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越南首府河內。
琳瑯滿目的紅旗在大街上飄蕩以慶祝美國支持的南越政府向共產主義北越投降四十周年。但是這場慶祝對近70%的40歲以下越南青年而言,僅僅是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一天不用上班、上學。太多的年輕人不知正是在1975年的那天西貢市改為胡志明市。
“我們這一代人幾乎不怎么討論越戰。”河內一位名叫Hien的應屆畢業生說,“大多數年輕人真的不關心發生了什么,他們只想著玩。”那么,四十年前奠定了現在越南的戰爭對于青年們而言究竟是什么?對于歷史他們為什么并不那么關心?他們關心的究竟是什么?
數百萬越南人死去,大約5萬8千名美國士兵喪生,至今還有30萬越南士兵下落不明——這是四十年前越戰帶來的傷害,但是越南的千禧一代并沒有經歷所謂的“美國戰爭”。盡管在戰爭中很多人因此失去祖父母,但他們對此也并未有太多傷感。

“我的父母會談很多與戰爭有關的事情。”20歲的大學生Thi Huong說,她的祖父在戰爭中死亡,但是她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參與進這個話題。“老人們時常追憶,但我們年輕人卻總是觸及不到,所以我們只好各自做各自的事情。”
如同大多數的越南青年一樣,美國記者Elisabeth Rosen也沒有經歷過越戰,她的親人也沒人參加過越戰,一切有關越戰的記憶僅僅是美國歷史教科書中四頁關于越戰的介紹。
但與Elisabeth Rosen不同,越南青年成長于越南共產主義國家的紅旗之下,當年的戰爭極大地改變了這些青年們的生命歷程。當Hien與Thi Huong還是孩子的時候,越南經歷了戰后十年的物資稀缺與經濟停滯,自那時起,越南開始逐漸融入全球經濟,越南也逐漸成為東亞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根據最近皮尤調查,95%的越南人支持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這一比例高于被調查的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
一位30多歲的河內人說:“戰爭已經過去了……我們只關心錢,不關心政治或者歷史。”
在越南,河內的學生首次了解越南戰爭是在小學,學生被帶到胡志明陵墓紀念先烈,在隨后的幾年中,學生會學習越南人在全國展開了殖民斗爭,從10世紀反抗中國到20世紀40年代反抗法國。
“每年我們都在學習相同的歷史,只是細節越來越多。之后我們會了解美國參戰是為了幫助法國奪回越南。”19歲的大學生Luong Tuan Bach在河內的還劍湖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那里,Luong Tuan Bach向過往的游客販賣可樂與冰紅茶以賺取零用錢。
盡管從小就學習國家歷史,但是很多越南青年抱怨歷史課太枯燥、乏味。
“在六年級時我們學習越南戰爭,但是我現在已經不記得了,歷史太無聊了,只是文字。”Nguyen Thi Huong說。
教科書中的歷史被Hien描繪成“光榮卻頑強”的戰斗,在越南官方的視角中,它打敗了美國侵略者。
“我們了解到,盡管美國軍隊被稱為威武之師,用的是現代化武器,但是越南人民團結在一起為我們爭取到自由。”河內大學生Thuy如是說。
在12年級的歷史教科書中詳細介紹了越南的兵力,各大戰役中越南擊落的美國飛機、直升機數以及被消滅的敵軍士兵數,但是并沒有提及到大約有110萬北越士兵與越共游擊隊死亡。
教科書中對于美國的介紹也是一筆帶過,但是根據記者與越南青年的對談,發現他們關注當時掀起的反戰運動,美國國內的示威者不斷地向政府施壓。在教科書中也并未提及在當時有一些北越人也在抗議戰爭,而這些示威者因為挑戰“國家統一”被關進監獄。
同時,教科書中也并未講述美國當時參戰的整體大環境,不過,現在一些越南青年已經開始意識到,教科書并不會告訴你事實的真相。正如大學生Hau所說:“歷史由政府所寫,他們只告訴你80%的事實,剩余的20%則自動摒棄。”
這一行為激發了探尋歷史真相的行為。34歲的Pham Duong是一家珠寶店的老板,他的祖父在軍中待了20年,曾分別與法國人和美國人打過仗,但直到Pham Duong長大后才從祖父那里聽到戰爭的故事。
“我從小就認為美國人、法國人都是壞人。但現在我通過YouTube交了很多美國朋友,特別是美國的戰爭紀錄片讓我的視野更加廣闊。我意識到,美國人并非那么壞。”
