雜費。個人取得我市規定標準范圍的差旅費津貼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標準部分并入取得當月工資薪金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誤餐補助:不征稅的誤餐補助,是指按財政部門規定,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返回就餐,確實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據實際誤餐頓數,按規定的標準領取的誤餐費。一些單位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貼,應當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依據:1.《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4〕89號)第二條“關于工資,薪金所得的征稅問題”第(二)項“下列不屬于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于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征稅”第4款規定: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
2.《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誤餐補助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5〕082號)規定:(國稅發〔1994〕89號)文件規定:不征稅的誤餐補助,是指按財政部門規定,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返回就餐,確實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據實際誤餐頓數,按規定的標準領取的誤餐費。一些單位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貼,應當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問:投資收益是否需要交納營業稅?
答:如納稅人未提供應稅勞務,未取得固定收益,并共同承擔風險,則不征營業稅;如果收取固定收益,則屬于資金占用費,應按照規定繳納營業稅。
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540號)第一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本條例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營業稅。
2.《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令第52號)第三條規定:條例第一條所稱提供條例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是指有償提供條例規定的勞務、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有償轉讓不動產所有權的行為(以下稱應稅行為)。但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者雇主提供條例規定的勞務,不包括在內。前款所稱有償,是指取得貨幣、貨物或者其他經濟利益。
問:個人轉讓限售股,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
答:應納稅所得額=限售股轉讓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適用財產轉讓所得稅目)
(一)限售股轉讓收入,是指轉讓限售股股票實際取得的收入。
具體情況為:
1.采用“預扣+清算”方式申報納稅的,預扣時:股改限售股以股改復牌日收盤價作為收入,新股限售股以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轉讓收入。清算時:按實際轉讓收入確認所得。
2.采用證券機構直接扣繳方式的,以實際取得的所得確認收入。
(二)原值和合理稅費。限售股原值,是指限售股買入時的買入價及按照規定繳納的有關費用。合理稅費,是指轉讓限售股過程中發生的印花稅、傭金、過戶費等與交易相關的稅費。如果納稅人未能提供完整、真實的限售股原值憑證的,不能準確計算限售股原值的,主管稅務機關一律按限售股轉讓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稅費。
具體情況為:
1.采用“預扣+清算”方式申報納稅的,預扣時:轉讓收入的15%。清算時:實際發生的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稅費。如果納稅人未能提供完整、真實的限售股原值憑證的,不能準確計算限售股原值的,主管稅務機關一律按限售股轉讓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稅費。
2.采用證券機構直接扣繳方式的,按證券機構事先植入結算系統的限售股成本原值和實際發生的合理稅費確認。
(三)納稅人同時持有限售股及該股流通股的,其股票轉讓所得,按照限售股優先原則,即:轉讓股票視同為先轉讓限售股,按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四)計算舉例。證券機構技術和制度準備完成前,某人持有某股票的10萬股限售股,原始成本為10萬元。該股股權分置改革后于2006年12月28日復牌上市,當日收盤價為12元。2009年底,某人持有的限售股全部解禁可上市流通。2010年1月18日,某人將已經解禁的限售股全部減持,合計取得轉讓收入100萬元,并支付印花稅、過戶費、傭金等稅費2000元。
按照該政策規定,某人減持限售股,采取證券機構預扣預繳、納稅人自行申報清算的方式征收。
(1)證券公司預扣預繳
應納稅所得額=限售股轉讓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股改限售股復牌日收盤價×減持股數-股改限售股復牌日收盤價×減持股數×15%=12元/股× 10萬股-12元/股×10萬股×15%=102萬元。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102×20%=20.4萬元。
(2)某人自行申報清算,能提供完整、真實的限售股原值憑證
應納稅所得額=限售股轉讓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限售股實際轉讓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100-(10+0.2)=89.8萬元。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89.8×20%= 17.96萬元。
應退還的稅款=應納稅額-已扣繳稅額=20.4-17.96=2.44萬元。
依據:1.《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證監會關于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67號)規定:一、2010年1月1日起,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二、本通知所稱限售股包括:1.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復牌日之前股東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復牌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下統稱股改限售股);2.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下統稱新股限售股);3.財政部、稅務總局、法制辦和證監會共同確定的其他限售股。三、個人轉讓限售股,以每次限售股轉讓收入,減除股票原值和合理稅費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即:應納稅所得額=限售股轉讓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本通知所稱的限售股轉讓收入,是指轉讓限售股股票實際取得的收入。限售股原值,是指限售股買入時的買入價及按照規定繳納的有關費用。合理稅費,是指轉讓限售股過程中發生的印花稅、傭金、過戶費等與交易相關的稅費。如果納稅人未能提供完整、真實的限售股原值憑證的,不能準確計算限售股原值的,主管稅務機關一律按限售股轉讓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稅費。
