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勁松 張紅霞
加強財稅信息化隊伍建設研究
◎文/劉勁松 張紅霞
在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以及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建設一支新型的信息化隊伍,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實現財稅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本文從分析天津市財政局(地方稅務局)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入手,剖析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加強信息化理念傳播、發揮團隊優勢、開展業務預研、注重梯隊培養、關注職業規劃等五個方面論述了如何加強信息化隊伍建設。
財稅;隊伍建設;信息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越來越滲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并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這給財稅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財稅工作,無論是從組織財政收入層面,還是加強內部管理層面和提供公共服務層面,都離不開信息化的強有力支撐。“事以才立,業以才興”,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建設一支新型的信息化隊伍,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實現財稅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一)新時期信息化人才的內涵及應具備的素質
信息化人才是隨著信息技術與信息產業發展而形成的一類特殊的人才群體。信息化人才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看信息化人才不僅僅是專門從事信息技術工作的人員,也包括對信息資源進行利用的人才,尤其是應用信息資源開展分析、決策的人才,這個范圍非常廣泛。
信息化人才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宏觀層次的信息化人才是高度復合型人才,一般為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制定者;中觀層次的信息化人才是復合型人才,包括各單位的信息主管,也包括系統分析師、系統構架師、項目經理等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微觀層次的信息化人才,以信息技術應用人才為代表,既包括設計人才,也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處理及系統運行和維護的人才。由此,信息化人才層次應該是金字塔結構:微觀層次人才處于塔基,宏觀層次的信息化人才處于金字塔的塔頂,中觀層次信息化人才位于中間。
財稅信息化人才隊伍,應該是一支英才型與能手型隊伍。伴隨著財稅管理活動從過去的人海戰術型向知識和技術應用型的轉化,從而要求財稅管理活動應該依托能夠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完成稅收工作任務的 “精英”和 “能手”。宏觀層次的信息化財稅工作管理和指揮人員,既要能決策和組織,又要熟悉快速發展的現代尖端技術,更應該是從英才隊伍中錘煉出來的“精英”。同時,適應專業化管理的需要,中觀和微觀層次的財稅人才隊伍要形成 “綜合能力”和“整體效能”,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為此,需要由多層次、高素質的一大批財稅人才隊伍的支撐。
(二)信息化隊伍建設現狀
根據以上信息化人才的定義和分類,財稅信息化人才從廣義上看包括市局信息部門以及基層單位信息部門的工作人員,總計152人, 占全系統總人數的3.26%。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13人,本科學歷130人,專科及以下學歷9人,高于全國稅務系統2.14%的比例,與發達國家7%以上的比例還有較大差距。基層單位信息部門111人,占比2.5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7人,本科學歷98人,專科及以下學歷6人。
可以看出,信息部門整體學歷層次較高,90%以上人員都取得了本科及以上學歷,基層單位信息部門人數、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數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從狹義上看,截至2014年財稅系統在職工作人員信息科學技術相關專業人數331人,占全系統總人數的7.1%。近三年共招錄375人,信息技術專業人數 50人,占比13.3%,從事信息技術崗位14人,占招錄總人數3.7%(詳見表1)。從分布上看,基層單位信息專業人數與全系統基本保持一致,從比例上看,特別是新生力量的注入,財稅信息化隊伍建設發展后勁很足,潛力較大。
(一)信息化思維意識仍舊缺乏
第一,信息化已經成為財稅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一部分人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有人認為信息化建設是上級領導的事,是市局的事,我不需要知道;有人認為信息化工作是技術人員的事,我不需要懂;甚至還有人認為計算機系統越上越多,工作量反而越來越大,不如回到從前手工時代。
