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柱
四川省宜賓縣委書記
四川宜賓縣: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再思考
王光柱
四川省宜賓縣委書記
科學研判發展形勢
——新常態折射新挑戰。當前,宜賓縣同全國、全省、全市一樣,經濟正處于“三期疊加”時期,經濟發展面臨新挑戰。一是從宏觀經濟形勢來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中國2015年經濟增速7%左右,可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結構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今年制造業形勢嚴峻,宏觀市場環境沒有明顯好轉,宜賓縣正面臨發展難、改革難、穩定更難的局面。二是從區域經濟競爭來看。去年宜賓縣雖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發展相對滯后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2014年宜賓縣人均GDP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6139元和23536元,分別低于國家、省、市20513元、8989元、6179元和5308元、845元、1454元,在全市8縣2區中的排位分別為倒數第四和第三。可見,“人口多、底子薄、欠發達、不平衡”依然是宜賓縣的基本縣情。三是從產業結構調整來看。宜賓縣產業發展基礎相對較差,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導產業多為資源型傳統產業,初加工產品、大眾產品較多,深加工產品、精品產品較少,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核心產品和技術。同時,新興產業培育不足,產業集約集群發展不夠,可以說是“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了”。只要市場有變化、資源呈枯竭、政策作調整,宜賓縣產業發展風險就更大,形勢就更嚴峻。
——新常態孕育新機遇。當前,我國經濟步入新的運行軌道,新常態下,西部地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是搶抓國家、省、市發展戰略機遇。新常態下,國家加緊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四川大力實施川南經濟區發展戰略,宜賓市委提出建設金沙江下游沿江經濟帶,這為宜賓縣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創業創新的減稅降費力度,這對于西部欠發達和小微企業較多的宜賓縣來說,必將是一個重大發展機遇。二是搶抓縣域副中心建設機遇。縣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宜賓縣委關于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著力建設縣域副中心的決定》,縣域副中心的建設有利于加速推進城鎮化,帶來人口集聚和產業集聚,帶動第三產業發展和整個產業結構的升級,為宜賓縣在產業布局、財政稅收、重大項目等方面帶來全新發展動力。三是搶抓沿海產業加速轉移機遇。宜賓縣地處川滇黔結合部和長江上游,緊靠成渝兩個發展龍頭,區位優勢突出,是承接川滇黔渝特殊功能布局的首選之地,是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第一陣地。沿海產業加速轉移為宜賓縣充分利用當地生產要素優勢,加速開放型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做大經濟總量,促進全縣經濟穩步增長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大力推進園區建設。一是健全管理機制。堅持“黨政授權、權責統一、精簡高效、園鎮(鄉)聯動”工作機制,進一步理順園區與鄉鎮、部門和驚雷科技園區工作局的關系。二是強化項目抓手。實行“發改、財政+園區管委會”的“2+1”方式對上聯動爭取項目,把園區今年實施的108個項目按照“定項目、定人員、定獎懲”原則,全力推進,確保實現園區投入60億元以上。三是堅持基礎先行。優先啟動市政道路、給水等園區基礎設施項目, 切實改善項目入駐落地條件。四是強化環境保障。狠抓發展軟環境建設,堅決剎住吃拿卡要、刁難企業等不正之風,嚴厲打擊亂搭亂建、阻撓施工等違法行為。
——大力培育實體經濟。一是不斷壯大支柱產業。加快向家壩水電站、伏龍口水電站、華油輕烴技改項目建設,加大天然氣開發管理力度,不斷壯大綜合能源產業;完成天工機械汽車零部件產業化和天瑞達直流電機EGR閥成果轉化項目;加快建設吉鑫制酒二期,啟動國窖酒業整體搬遷項目建設;完成青潭米業項目建設;建成常達機械研發中心,啟動紅星電子氧化鈹陶瓷生產線技改;實現成中仁銘住工一期、飛越防腐和晶鵬玻璃整體搬遷三期竣工投產,啟動聚氯乙烯一期、億豪鋼構等項目建設,全力培育特色化工建材產業。二是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狠抓嘉士伯重啤宜賓、中核建中搬遷、紅星電子工業園等大工程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驚雷科技、威力化工、伊力集團、天工集團等企業集團加快新品研發、兼并重組、技術改造和市場拓展。三是積極扶持中小微型企業。加快出臺宜賓縣支持中小微實體經濟企業加快發展的有關政策,充分發揮宜賓縣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以及縣工業園區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的孵化功能。今年重點抓好20戶首批梯度培育計劃小微企業,力爭培育10戶以上規模以上企業,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100戶。
——大力推進城鎮建設。一是高水平地完成一曼新城、普和新區的控規,縣域副中心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規劃及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綜合性和專業性規劃。二是全力推進一曼大道北延線道路、濱江路西延線、舊城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企業總部和房地產開發等項目建設。三是深入分析研究各鄉鎮交通、區位、產業資源稟賦,形成以縣城為龍頭、以園區為極點、以中心場鎮為支撐的城鄉統籌發展良好格局。全年確保完成城鄉建設投資30億元以上,實現建筑業產值50億元以上,新增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以上,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一是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全面推進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加快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積極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二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專業大戶和職業農民,鼓勵發展家庭農場,積極發展農民合作組織。三是全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做大做強勞務產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等。四是大力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全面啟動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文化傳承“五大行動”。
——大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編制全縣“十三五”規劃,盡力謀劃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進入國家、省、市“十三五”規劃中。繼續抓好以交通、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做好成貴鐵路、宜賓過境高速公路西段(樂宜—宜昭段)、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取水隧洞、蟠龍湖水庫及普和金沙江大橋等在建大工程的協調工作。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服務業既是吸納就業最多的行業,也是地方公共財政最重要的來源。一是壯大生產性服務業。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科技研發等產業。二是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休閑旅游、商貿服務、居家養老、健康服務、社區服務等產業。三是升級第三產業,建設電子商務園區。創新園區與企業孵化發展模式,健全配套支撐功能與體系,實現電子商務與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的聯動發展、集聚發展、裂變發展。
——大力發展民生事業。一是積極引領社會事業發展。宜賓縣要在現有基礎上,引進知名教育集團、醫療集團入駐,提升本土教育、醫療的品牌影響力,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優質教育衛生服務;要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快城鄉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二是竭力做好各項保障工作。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創造各類人才充分就業、安居樂業的環境。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思想上、心態上、思路上“大解放”,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大膽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做到先干不爭論、先試不評論、實踐作結論。敢于直面困難,勇于攻堅克難,善于創新破難。
——項目引領,狠抓落實。始終堅持項目推進戰略,實行工作推進項目化,項目管理清單化,將全縣所有工作納入項目管理。抓“早”項目、抓“大”項目、抓“實”項目、抓“好”項目,做好項目包裝和爭取工作,盡力打入國家、省、市盤子,通過項目支撐和帶動宜賓縣的發展。
——強化督查,確保實效。強化嚴格考核督查意識,堅持多深入實際、多深入一線督促檢查,勤督嚴促,堅守原則,不講情面,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