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2014年度“中國好技術”稱號評比活動中,來自石景山區的四家企業從全國近800項科技創新產品和可產業化技術成果中脫穎而出,喜獲“中國好技術”殊榮。
記者了解到,這次獲獎的“高清全景攝像頭”、 “CYCLONE II3D游戲引擎軟件”等優秀技術產品,來自暢游時代數碼技術有限公司這樣的入駐石景山時間較久的公司,也有剛剛落戶石景山的源信天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新企業。不論是新公司還是老企業,這些獲獎項目共同印證的一點就是: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今日石景山為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強區而不懈努力的身影。作為北京市老工業區的典型代表,經過多年的轉型發展建設,石景山區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改革試驗和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老工業區快速調整轉型的新路,從昔日的老工業區向著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區的目標邁進。
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風口”
石景山提出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區的建設目標,并非“空穴來風”,而正是站在了順勢而為的“風口”之上。
2010年,石景山成為“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自試點區建設以來,石景山區以科技、文化、金融產業高端融合發展為手段,推動經濟結構向服務型經濟轉型和升級,加快服務業高端產業功能區建設,積極爭取服務業相關配套政策、資金支持和重大項目落地,不斷提高“石景山服務”水平和能力,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推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建設。
幾年來,圍繞著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建設戰略,石景山區緊抓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定位的戰略性調整,踏入全面深度轉型的歷史階段,明確構建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以中關村石景山園為主戰場加快推進高端產業功能區建設,以科技創新為源動力,加快構建高端的驅動體系,提升產業服務能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全力推進試點區建設成為國家級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區。
此時提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區建設,是促進石景山區全面深度轉型、高端綠色發展,提速 “國家級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根本途徑,同時,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也是科技創新實現社會價值的關鍵途徑之一。因此,在這樣的一個全面深度轉型的發展進程關口,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區成為了石景山區審時度勢的睿智之選。
創新成果的廣泛應用
記者了解到,在石景山區,像前述的技術創新、轉化的獲獎企業并非個例。在幾年的發展中,通過加大創新資金扶持和科技獎勵力度,支持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駐區企業的創新轉化成果廣泛應用于國家和市級重點工程,技術成果轉化結出了累累碩果。
近年來20余家企業創新產品和技術應用于奧運工程建設,龍頭骨干企業創新產品應用于神六、神七、APEC會議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航天測控、天山新材料等科技成果成功應用于神舟系列飛船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東土科技、中鐵建電氣化局等獲獎成果廣泛在高鐵、海底隧道等國家重點工程中應用,京能恒基公司成果應用于APEC會議區域改造項目,易華錄、康之維、建材院等科技成果在區域城市管理、生態園區建設中積極開展試點應用。
記者從石景山區了解到,2014年全區累計獲得市級以上科技發展資金達2.1億元。全區共有10項成果獲得201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近年來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9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49項,中科院等駐區單位連續兩年摘得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桂冠。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為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014年,石景山高新技術產業收入首次突破千億,達到1100億元,同比增長29%。高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680億元,占高新技術產業的61.8%。以無委會、航天測控、易華錄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這些高技術企業的蓬勃發展,成為石景山區打造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強區的中堅力量。中關村石景山園作為區域轉型發展的主力軍和主戰場,更是通過創新要素聚集和優化載體空間布局,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供要素、平臺和空間的支撐。
向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區邁進
在圍繞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引育創新人才、支持新興產業發展方面,石景山區正在營造和繼續營造著良好的發展軟環境。
從布局謀篇頂層設計的角度,石景山明確高端的科技創新驅動體系是實現全區整體戰略實施的核心動力,通過建設“貫穿一條主線、強化四個功能、實現六個驅動”的“146”科技創新驅動體系,完成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區的規劃目標。即: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水平為主線,明確在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主動承擔科技研發轉化中心、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和高端人才創業中心四項功能,來驅動產業高端發展、綠色園區建設、服務改善民生、文化繁榮發展、智慧城市建設、生態環境優化。目前,通過出臺高端的科技創新驅動體系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予以落實推進。
近年來,先后制定出臺了《石景山區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石景山區重點實驗室與創意工作室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石景山區鼓勵知識產權服務業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辦法》等一系列政策,覆蓋高新技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金融等產業領域,并通過深入落實國家和市級層面相關政策的方式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以“多效合一”的創新政策體系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創造條件。
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石景山區注重發揮知識產權工作的保護、促進作用。區政府與市知識產權局簽署知識產權領航石景山區高端綠色轉型發展工程框架協議,通過實施3個計劃12個專項,從知識產權引領新興高端產業發展、知識產權創新驅動體系建設和知識產權環境提升方面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快速發展保駕護航。2014年,全區專利申請量達3119件,同比增長44.4%,增速全市第二。
在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區的進程中,石景山區著重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與金融創新的結合,發揮財政科技投入的杠桿和增信作用,引導和鼓勵金融產品創新,支持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政府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在石景山園區先行開展科技金融創新試點,暢通科技金融行業信息共享和招商資源渠道,成立石景山園金融服務聯盟,形成政府專項資金、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風險投資的直接融資、創新金融產品融資、資本市場的上市融資、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和科技保險試點,多管齊下拓寬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融資渠道。
“創新創業”也是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水平的一條重要路徑,石景山區通過加強與高校院所聯動,支持協同創新。建立了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產業技術聯盟,搭建企業和科研院所溝通和合作的渠道,推動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鼓勵和支持高校院所和企業向社會開放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創造良好平臺。
經過幾年的發展,石景山區已逐步形成高新技術、科技金融、文化創意互為支撐融合的新興高端產業發展格局,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水平節節攀升。
未來,石景山區將以園區為創新發展的主戰場,發揮政策集成優勢,推動科技與主導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科技金融文化融合為特色的高精尖產業結構,輻射帶動全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向著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區的目標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