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關村核心區外債宏觀審慎管理外匯改革試點首筆業務正式辦理。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家外匯管理局中關村中心支局順利完成首筆試點外債業務登記備案并開立了外債資金專戶。根據試點政策,用友網絡將可以直接從境外獲得外幣貸款并結匯成人民幣,貸款綜合成本大幅下降。
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中關村核心區外債宏觀審慎管理外匯改革試點于3月10日正式實施。該試點旨在拓寬企業境外融資渠道,幫助中關村科技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對接,進一步緩解中小微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試點政策將拓寬海淀區企業投融資平臺,擴大企業外匯資金來源,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匯率風險,進一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同時,外匯管理改革也將為海淀區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服務軟環境,助力海淀開發建設?!焙5韴@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海淀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李長萍說。
便利企業外匯資金“進”和“出”
近年來,隨著國家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海淀企業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過程中迅速發展壯大,但隨之遇到的外匯管理問題也日益突出。企業普遍反映在資本金結匯、境外并購等方面存在審批流程長、手續辦理繁瑣等問題。
為進一步優化區域投資環境,自2013年初,海淀區政府對區內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外匯管理問題進行調研,提出境外并購款預先支付、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意愿結匯、擴大跨國公司總部資金集中運營、設立核心區外匯服務管理窗口等多項政策建議,并邀請外匯管理部門實地調研企業,積極爭取國家外匯管理政策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先行先試。

目前,海淀區提出的部分政策建議已開始試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中關村核心區成為全國范圍內在外匯資金“進”和“出”兩個環節同時取得政策突破的區域。
在助推企業“走出去”方面,海淀率先試點企業境外并購外匯管理政策。
一項技術從開發到產生到工程化再到大規模應用,要經歷長期過程,與國內同業對比,企業通過遠遠低于國內同業的研發成本進行收購,可快速實現成熟可用、商業化程度高的產品,從而實現“彎道超車”。境外并購對于海淀區科技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此外,境外并購還可以幫助企業獲得全球產業資源協同,例如人才、技術、專利、市場、客戶、國際化品牌、全球的銷售網絡等等,助推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盡管境外并購給企業發展帶來諸多利好,但企業面臨的風險和困難也不容小覷。企業面臨融資、法律、政治、審批不確定性等風險,尤其境外并購對決策實施及資金支付的實效性具有較高要求,很多時候需要并購企業在短時間內決策并實施,特別是一些競標項目,一旦拖延將錯失良機。
經過積極爭取,2013年底,國家外匯管理局同意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進行境外并購外匯管理政策先行先試。2014年1月,海淀區率先試行企業境外并購外匯管理試點政策,符合試點條件的企業境外并購項目可先行辦理境外并購外匯登記,申請境外并購款預先支付。此項試點政策在促進企業“走出去”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記者從海淀區投資促進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納通科技集團、合眾思壯、恒泰艾普、華油惠博普、啟迪控股和理想固網6個試點項目的外匯登記申請獲得受理及1個試點項目正在辦理,累計實現外匯登記總金額約2.2億美元,外匯登記申請受理周期顯著壓縮,相關審批手續同時并行申報受理,大大提高了資金支付的時效性。
如華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本計劃向其香港全資子公司香港惠華環球科技有限公司增資9000萬美元用于收購位于英屬維爾京群島的一家境外公司100%股權,但由于其付款時間安排較為緊迫,原定的審批進度不能保證公司按照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履行付款義務,公司面臨違約的風險。通過申請試點政策加急辦理,僅3個工作日企業就領取到了外匯業務登記憑證,并及時完成了付款,成功鎖定并購交易。
該項試點政策為企業“走出去”贏得了重要商機,獲得了企業的廣泛好評。企業表示此次境外并購外匯試點政策的試行對企業鎖定并購交易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有效解決了企業在境外成功發起并購和如期按時支付并購款間的時效性問題,增強被收購目標對中國企業的信心,提升了交易成功率。
目前,外匯管理試點政策適用范圍從最初確定的境外直接并購(即以境內企業為主體發起的一次性收購境外企業100%股權),擴大到控股式并購、股權增持、并購后增資、向海外全資子公司增資等,并拓展至東北地區重點裝備制造企業進行政策試點。
在助推企業“走出去”的同時,海淀區還通過外匯改革加速外資“引進來”步伐。
