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經執飛駝峰航線,參加“兩航起義”,為賀龍等西南軍政委員會主要首長執行專機任務。后來,他又被打成美英間諜、反革命,成為“老運動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命運再次發生逆轉,作為抗戰老兵代表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孰料,關于他的歷史的爭論卻因此愈演愈烈。他叫龍啟明,2014年10月1日因病逝世,享年91歲。
越洋而來的文件
2014年9月27日,龍啟明的第八子、年初剛退休的原攀鋼集團修建公司機電項目部工作人員龍文健,專程從攀枝花趕回重慶看望病危的父親。
在龍文健小時候的印象中,母親對他們幾個兄弟姐妹照顧得比較多,而父親則是干工作的一把好手。不過,父親對自己解放前的經歷卻從來不說。龍文健是2005年以后才從報紙上知道,父親原來曾經在飛虎隊干過。
聯想起之前父親跟他說過解放初期曾經給賀龍、鄧小平開過專機的事情,龍文健這才知道父親原來有著非比常人的經歷。
龍啟明的小女兒龍玉蘭,退休前在重鋼醫院工作。
說起自己的父親,龍玉蘭也是百感交集:“我們從小都當不了紅小兵紅衛兵,都是因為老爺子成分不好。我大姐1956年在香港出生,老爺子從香港回大陸以后就托親友照看著。1957年,老爺子費了好大勁兒把大姐從香港轉回重慶讀書,結果1964年就下鄉去了綦江,緊接著就是‘文革’老爺子挨整,大姐也回不來了,就嫁在當地當了農民。‘文革’期間,我們家被抄了很多次。后來,好多人問我父親,為什么過去的東西那么少?還不是都被抄走了,還有好多都是自己毀了。飛虎隊、國民黨的東西那時候誰敢留啊?”
9月27日下午,一份從美國飛虎隊歷史研究會發來的文件,交到王洛勇的手上(王洛勇將在一部以龍啟明為原型的電視連續劇里扮演龍啟明)。
王洛勇隨即以微信的方式,把這份文件傳給了記者。
這是美國飛虎隊歷史研究組織副會長KC MA發給重慶市市長黃奇帆的。文件的內容大意如下:剛剛得知我們之前飛虎隊員龍啟明先生,正在重慶治療,處于病危狀態。我們的心被他牽動著,為他而擔心。感謝你們對他的溫暖關愛和悉心照顧,他為反法西斯的勝利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這是我首次看到關于龍啟明飛虎隊身份的權威證明文件。但是,疑團依然沒有完全被解開。那就是,為什么會有當年的老兵堅稱龍啟明并非真正的飛虎隊員?
揮之不去的質疑
質疑龍啟明的主要有兩個人,一個叫熊少碩,一個叫彭嘉衡。他們倆一個是原兩航起義人員,一個是原中美航空聯隊的老兵,戰功赫赫。他們倆的質疑,都是在10年前的2005年提出的,而且近10年來,只要有關于龍啟明的報道,幾乎都會在網上再次引發大量他們當初對龍啟明質疑的文章的轉發高潮。
現在,熊少碩和彭嘉衡都已不在人世,根據公開的資料,我查到熊少碩原名熊汝強,1946年后改名為熊少碩,與龍啟明是“老同事”。這一點得到了龍啟明子女們的認同,龍啟明的大兒媳何興媛說,熊少碩與龍啟明兩家幾乎可以算是世交,熊是地勤,“文革”時也挨整,那時常人唯恐避之不及,但龍啟明依然帶著老大和老四去成都看他。改革開放后,熊少碩曾攜妻去香港生活,那時龍家人去香港也都是熊少碩接待。
不過,龍啟明出名后,熊少碩卻公開對龍的飛虎隊和“兩航起義”的身份進行了全盤否定。同時,圈子里熟知的與龍啟明關系“最鐵”的新加坡老人何永道,也一并被他否定。網傳熊少碩2005年5月17日是這樣表述的:×××報轉載報道:據悉,當年的飛虎隊員早已是年過八旬的老人,現在仍生存者全球僅14人,其中兩人系中國人,一位是僑居新加坡的前新加坡航空公司總工程師何永道,另一位則是龍啟明老人。報道有關龍啟明以及何永道為當年的飛虎隊員,絕非真實。
熊少碩老人認為報道很不妥當,“影響惡劣”,在國外的一些老同事得知后也認為“不合適”。熊老于是打電話到報社、省委統戰部反映情況。當年7月3日,熊少碩又做了如下補充:一、龍啟明根本就不是飛虎隊員之一。二、一九四二年底或一九四三年初進中國航空公司任飛行報務員,根本就不會駕駛飛機。三、他沒有中國民航發的兩航起義人員證,所以亦非兩航起義人員,更不是北飛起義回國。
而彭嘉衡對龍啟明的質疑則與熊少碩不同,他只是質疑龍啟明的飛行員身份,但是同時承認“龍啟明是參加抗日戰爭的,飛駝峰航線,他是報務員。抗戰,他是有功的。”
遲來的清白
那么,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2014年9月29日,記者終于得到了一個關鍵證據。
龍文侃,龍啟明的第六子,65歲,現名陳峰。陳峰在2歲時被父親龍啟明過繼給養父陳文偉,而陳文偉也是龍啟明參加“兩航起義”的老同事。后來,陳峰進入中國民航系統工作,曾擔任首都機場指揮調度中心副主任。陳峰告訴記者,民航系統對“兩航起義”人員的認定原來是有明確規定的,就是當年在起義聲明上簽了名字的人,全部認定,沒有簽名的則不予認定。
“事先開會讓舉手,龍啟明舉了手。但是簽字是第二天的事,結果因為當晚龍啟明的大哥龍文偉突然在上海出了車禍,龍啟明就提前回了上海,所以他既沒有簽名,也沒有參與駕機回國。不過事后因為有眾多同事證明,所以他還是在接受了組織審查后留在了民航系統,后來被轉到重慶,在當時的西南軍政委員會邊接受審查邊為領導執行專機任務。最終,因為他的身份實在太復雜,1952年讓他轉業去了重鋼。”陳峰說。
不過,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撥亂反正,對當年“兩航起義”參與人員的認定標準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在龍啟明的多次申述下,經過原民航總局領導和原“兩航起義”央航主要領導人之一的潘國定等人的努力,民航終于在2004年正式認定了龍啟明的“兩航起義”人員身份。此時距起義已經過去了55年。
而彭嘉衡對于龍啟明飛行員的質疑,也終于有了答案。原來,龍啟明在抗戰時是英國國籍,他參加的飛虎隊是美國尚未對日宣戰時的“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愿大隊”,當時隊中只有少數華人,且均非中國籍。這是美國為了避免與日本產生外交糾紛的權宜之策。因此,彭嘉衡所說的飛虎隊,并非龍啟明所在的“飛虎隊”。另外,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調查,龍啟明擁有美國飛虎隊專有的證件編號,證件標注為“飛行員”,擔任過空勤報務員和轟炸機見習副駕駛員,證件姓名為其英國護照上的名字:k.m.Lung。
“英籍士兵k.m.Lung”在飛虎隊的經歷,按照尋找國民黨抗戰老兵的認定方法的確要多走很多彎路。這也許就是為什么籠罩在龍啟明的身份上的謎團,這么多年來遲遲難以打開的原因。
(據《深圳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