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糟心的一分鐘變成糟心的一小時,
更別讓糟心的一小時變成糟心的一天。
你有沒有留意過,如果某天早晨你起晚了眼看上班就要遲到,路上卻遭遇嚴重堵車,或者遇到一個不靠譜的司機還惹得你火冒三丈,你原本無處可撒的起床氣就會慢慢積聚起來在心里盤旋上升,如果一直沒得到釋放,到下午四點左右就必定導致你的惡劣情緒大爆發?
簡單總結就是,一旦有那么一兩件不愉快的小事發生,你的負面情緒的閘門就會自動進入開啟模式。然后,糟心的一分鐘變成糟心的一小時,糟心的一小時變成糟心的一天。
然后你對自己說:今天過得糟透了。
如何能沖破惡性循環的陷阱?很簡單,在壞情緒把你這天余下的時間全部搞糟之前,想辦法回歸正軌。假設你曾經不小心把車開入岔道,但你不能在岔道上越走越遠。你得盡快找到正確的方向,重新在正確的道路上奔馳。
最好,在午餐前讓糟心終結。
每一天都很珍貴,我們要過得快樂。
把糟心事寫下來,發現問題所在
把糟心的范圍縮小。從“今天太TM糟心了”縮小到某件具體的糟心事,確定是“這件事情讓我不爽”,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出了問題。把你不爽的細節寫下來,比如,“老板莫名其妙地朝我吼”或者“去晚了餐廳的飯菜都冷了”。
之所以覺得事事糟心,無非是你覺得自己面對發生的事情有種力不能及的感覺,一切都失控了。而把這些事情巨細靡遺地記下來,能幫助你追根溯源發現問題所在,并確定你能做些什么來改善狀況,避免糟心事的再次發生。
30秒快速整理,足夠讓你心情好
辦公桌亂成一團,馬克筆不知藏到了哪里,裁紙刀也找不見?辦公環境亂成了被打劫過的樣子,心情不糟才怪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顯示,混亂的桌面會讓你的情緒壅塞壓抑,找不到釋放的出口,這時你會更加痛切地知道“郁悶”兩個字怎么寫。
現在,變個小魔術吧:改變你身邊的小環境,能立即改變你的心理狀況。
給自己30秒時間,快速整理你的桌面,不必件件物品都像樣板房一樣擺放得精致唯美,但求大致歸類,不亂不堵即可,書和雜志堆放整齊,筆都插進筆筒里,雜物放進抽屜……簡單歸置30秒,你會發現辦公空間立馬清爽透氣,心情也自然而然地愉悅起來。
站起身來,把不爽統統走出去
處于壓力環境中,你的身體會分泌一種“要么逃離,要么戰斗”的荷爾蒙,使你整個人處于隨時爆發的邊緣。如果你在辦公室座位上壓力山大如坐針氈,身體卻得不到任何釋放——也就是不能選擇“逃離”,你的心理指針就會自動調到紅色警戒擋,稍有碰撞就火星四濺,極易與人發生沖突。
對于這種情況,到運動場上去跑跑跳跳揮汗如雨把情緒釋放出來是最佳辦法,但問題是你不一定隨時有機會能逃離辦公室,也并非隨時能找到合適的運動場所?,F在,好消息來了:研究顯示,在釋放壓力方面,一次 10分鐘的短程散步與一次 45分鐘的揮汗如雨的運動,其實效果相當。
好了,假裝上廁所,溜下樓去快步走一圈再回來吧。
找5件開心事,拯救你的一天
除了糟心事,難道你這一天就連一件開心的,能帶給你安慰的事情都沒有了嗎?人不能倒霉到這種程度,想一想,一定有的,哪怕僅僅是“公司準時發工資了”、“身體總歸是健康的”或者“雖然被老板臭罵,但是還好,我今天沒丟工作”——好些研究已經證明,像這樣簡單的“謝天謝地”式的練習能提升你的情緒水平,激發你積極生活的勇氣。
其實,這也是在強迫你多去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至少能讓你認識到,事情再糟也就是這樣了——已經退到底線了,你還怕什么呢?
戴上耳機,讓音樂驅逐壞情緒
無論生活多么痛苦悲慘,音樂都是永恒的救贖。聽你喜歡的音樂能明顯地改善心情,在大腦中釋放讓你心情愉悅的多巴胺,重設你的情緒狀態。研究者還發現,節奏明快的旋律和強勁有力的鼓點最能刺激你大腦中的快樂中心——如果能隨著音樂活動身體,效果更好。
如果在辦公室不便大聲聽音樂,那就插上耳機,慢慢把音量開大,直到你覺得自己的情緒正在一點一點地好起來。
社交網絡,能扔開就扔開吧
根據德國的一項調查,有 1/3的 Facebook用戶曾發言表示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那些在社交網絡上曬旅游度假圖片炫耀家庭幸福的人引發了全民羨慕嫉妒恨。
雖說把自己生活中最好的一面展示在社交網絡上純屬人之常情,但如果你某天本來心情就糟,在微信微博上看到好朋友在澳洲海灘曬太陽“度過了精彩紛呈的一天”,那會讓你感覺一百倍的糟心——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警惕你的社交媒體,別自尋煩惱,心情不好的時候最好把手機調成靜音鎖到抽屜里,讓微信什么的滾一邊去。
吃吃喝喝,制造美好的感覺
最后一個辦法最為討喜,你可能一直都在實踐:吃。
心情糟的時候,吃塊巧克力,喝杯熱咖啡,中午就別叫外賣了,約個朋友一起去吃個豐盛美味的自助餐……凡是能讓你感受到“溫暖”“美好”“安慰”這些詞的食物,都是驅逐內心不爽的利器。
去吧,祝你好胃口,更祝你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