第二,信息化思維方式和管理理念還未形成。主要表現為,很多時候大家還習慣于傳統的思維方式,側重于對物的經驗管理,過分依賴上傳下達和按指令辦事,忽視對信息的管理,沒有形成對信息的采集、傳輸、備份、共享、加工、分析和應用的思維方式,沒有把信息作為各管理部門、管理層次、管理環節相互間溝通、協調和決策的橋梁紐帶,不知道如何從數據中去尋找價值,缺乏數據應用的意識。

表1 信息專業人員分布表
(二)信息化人才結構有待優化
信息化工作需要的人才是多方位的,不僅需要研究型、開發型的人才,而且需要應用型、維護型、服務型、操作型的人才。既要有懂信息技術、具有前瞻性決策能力的高端領導人才,也要有能從事簡單程序的編寫和錄入等基礎性工作的低端技術人才。信息化建設離不開各個崗位、各個層次的信息技術人員的協同合作。
目前財稅系統信息部門的技術人員中連續多年從事信息化工作、沒有其他崗位鍛煉經驗和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信息部門的人員居多,整體缺乏對財稅業務的了解,缺乏對財稅文化理念的領悟能力,很容易形成業務部門提出需求,信息部門就去實施的被動局面,也可能出現技術部門無法透徹理解業務需求的現象。同時,業務部門缺乏有信息化工作背景或熟悉信息技術的工作人員,造成無法有效規劃和利用先進技術,技術與業務之間存在“兩張皮”現象,不能實現技術與業務的有效融合。
(三)信息化人才素質整體水平不高
如前文所述,在信息化人才隊伍的金字塔中,微觀層次人才處于塔基,既包括專業的系統運行和維護人員,也包括應用信息系統進行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處理的應用人員,數量最多。目前,處于塔基的廣大應用人員信息化素質普遍不高,沒有達到所有的一線人員都能夠上機熟練準確處理自身崗位工作,具備網絡基礎知識和安全知識的更少,信息化操作水平和能力還達不到數據應用的要求。
有的干部把編輯電子表格、制作演示文檔看作高難度的技術工作,遇到這種工作就推到信息部門去做;有的干部系統操作不熟練,辦理一項業務耗時過長,引起納稅人不滿,甚至操作錯誤,形成垃圾數據,增大了后臺處理的工作量,影響后期數據應用效果。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有些基層單位為稅收管理員專門配備計算機操作人員,稅收管理員負責下戶調查,處理各種審批的紙質件,處理完畢將紙質件交給專職人員錄入計算機。應用人員信息技術知識的缺乏,造成了資源浪費,降低了工作效率,影響了數據質量,增加了風險點,是建成穩固強大的信息體系的一塊短板。
(四)基層信息部門工作積極性不高
信息技術知識更新速度快,必須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工作要求,這給基層信息部門的工作人員帶來很大壓力。信息部門的工作專業性較強,不容易被他人理解,很多人一旦進入信息部門,從事其他崗位工作的概率就大大減少,時間長了難免會產生職業倦怠。信息化工作不是財稅系統的核心業務,從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員常常被邊緣化,個人發展空間受限。全市地稅系統數據大集中、應用大集成后,應用系統維護都集中在市局,面對使用系統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基層單位信息部門只能向上級反映,沒有太多的自主性,有時會引起誤解和不滿。由于這些現象的存在,導致部分基層信息部門工作積極性不高,有些人想方設法離開信息部門,有些人安于完成日常工作,不求創新和突破。
(一)突破傳統思維,加強信息化理念傳播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納稅人數量迅猛增長,跨地區、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不斷涌現,納稅人訴求日益增多,面對這些嚴峻挑戰,傳統的屬地管理、單兵作戰的方式不能適應形勢發展要求,根本出路是走創新驅動之路,全面實施信息管稅。建議把信息化素質作為財稅干部的一條基本素質要求,進行信息技術的宣傳與培訓,讓每一個人了解信息技術,知道在信息化時代學好信息技術對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與作用,把握財稅信息化的實現是財稅現代化實現的重要部分這一科學態度,形成現代化的理念、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利用信息化的固有規律搞好財稅信息化。
要建成穩固強大的信息體系,不僅在于目標規劃和系統開發,還在于運維和應用,從規劃到開發,再到運維和應用,每一個階段的參與者是逐漸增多的。因此每一名財稅干部都要樹立建設穩固強大的信息體系觀念,認識到這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需要每一個人努力和參與,并自覺投身到信息化建設中來。
破除信息化就是計算機化和網絡化的觀念,認識到信息化是將一切傳統事物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一個印在紙上的二維碼是信息化體現,一個自動完成的繳銷、購票、快遞送票的過程也是信息化體現,甚至通過收集人員流動情況,合理安排電梯調度策略也是信息化的體現。所以,一定不能人為地將某些東西劃分在信息化中,另一些東西排除在信息化外,信息化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方式。所謂信息化理念,并非簡單的想到用信息化去解決問題,而是思考問題的時候,自覺考慮信息化因素。只有將信息化理念傳播給每個干部,讓他們認識到信息化不是簡單地將實際流程電子化,將實際工作虛擬化,而是每項工作的信息化過程,應該伴隨著科學的決策和調整,這才是信息化正確的理念。隨著這個理念的傳播,必然也會提升財稅信息化建設的層次。
(二)發揮團隊優勢,組建結構優化的隊伍
