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國正 鄧麗三 編輯/靖立坤
個人本外幣兌換業務調查
文/胡國正 鄧麗三 編輯/靖立坤
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對豐富貨幣兌換零售主體、提升外匯服務水平具有積極意義。重慶外匯管理部結合轄內試點情況,對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行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評估,梳理了發展中仍然存在的瓶頸,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建議。
目前,除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機構外,經營個人本外幣兌換的主體還包括銀行和外幣代兌機構。其中,外幣代兌機構大多設立在酒店,服務群體較窄,目的是提升酒店資質申請,主動開展兌換的積極性不高。銀行作為主流貨幣兌換機構,仍然存在相關限制,無法完全滿足貨幣兌換需求:一是部分銀行為完成結售匯網點數量考核目標盲目擴張,導致部分已具備結售匯資格的網點實際并未開展貨幣兌換業務;二是銀行普遍未設立專門辦理貨幣兌換的服務窗臺,客戶等待時間長;三是銀行上下班時間固定,八小時以外的兌換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四是部分銀行可兌換幣種少且不同貨幣兌換點較為分散,大部分銀行只能兌換“5大幣種”中的一個或幾個,使類似韓元、泰銖、新臺幣等旅游需求旺盛的小幣種兌換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
基于此,特許機構作為專業貨幣零售商,其提供的便捷兌換服務能夠彌補銀行、外幣代兌機構的不足,滿足日益增長的個人貨幣兌換需求,對打破銀行貨幣兌換一統獨大的局面、提升個人貨幣兌換市場效率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品牌效應、價格優勢不突出。由于特許機構作為新興事物,在國內尚未被社會公眾廣泛接受,品牌效應不及傳統銀行。目前特許機構業務品種單一,難以提供打折優惠兌換價格,在價格上不占優勢;而銀行則可針對不同等級客戶給予結售匯價格差別優惠(如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對個人可提供匯率點差6~9折不等的優惠)。另外,“黃牛”等非法貨幣兌換商將目標鎖定在特許機構網點附近,并以價格優勢攬客;少數出國旅行團導游以較低匯率自行給客戶換匯等情況,也對特許機構業務的開展造成了影響。
二是經營成本高。特許機構一般設在機場等繁華地段,實體場所租金成本較高。同時,外幣現鈔成本較高也是影響特許機構盈利空間的主要因素。外幣現鈔主要以備付金形式存在,包括自行投入、兌換業務留存和備付金調劑所得的現鈔,難以獲得充足、低成本的外幣鈔源。首先,我國內地市場屬單邊交易,個人購買外幣交易量遠高于賣出量,兌換業務留存外幣難以滿足個人購匯需求。其次,特許機構的開戶銀行出于競爭考慮,一般不愿與特許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備付金調劑只能通過自身內部完成,且往往需采取雙人飛機押運等方式,經營成本較高。第三,國內外幣現鈔需求難以準確預測,特許機構跨境調鈔可能與實際需求存在出入,也導致現鈔調撥成本增大。
三是政策限制影響特許業務的便利性。《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管理辦法》(匯發〔2012〕27號,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客戶在特許機構每日累計兌換限額為等值5000美元,而在銀行每日累計兌換限額則為等值1萬美元。《辦法》還規定特許機構只能受理現鈔和旅行支票,因此如果客戶兌換的金額較大,就需準備大量人民幣現鈔,業務辦理較為不便。
一是放寬兌換限額,允許合規經營滿一定時間(如1年)、業務量達到一定規模(如單季度100萬美元以上)的特許機構,經申請可以將每日兌換限額由等值5000美元提升至1萬美元。
二是在滿足《辦法》備用金賬戶管理、反洗錢等規定條件下,允許特許機構安裝固定POS機,接受個人實名人民幣借記卡刷卡購匯。
三是支持特許機構業務創新。在不改變現鈔兌換本質的前提下,應允許特許機構采取事前報告的方式,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拓展兌換業務。如依托第三方支付平臺,開展外幣現鈔“線上預訂、線下提取”等業務。
作者單位:外匯局重慶外匯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