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有兩件并不搭界的事情在我的腦子里突然連接在了一起,是因為一個詞:先機。
5月9日,影片《旋風九日》在杉園共識堂舉行了高端的觀影座談會,這部定于5月15日公映的電影先期在共識堂放映,主要是為了讓對那段歷史有研究的學者們能夠給觀眾作出提示?!缎L九日》是講述1979年鄧小平訪美的紀錄片。盡管制作者用這九天中發生過的暗殺威脅為噱頭吸引觀眾,但是,我注意的,還是鄧小平這次訪美為打開中美合作的大門而進行的努力。鄧小平和卡特、布熱津斯基等人在這九天的時間里,基本上掃除了過去三十年橫在中美之間的障礙,從此,中國的改革插上了開放的翅膀。
先機就是這樣被抓住了。
曾經有人說過,改革開放盡管是一個詞組,但是,排在后面的開放,也許比改革還要重要,因為沒有開放,談不上改革。
在我心目中,這兩者同樣重要,互為依托,缺一不可。
5月19日,我隨環球網組織的網絡名人團訪問越南,在越南引進外資最為突出的平陽省的越南新加坡工業園區,我向新加坡的投資者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在中國也有投資,依你看,中國和越南有什么不同?
這位投資者說,中國因為起步早,現在主要是吸引高科技含量的產業,而越南,現在還在吸引中低端的產業。
簡單幾句話的回答,只是講了兩國之間吸引投資的一個差別,但是,我突然想到了《旋風九日》,想到了這個詞:先機。中國在經歷了十年浩劫之后,也曾短暫地徘徊過,堅持“兩個凡是”就是徘徊的標志。幸運的是,這種徘徊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很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明確了中國下一步發展的道路。就在這之后,鄧小平作為實際的掌舵人,到了日本,到了美國,這是兩個在世界上經濟和科技都排在前列而對中國并不友好的國家。鄧小平此時已經75歲高齡,但是他用自己的見識,用自己的胸懷,用自己的語言向全世界宣布,中國的大門就要打開了。
正如鄧小平在日本乘坐新干線時所說的,速度快得像是推著自己走,他認為,中國需要這樣的速度。
大門一旦打開,中國的發展就獲得了巨大的動力。當然,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先是在土地、稅收等等方面給了外資以極大的優惠,引進的許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有的還是污染嚴重的企業,這是沒的選擇的事情,因為中國迫切需要起飛,百姓迫切需要就業,需要賺錢。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的開放,從引進外資,到引進技術,到引進管理,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我想,如果中國在結束文革后,還在爭論,還在長期徘徊,那么,先機就會喪失。
其實,越南是1986年開始革新開放的,比我們只是晚了幾年而已。機會稍縱即逝,也許,如果歷史稍稍和我們開個玩笑,我們就可能落在越南后面。
現在,中國發展了,可以站下來對前面的事情評頭品足了,于是,有人就說,當年的改革開放,埋下了很多惡果,例如貪腐,例如貧富懸殊,例如環境污染,等等。甚至有人開始質疑當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我認為,當初,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如果不準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那么,也許中國還在吃大鍋飯,一起過窮日子。不能把今天的問題全部推到前人的身上,一代人解決一代人的問題。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向抓住先機的前人致敬,而不是把幾十年洗澡洗下來的臟水潑到前人身上。
不公平的事情,我們不要對前人做,因為,我們也將會成為前人。
周志興 E-mail zhouzhixi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