2.《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做好限售股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國稅發〔2010〕8號)規定:
(一)證券機構技術和制度準備完成前形成的限售股,其轉讓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采取證券機構預扣預繳和納稅人自行申報清算相結合的方式征收。
1.證券機構的預扣預繳申報
納稅人轉讓股改限售股的,證券機構按照該股票股改復牌日收盤價計算轉讓收入,納稅人轉讓新股限售股的,證券機構按照該股票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轉讓收入,并按照計算出的轉讓收入的15%確定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稅費,以轉讓收入減去原值和合理稅費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并預扣個人所得稅。
2.納稅人的自行申報清算
納稅人按照實際轉讓收入與實際成本計算出的應納稅額,與證券機構預扣預繳稅額有差異的,納稅人應自證券機構代扣并解繳稅款的次月1日起3個月內,到證券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提出清算申請,辦理清算申報事宜。納稅人在規定期限內未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清算事宜的,期限屆滿后稅務機關不再辦理。
納稅人辦理清算時,應按照收入與成本相匹配的原則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即,限售股轉讓收入必須按照實際轉讓收入計算,限售股原值按照實際成本計算;如果納稅人未能提供完整、真實的限售股原值憑證,不能正確計算限售股原值的,主管稅務機關一律按限售股實際轉讓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稅費。
(二)證券機構技術和制度準備完成后新上市公司的限售股,納稅人在轉讓時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采取證券機構直接代扣代繳的方式征收。
證券機構技術和制度準備完成后,證券機構按照限售股的實際轉讓收入,減去事先植入結算系統的限售股成本原值、轉讓時發生的合理稅費后的余額,計算并直接扣繳個人所得稅。
證券機構應將每月所扣個人所得稅款,于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并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限售股轉讓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及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資料。
問:學生勤工儉學應納什么稅?
答:在校學生因參與勤工儉學活動(包括參與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而取得屬于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稅所得項目的所得,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免征營業稅。
依據:1.《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教育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4〕39號)第一條第二項:對學生勤工儉學提供勞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
2.《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540號)第八條第一款第(四)項:學生勤工儉學提供的勞務免征營業稅。
3.《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業務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146號)第四條:關于在校學生參與勤工儉學活動取得的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問題在校學生因參與勤工儉學活動 (包括參與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而取得屬于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稅所得項目的所得,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答:企業應當自轉讓房地產合同簽訂之日起七日內向房地產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并在稅務機關核定的期限內繳納土地增值稅。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1993〕第138號)第十條規定:納稅人應當自轉讓房地產合同簽訂之日起七日內向房地產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并在稅務機關核定的期限內繳納土地增值稅。
問:同一人成立的兩個公司之間土地權屬轉移是否征收契稅?
答:同一自然人與其設立的個人獨資企業、一人有限公司之間土地、房屋權屬的劃轉,免征契稅。
依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支持企業事業單位改制重組有關契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37號)第六條“資產劃轉”規定:同一投資主體內部所屬企業之間土地、房屋權屬的劃轉,包括母公司與其全資子公司之間,同一公司所屬全資子公司之間,同一自然人與其設立的個人獨資企業、一人有限公司之間土地、房屋權屬的劃轉,免征契稅。
問:對于只有單價沒有數量,或只有數量沒有單價的合同應怎樣繳納印花稅?
答:對于這類合同,可在簽訂時先按定額五元貼花,以后結算時再按實際金額計稅,補貼印花。
依據:按照《國家稅務局關于印花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規定》(國稅地〔1988〕25號)第4條規定:有些合同在簽訂時無法確定計稅金額,如技術轉讓合同中的轉讓收入,是按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或是按實現利潤分成的;財產租賃合同,只是規定了月(天)租金標準而卻無租賃期限的。對這類合同,可在簽訂時先按定額五元貼花,以后結算時再按實際金額計稅,補貼印花。
(供稿:天津市地方稅務局納稅服務局)
責任編輯:傅延懌 曲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