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汽車的數量每年呈現遞增趨勢,公路交通安全形勢日益嚴峻,
平面交叉口作為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到公路的使用量。在交叉口路段,不同方向的車流和行人在此路段匯集,由于行人與車輛之間互相干擾,行車速度會降低、阻滯交通、通行能力降低,也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公路正確合理規劃和設計交叉口,不但可以提高交叉口的車速和通行能力,減少交通事故,避免交通阻塞,保障交叉口的暢通,而且也必須符合安全、經濟、合理、舒適和美觀的要求。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設計規范的規定和要求,對此次分析的交叉路口的路面結構和交通安全設施進行符合性檢查和分析以及對正常運營等安全影響進行分析。
對收集到的交通事故統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找出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和位置等信息;本文主要分析對象為交叉路口現場調研的交通安全設施設置、3年內分析路口的交通事故數據以及交叉路口事故數據。
本文分析的交叉路口是某國道與省道線“T”字型交叉口,該交叉口國道成東西向,國道為雙向兩車道的“一塊板”式道路,國道未進入平交口處的土路肩上均設置“Gr-A-4E”型護欄,國道路口東側縱坡平緩,其西側存在圓曲線且有超高路段。
交叉路口省道走向為南北向,省道線為雙向兩車道的“一塊板”式道路,未進入平交口路段的土路肩上均設置“Gr-A-4E”型護欄,省道線基本路段為雙向兩車道,路面其縱坡平緩。交叉路口平面圖如1:

圖1 路口交安設施現狀平面圖
在分析路口處進口方向均設置了橫向減速震動標線、導向箭頭以及人行橫道預告標識線。經實地調查發現,該路口為無信號燈控制路口,國道上機動車行駛速度較快,交通流量較大,造成該交叉路口交通秩序混亂,易發生機動車追尾和側向刮擦等交通事故,評估路段設計車速為70km/h,但國道交叉口進口道行車道寬度為4.5m,省道線交叉口進口道行車道寬度為5.3m,不滿足現有相關規范規定【1】。
交通事故點交通安全設施的分析,將從交通標志、交通標線等方面進行分析。
(1)交通標志。標志的問題是國道東進口禁止駛入標志和省道線右轉減速讓行標志為單立柱式支撐方式,國道西進口右轉車道減速讓行標志和省道線直行停車讓行標志均附著在路燈上;在現場調研期間發現該評價路口存在較多的非標。
(2)交通標線。標線主要問題有評價路口處均設置了直行方向和直左方向的導向箭頭以及停止線,符合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評價路口處各進口道處僅設置了兩組導向箭頭標線,評估路段設計車速為70km/h,根據標準[2]規定建議各入口車道增加1組車道導向箭頭標線。
交通事故的統計分析是通過對交通事故的統計報表對事故的總體進行的調查研究活動,目的是表明交通事故總體的現狀,發現事故動向和各種影響因素對事故總體的作用和相互關系。
根據交警部門提供的近3年此國道與省道與交叉路口交通事故數量表和交叉路口事故數據等統計資料,具體的事故統計分析如下:
(1)事故數量統計。交通事故資料記錄從近3年時間內,國道與省道線交叉路口處共發生交通事故202起,其中發生死亡事故1起,共造成1人死亡,發生傷人事故62起,造成人員傷亡以及產生較大的經濟損失,造成嚴重的后果和社會影響。
(2)事故車輛類型。通過統計分析當地交警部門提供的近3年交通事故統計資料,可以清晰的發生的202起交通事故中,主要涉及的車型為小型客車、轎車和大型貨車,此評價路口中小型客車、轎車和摩托車明顯高于其他車型的事故率,且主要以側面刮碰的事故為主。
(3)事故形態分析。事故形態分布主要從同向刮擦、對向刮擦、追尾碰撞、側面碰撞等形態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對分析路口的現場調研和事故統計數據可知,由于該路口為停讓控制的交叉口,且交通流量較大,使得路口交通秩序較為混亂,駕駛員素質不高,隨意超車,使得側面碰撞的事故率較明顯高于其他事故類型。
(4)事故原因分析。交通事故原因可以從超速行駛、疲勞駕駛和未減速讓行等方面進行分析,當地交警部門提供的事故統計資料基礎上,可以得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未按規定讓行,各占整個交通事故中的70%,這亦是造成該評價路口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
結合現行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相關道路交通安全技術標準,以及交叉口現狀的評價分析,可以看出對該交叉口的改造和治理非常必要。
(1)評估路段現狀交叉口行車道寬度較寬,不滿足現有規范規定,需進行壓縮改造設計。
(2)根據《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規范》(GB 14886-2006)中信號燈設置要求確定評價路口需增設信號燈管理控制,減少交通沖突點,改善該路口的交通秩序。
(3)分析交叉口路段設計車速為70km/h,但國道交叉口進口道行車道寬度為4.3m、4.6m,省道線交叉口進口道行車道寬度為5.3m,不滿足現有相關規范規定,依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車道寬度應符合標準規定,采用增設交叉口進口道的方式,壓縮進口道車道的寬度。
(4)分析路口中存在部分非標,建議拆除無關的非標,增加駕駛員對交通標志的視認性,對于存在一定作用的指示標志,可將其移至路口上行方向,進行提示。
(5)分析路口中人行橫道標線雖已設置,但未充分利用現有的導流島對行人過街的安全保障,建議改造導流島,在導流島內新設人行道,使得行人能夠通過導流島安全的通過交叉路口。
(5)將分析路口中影響視距的灌木改為草坪,增加交叉口的通透性。
(6)分析路口中交叉口車流量大,未進行渠化和設置信號燈控制,同時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混行嚴重,加重了事故發生,需對交叉口重新渠化設計。
(1)行人交通法制不強,尤其在交通安全意識方面尤其薄弱,需加強交通安全宣傳和管理;
(2)拆除分析路口中存在的較多的非標,拆除前應與非標所有單位溝通確定拆除時間或移位位置,并根據渠化設計方案調整標志標線的設置。
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系統中的交通密集區,由于交叉口交通量大、沖突點多及視線盲區大,所以是交通沖突、交通事故最易發生的地區。在平面交叉口處,由于多個方向的交通流匯入,致使交通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各方向行駛的車輛存在許多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潛在沖突點,在平面交叉口處,觀察相交道路時視線因建筑物遮擋等原因而受到影響,形成視線盲區.。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增加。
因此交叉口的設計不但要符合相應的標準和規范,而且根據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對路口進行合理渠劃,必要時設置信號燈控制;同時加強交通法制的宣傳和管理,提高駕駛員以及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識。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S].
[2]GB 5768-200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