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礁在北緯16°28′,東經111°35′,距金銀島3.5海里,為永樂環礁中一近三角形(或水滴狀)的環形小珊瑚礁(礁鐲)。
羚羊礁為近似三角形封閉的珊瑚環礁,內有潟湖,礁盤南北長12公里,東西最寬處約4公里,退潮時大面積出露,臺風大潮時多被海水淹沒。
礁盤東南有沙洲發育,非特大潮不淹沒,為白色珊瑚沙堆成,高出水面約2米。潟湖水深不到1米,礁墩(點礁)上繁衍著艷麗多姿的各種珊瑚。
羚羊礁周邊水域是西沙群島中最難通行的航道之一,運輸困難導致島上資源十分匱乏,而由于缺少植物的保護,臺風對島上房屋的毀壞十分嚴重,于是漁民們就地取材,以珊瑚和貝殼殘骸作為地基、房梁、屋頂材料,取得了很好的防風效果。
羚羊礁上有人工堆砌的護堤,常有在此打漁的中國漁民駐守。設有“中國·西沙羚羊礁警務區”的警務碑。
永興島,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海南省三沙市的首府,中國版圖上最南端最袖珍的城市首府,面積有2.13平方公里,是中國南海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之中最大的島嶼,屬于西沙群島,目前功能最完備、設施最齊全、居住人口也最多的島嶼。島上有碼頭、道路、機場、醫院、郵電局、銀行、辦公大樓、賓館、商店等,人們工作、生活、娛樂的基本設施都有。
歷史上,最早到達最早開發永興島的,是居住在南海沿岸中國的先民。據《西南中沙群島志》記載: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人類“新石器時代”,居住在中國南方沿海的先民就憑借船只,向南海索取生存資源。3000年前的殷周時代,南海沿岸的土著越族就與中原地區開始往來。從那時起,我國漁民便常年不斷地在南海航行和從事捕撈作業,并最先發現南海諸島。最遲從唐代起,海南漁民已在南海諸島上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