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在A股及港股收市之后,中國證監會發出了管理好證券市場融資融券風險的七條通知,并希望以市場化的方式(如鼓勵沽空或融券)來達到相應的目的。該消息一公布,立即觸發了香港晚上的股市期貨指數大跌,整個國外市場反映十分激烈。之后星期六(4月18日)中國證監會立即出來表示,上周五公布的七項管理融資融券風險的政策只是原有政策,也不是鼓勵股市沽空,更不是要打壓股市,請求市場正確理解,不要誤解誤信,希望以此來穩定股市之信心。
隨后星期日(4月19日)下午5時,央行突然宣布,自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1個百分點,從19.5%降到18.5%。這是繼2月5日央行下降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之后,再次出手,為今年第二次降準。除了全面降準之外,自4月20日起也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的定向降準。包括對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并統一降低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到農村信用社的水平;以及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有人統計,這次央行降準可釋放出流動性達15000億元人民幣。
對于這次央行降準,與以往不同的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時間的突然性,估計許多機構會預測中國央行會降準,但沒有估計在這個時間。二是降準的幅度遠大于市場預期。因為這些年來,央行的貨幣政策基本上都是采取微調的原則,以往多數時間存款準備金下降基本上都是在0.5個百分點,但這次則下降了1個百分點。
這次央行降準時間的突然性及特殊性,估計最大的原因應該是與中國股市對證監會希望采取政策讓當前股市的“瘋牛”變“慢牛”有關。當4月17日證監會管理融資融券風險的七項政策出臺之后,政府在考慮出臺這些政策時,一定沒有考慮市場會反映如此強烈,如果政府不出臺有利于股市的政策來對沖,那么僅是證監會的官員出來說不是打壓股市,這起到作用會十分有限。假定由于4月17日的政策會導致當前中國股市大跌,那么這有可能讓剛剛走上“牛市”的中國股市突然逆轉。而這種逆轉也有可能讓當前中國股市受到沉重的打擊,讓政府希望通過股市繁榮來救經濟的政策思路突然中斷。估計這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因此,政府不得不動用貨幣政策來保證當前股市不出現巨大震蕩,以此來穩定市場預期。
至于一月份的外匯占款少增了一萬多億元,當前國內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在增加,房地產市場面臨庫存化更為嚴重,就業增長下降等,當然是貨幣政策寬松的原因,但不會是這樣緊迫,在時間點也不會這樣突然。

還有,這次央行降準1個百分點,市場會問央行這次為何會如此下猛藥?中國央行降準1個百分點,可以追溯到2008年底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當年央行為了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分別于2008年10月、11月和12月3次降準降息,其中一次是決定從2008年12月5日起,下調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1個百分點,中小型銀行降準2個百分點。可以說,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央行采取非常手段無可厚非,但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央行的貨幣政策應該是較為穩定。但是,這次央行為何會降準1個百分點,同樣很大程度上是與4月20日股市將面臨暴跌的可能性有關。因為,央行加大貨幣政策的寬松力度,向市場注入更多的流動性,希望以此來緩和市場的恐慌情緒。
可見,盡管這次央行降準是市場已經預期的,但是央行降準時間的突然性及降準的力度遠大于市場預期,其實質就在于政府希望用寬松的貨幣政策來護航當前國內股市,不希望國內股市出現巨大的震蕩,更不希望國內股市出現暴跌。所以,投資者對國內政府對股市的政策性傾向及用心要體悟清楚,面對國內股市的巨大風險,把握好投資機會。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