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送的不只是愛心鞋,還有社會的關注。
2014年,11月至 12月,各地的氣溫持續下降,戶外的寒意無處不在,我們的愛心鞋捐贈活動依然在持之以恒進行——11月 27日至 28日,感恩節期間,花樣盛年慈善基金會遠赴貴州都勻沙寨鄉,為那里的 11所村小送去了1170雙愛心兩用雨鞋;12月 22日至24日,冬至期間,花樣盛年慈善基金會走進江西于都黃麟鄉,為 20所村小的3434個孩子送去 134箱愛心雨鞋;12月 25日,圣誕節,花樣盛年慈善基金會再次走進江西于都祁祿山,為 6所村小送去了 1165雙愛心鞋……
貴州 .沙寨鄉:感恩節的禮物
沙寨鄉山嶺多,一路盤旋崎嶇,住民多是布依族,房屋多利用斜坡建成,石砌寨墻,形成一種典型的石頭建筑群。對這里的孩子而言,擁有一雙嶄新的鞋,是份奢望的感恩節禮物!
我們去的第一所學校,是墨沖鎮白頭小學。黎校長告訴我們,學校離家遠,有的學生每天要五六點起床,走上幾公里山路,才能到學校,一雙新買的鞋子,一天下來就布滿泥和灰塵,不久便被路上的石頭磨破了。他們的家長基本在外打工,照看他們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不方便到鄉中心添置新鞋,哪怕鞋子破了,也只能將就穿。有的孩子一年四季就穿一雙鞋,臟了洗,破了補。
為了體驗孩子們求學路的艱辛,我們跟幾個孩子回了趟家。這里的山是土山,樹木多,馬糞也多。不管我如何左躲右避,總會一不留神踩在馬糞上。窄小的山路,只能容一到兩人過,再多一個會滾下山坡。有段爬坡路全是泥,因為馬走得多,路面坑坑洼洼,半彎腰爬,都怕腳底打滑摔下去。晴天還好,這些泥堅硬,可以跟著馬蹄坑爬;要是下雨天,這段路肯定容易出事故。就算平安爬過去,鞋子又濕又滿是泥的,大冬天的該多冷呀!
跋涉了一個多小時,終于把孩子們平安送到家。再按原路返回時,我已累得虛脫。
真的,只有親自走過之后,你才知道什么叫求學,才知道一雙溫暖耐用的鞋子,對山區孩子有多重要!
江西 .黃麟鄉:紅色土壤上成長的山區孩子
江西于都黃麟鄉是當年紅軍長征的出發地。在這片土地上成長的孩子,也有著紅軍般頑強的生命力與毅力。
在嶺下小學、羅西小學和井塘小學,因為教室缺乏,孩子們分開兩邊并排坐,老師一左一右地上課。而在只有兩間教室的遠坑小學,這里的孩子是一年級和三年級一起上復式課,二年級和四年級一起上復式課,兩個不同年級的孩子,書桌并列卻反方向坐著,一前一后地上課。
在各個提供住宿的村小,孩子們的住宿環境都簡陋到令人印象深刻:窄小的空間里,一排排上下鋪緊挨著,一張張陳舊而整齊的被褥疊在涼席上,墻邊擺放五顏六色的水桶——晚上將近 0℃的黃麟鄉,孩子們只能用這些暖色系水桶,接冰冷的自來水洗澡,真正的“冰桶挑戰”其實在這里!
介紹的老師還告訴我,這些離家太遠的孩子,只有周三、周五才回家,因為老師缺少,學校食堂只提供米飯,他們只能把耐儲藏的菜裝在罐里帶來學校,從周一吃到周三,從周四吃到周五——冬季氣溫低還好,炎熱的夏天,這些菜又能儲藏多久?
孩子們的求學條件如此艱苦,老師們的教學條件也不遜色。在嶺下小學,僅有的兩間教室里,一間教室里放著一張木板床,床上鋪著涼席,老師晚上就睡這里;另一間教室里還多放了張木桌,桌上放著廚具,老師們就在這桌上做飯做菜,溫熱孩子們帶的飯菜。
艱苦最易造就堅忍和成就。在楊屋小學,已有 30年教齡的藍老師說:“我教的孩子都很優秀,成績很好,看看成績單就知道了!”
江西 .祁祿山:愛在圣誕節
2014年 12月 25日,圣誕節,我們和贏家時裝義工服務隊前往江西于都祁祿山,給那里六所村小的 1165個孩子,送上了最實用的圣誕節禮物——愛心保暖兩用雨鞋。
在每個小學,我們的藍雨鞋都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歡迎。中心小學的一個女孩告訴我們,她每天要走很遠的山路,鞋子正好壞了,我們的鞋來得非常及時。一個名叫袁宗輝的小男孩,面對跟隨我們前來采訪的于都電視臺記者的鏡頭時,像個小大人似的說:“謝謝你們在這么冷的冬天,給我們送來這么好的圣誕禮物! ”
馬嶺小學是我們去的最后一個學校。六年級的孩子簇擁著我去看他們的教室,還說他們的英語老師要結婚了,他們很開心。這位老師教了他們四年,他們對老師深懷感情。
回到于都縣城的當晚,天下起了雨,跟隨我們一路采訪的于都電視臺朱記者發來消息:下雨了,愛心雨鞋送得真及時,猶如雪中送炭,跟你們一起做公益獻愛心讓我受益匪淺。感謝!我們也感謝于都電視臺,給予了孩子們更多的關注——我們想送的不只是愛心鞋,還有社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