財稅現代化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穩固強大的信息體系,建成穩固強大的信息體系需要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質、復合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且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支撐。這種高標準的要求很難在一個人身上實現,因此要組建一支知識結構優化的信息化人才隊伍,有人掌握信息化的應用理論、信息化的工作手段,有人具有適應信息技術支持下財稅專業工作的復合知識結構,有人具有帶領信息化隊伍工作的領導能力,有人具有研發和使用各類信息系統和信息化技術能力等。
在這支隊伍中,大家各司其職、精誠協作、取長補短,發揮團隊的最大效能。使單一技能型的信息化人才拓寬知識面、專業面,轉變為全面多能型的團隊,能夠更好地把握信息化支持下財稅工作特點和規律,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通過優化組合,提升全局意識,能夠將財稅每個工作單元有機結合起來,提供綜合的執法、管理和服務模式,實現由戰術型向戰略型轉變。
(三)開展業務預研,增強頂層設計的能力
成立預研部門,或者設立專人負責預研工作,對財稅業務和信息技術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增強頂層設計的意識和能力,讓信息化的愿景與財稅現代化宏偉愿景保持一致。
一方面,對未來信息技術發展趨勢進行研究。當前的重點應放在對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機器等新技術的學習和研究,滿足用戶(包括系統內部用戶和社會公眾用戶)計算能力不受限,服務終端不受限,服務地點不受限的愿望,促進財稅業務的智能化和泛在化發展。
另一方面,對未來財稅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分析財稅體制改革對信息系統產生的影響和要求,例如預算制度改革、一般性轉移支付改革、增值稅改革、消費稅改革、個人所得稅改革、資源稅改革等,提前做出總體設計和應對預案。這樣才能使信息化與財稅業務充分融合,讓信息化成為財稅業務價值體現的有效途徑,也讓財稅業務能從信息化中不斷獲得前進動力。
(四)注重梯隊培養,提升整體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人才隊伍是呈金字塔結構分布的,不同層次的人員理論基礎、知識結構、工作要求不同,因此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明確各層次人才的培養目標,分層次開展培訓。對于宏觀決策層,要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重點提升前瞻預見能力、積極應變能力、信息技術和多學科專業知識交融的能力以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決策的能力。對于中觀專家層,要注重在某一領域的深入培訓,使其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增強研究分析能力、設計開發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等。對于微觀應用層,以培養大批具備良好信息素質、信息處理能力的普及型操作型人才為目標,立足崗位需求,提高運用計算機處理相關業務的能力。
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也應不拘一格。可組織參加行業領域專業技術交流或聘請知名專家進行講座培訓,充分借助項目合作伙伴、合作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師資力量和技術力量進行業務培訓,及時準確地了解最新的行業信息和發展方向。可依托信息化項目建設,通過集中辦公、專項課題研究等方式為基層信息化工作人員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把信息化素質作為對財稅干部的一條基本素質的要求,開展全員培訓,要求取得操作資格才能上崗,以此促進全員科技素質的提高。
借鑒國家稅務總局稅務領軍人才培養經驗,在天津市財稅系統選拔培養一支綜合素質優秀、業務能力卓越、引領作用突出、團隊效應顯著、能打硬仗、善打勝仗的信息化先鋒隊伍,為財稅信息化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提供智力支持。積極創造條件,讓信息化人才承擔重要項目建設、重大管理和重點課題研究,在實戰中增長才干。還應賦予其培養、“傳、幫、帶”年輕人的職責,依靠他們的引領帶動,激活一池春水,提振干部精氣神,從而帶動整體干部隊伍信息化素質提升。
(五)關注職業規劃,調動各方工作積極性
拓寬信息化人才職業發展通道,關注職業生涯規劃,幫助信息化工作人員找到個人目標和組織發展機會的結合點,為其提供心理上的滿足。
為資深信息化工作人員提供其他部門工作鍛煉的機會,拓寬發展平臺,打破技術人員職業發展通道單一路線制,綜合能力素質特點,圍繞財稅整體工作制定職業發展目標,以避免因單一路線發展造成職業發展 “瓶頸”、職業發展道路堵塞。對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工作人員,則重在培養和選拔,為其提供技術培訓、交流的機會,以增長、拓寬知識面,鼓勵、激勵其發揮潛能、積極創新。對于培訓對象的選擇應是基于崗位工作的需要和工作業績的表現,為那些績效優秀的核心骨干人員提供培訓機會,一方面有助于其專業水平、研發思路的提升,指導實踐工作;另一方面亦是對其工作的肯定與激勵,有助于發揮在各自崗位上的積極主動性。還可以通過選拔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的人員到市局工作,激發整體活力。這樣,層層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和發展后勁。
責任編輯:解忠艷 曲 寧
F812.42
A
1006-1255-(2015)07-0048-04
劉勁松(1967—),天津市財政局信息化處。郵編:300040
張紅霞(1975—),天津市財政局信息化處。郵編:3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