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geeta"Bhatia博士有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成就。她現年46歲,集生物醫學工程師、機械工程師、物理學家、教授、發明家與企業家等頭銜于一身,收獲贊譽無數。僅舉她獲得的兩項榮譽就足以證明她的卓越不凡:她不僅被評為全球最有創造力的青年科學家,更躋身全球百名最有創意的商界人士之列。另外,Bhatia還是兩家生物科學領域初創公司Zymera和Hepregen的聯合創始人。由于她在微型生物科學技術方面的突破性發明和對年輕人的指導,Bhatia榮獲2014年全美Lemelson-MIT發明大獎,并得到50萬美元獎金。
但若要問Bhatia最令人嘆服的成就是什么,或許現在還無法給出答案。因為她的創新之路才剛起步。
Bhatia是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兩所名校的畢業生。她這樣評價自己:“我一直都是個沒耐心的發明者,我說這話的意思是我知道現有技術確實有很大的不足,而且我們的工作也還有待深入。我總想在已發現的成果基礎上尋求突破,設法利用現有資源盡量發揮最大影響。”
迄今為止,Bhatia有兩項最為人稱道的發明,一項是合成生物標記,即通過一張尿液試紙檢測癌癥,另一項是微型肝臟,即通過預測藥物的毒性和人體內各種病原體的相互影響從頭再造一個微型肝臟,以此醫治傳染病。微型肝臟為生產人造肝臟奠定了基礎。有了這種經過改造的肝臟,今后肝病患者可能無需接受肝臟器官移植就能使病情得到緩解或徹底康復了。

Bhatia將成功歸功于比她自己還善于發掘她自身的潛力的導師和自己多元化的個性——所謂多元化其實是指她經歷豐富、興趣廣泛,以及常與不同類型的同事打交道。Bhatia向人們展示了她的眾多發明,除了有關藥物毒性和抗癌療法的研究,她還已經攻克了組織再生、無創診斷和傳染病等領域的難題。
Bhatia說:“創新會在不同學科的交界處發生。因為我是一名工程師,接受過產品微型化技術的培訓,所以對微型制造有全面的認識——電腦芯片就是這樣發明的。我還很了解納米技術,它屬于材料科學方面的發明。過去50年,一批出眾的天才不斷改進這些發明,它們恰恰可以為醫學應用所借鑒。如果將多個領域合而為一,就能實現質的飛躍,這是我們屢試不爽的心得體會。我們已經不止一次從不同角度和體驗出發,進行多元化的實踐。”
雖然獲得贊譽無數,但Bhatia坦言,自己的職業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她回憶道:“有件事讓我很糾結。我通過這種渠道獲得成功后,就想看看有沒有哪些女性過著我向往的生活。但是,看來沒有多少這類榜樣。”
因此,Bhatia大力支持向女性推廣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合稱)領域的知識,希望能讓更多的女性加入高科技創業大軍,成為年輕女孩未來努力的榜樣。她說:“我盡量公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覺得這么做算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同時,這也會向那些落后于你的女性敞開機會的大門。”"譯"|"T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