但像Pham Duong一樣有興趣做歷史探尋研究的人并不多。“很少有越南青年愿意去思考這樣的問題,他們認為這太復雜了。”
共產主義讓美國卷入戰爭,越共最終獲取勝利,但是在戰爭中,政治意識形態對普通越南人意義并不大。當時,北方越南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共產主義”。
盡管現在越南還是共產主義國家,許多老兵依舊繼續效忠執政黨,但是最近的皮尤調查表明,目前尚不清楚共產主義對于年輕的越南意味著什么。
“我不那么在意是資本主義或者共產主義來領導國家,換一種制度國家會發展得更好嗎?”23歲的市場營銷員Hoa說。
這種政治態度將千禧一代與他們的父母與祖父母一代區分開來。“年紀大一點的可能會尊敬共產主義,但對我們而言,我們更關心自己的夢想、事業。”大學生Nguyen如是說。
Luong是一名汽水廠商,他希望成為一位“成功的商人”。20年前他在政府開辦的公司工作,當時國有企業是政府經濟的基石,但最近幾年卻飽受壞賬拖累,效益連年下降。2000-2013年,越南的國有企業減少了一半,現在政府已經開始進行經濟的私有化,并將結構調整作為工作的一部分。
政府機構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大為下降。“私營企業給的薪水超過政府部門。”28歲的Trang解釋到。他在一個國際公司工作,他的父母以前都是政府雇員,也是黨員,但裁員后他的媽媽離開政府機構現在開了一家雜貨店。“我并不想步她的后塵。”
像Trang的母親一樣,在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時期,許多越南人允許開辦自己的企業,現在的河內充滿了野心勃勃的企業家,商家占滿了人行道,賣的物品從足療物品到寵物。許多人將他們的一部分房屋變成網吧、發廊以及PC游戲店。Ray Greiner是一名美國退役軍人,2011年他重返越南并在那里教授英文,他的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的企業。“這些年輕人與美國年輕人有很大的區別。”
隨著越來越多越南中產階級的出現,促生了新的大型商場,如富麗堂皇的Vincom Royal City,幾位越南企業家也因此賺取了巨大的利潤。他們包括越南第一個億萬富翁Pham Nhat Vuong,Royal City的CEO,以及一手創辦了Trung Nguyen咖啡的Dang Le Nguyen Vu,他的財富估計有1億美元,他也被稱為“咖啡之王”。同時有400多人在股市中成為百萬富翁,據當地媒體報道,他們大部分出生在戰后,美國快餐麥當勞和星巴克在過去幾年中也陸續在越南開設了分店,這也被一些人視為美式資本主義勝利的標志。
但公開擁抱市場經濟并不意味著越南要進行政治改革。與香港不同,對資本主義的支持并沒有轉化為可見的親民的社會運動,越南依舊是一個一黨專制的國家。
親民運動的缺乏部分反映出鼓吹激進的政治改革是危險的。盡管政府對互聯網的管控很難鎮壓不同政見者,但很少有人愿意因為在博客上批評政府而被捕。
“在我的那個年代,說錯一個字就可以把你送到監獄里。”一個河內人說他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組織抗議越南政府而被捕。“現在的青少年很容易獲取信息,并說出自己的意見,也許出言不遜一兩次沒關系,政府只會警告你。但是如果你一遍遍地做,并讓人覺得你要召集活動,政府仍然可以把你關進監獄。”
更重要的是,也許越南年輕人正在成為正式政治體制之外的潛在社會變革力量。“我們在組織活動以期待人們重視環境以及社會地位低下的人。”Trang說,“但是我們不關心政府或者任何政治的東西,因為政府控制了一切。”
雖然Trang這一代年輕人并沒有反對共產黨領導,但成員們卻想方設法將他們的意見提交給政府,年輕人已經開始使用社交媒體來表達他們對發展問題的看法。
有時候對于這些建議政府也會積極回應。如在Facebook上青年們組織活動請求停止砍伐河內的千年古樹,一天之內吸引了2萬名支持者,城市當局最終停止了這一行為。
“我們是新的一代,我們將會改變。”博主Duong Vu Hoang Anh說,參加請求活動的青年以前并未參加過類似的活動,但最終“他們會認識到,自己的決定是多么重要”。

Fiona根據《大西洋月刊》《經濟學人》等綜合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