如現行的資本金結匯制度為支付結匯制,規定企業沒有明確用途的資本金不能結匯。支付結匯制出臺于2004年,旨在嚴格加強外匯資金的管理,對于打擊外匯非法投機活動,遏制資本金和外債的短期快速增長具有積極意義,但同時其結匯手續繁瑣也給企業經營帶來諸多不便,已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海淀區經過大量調研,在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指導下試點推出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結匯管理方式改革,試行資本金意愿結匯,加速外資“引進來”。
該試點政策已于2014年8月4日起,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16個地區展開。既進一步深化了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同時能更好地滿足和便利外商投資企業經營與資金運作需要。
資本金意愿結匯意味著外商投資企業可根據實際經營需要在銀行辦理結匯,既方便又快捷,極大地提高了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解決了長期困擾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結匯手續繁瑣的問題,同時,對于促進核心區利用外資也具有積極意義。
促科技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牽手”
繼企業境外并購外匯管理試點政策和核心區企業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在海淀區成功試點之后,為拓寬科技型企業境外融資渠道,幫助科技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對接,緩解中小微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海淀區于日前在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指導下,進一步開展了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政策試點。
今年初,海淀區投資促進局與金融辦攜區內科興、信威通信、小米通訊等科技型企業代表和部分銀行代表,多次參加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外匯管理部、人行中關村中心支行召開的座談會,征求企業對外債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最終,國家外匯管理局選擇了中關村示范區核心區、江蘇張家港市和深圳前海作為試點地區。海淀區參加試點的企業范圍為海淀區注冊的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對未取得村高新證書但卻有參加試點需求的海淀區企業,經中關村管委會批準后也可加入試點范圍名單。
記者了解到,試點政策主要有兩大亮點,一是允許中資試點企業借用外債,外債額度為上年度經審計(或本年度專項審計)凈資產的2倍。二是取消中資試點企業借用的外債資金不得結匯使用的限制,經辦銀行可遵循“實需、及時”原則為企業辦理結匯及資金支付。
根據試點政策,目前,在中關村核心區內注冊、擁有高新技術證書、近兩年無外匯違規處罰記錄的公司法人,以及對于確有借用外債需求,為科技企業服務,近兩年無外匯違規處罰記錄的非金融企業,符合要求即可直接向境外申請外幣貸款,并結匯成人民幣用于支持企業創新。這項聚焦高新企業的外匯改革措施,可降低區域內大量小微創新企業貸款綜合成本。
3月10日,北京外匯管理部正式印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外債宏觀審慎管理外匯改革試點實施細則》,并于同日開始實施。此舉可以說是中關村科技企業外匯管理相關舉措的一項重大突破。
《細則》整合了現有外匯管理部門外債管理相關規定,詳細規定了試點企業資格管理、外債簽約登記、提款、結匯、還本付息和注銷登記等全流程操作,并制定了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
試點政策尊重企業市場自主權,企業可自行確定借入外債的期限、方式和幣種。同時簡化了企業業務辦理手續,試點企業除外債簽約(含變更和注銷)等個別環節需到外匯局中關村中心支局辦理登記外,外債賬戶開立、入賬、結匯、還本付息等業務可以直接到銀行辦理。
李長萍介紹說,外債宏觀審慎管理外匯改革試點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試點將促進中關村科技型企業投融資便利化,便利中關村核心區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牽手”,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中關村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油助力。
據介紹,新舉措取消以往中資企業外債資金不得結匯的限制,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外債資金用于自身經營范圍內的各項支出,并規定資金使用須符合如“不得以放款等方式直接或間接轉借給第三方使用(符合自身經營范圍的除外)”等規定。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首個在國家外匯管理局中關村中心支局完成外債業務登記備案并開立了外債資金專戶的企業。
根據試點政策,用友網絡將可以直接從境外獲得外幣貸款并結匯成人民幣,貸款綜合成本顯著下降。資金于3月12日到賬,總金額2280萬歐元,其中1780萬歐元由工行法蘭克福分行發放,綜合成本2.776%,500萬歐元由中信銀行洛杉磯分行發放,綜合成本2.70%,貸款綜合成本將下降2個點以上。
外債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政策,可以有效地幫助海淀區企業降低資金使用成本,深受海淀區企業關注與歡迎。按照中關村企業凈資產的兩倍進行測算,預計中關村企業可借外債總額度大約有400億美元的規模。
“下一步,我們將與外匯管理部門一起,積極向區內企業進行宣傳,組織召開試點政策宣講會及培訓會,發現企業外債需求,引導企業有序參加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政策試點工作。與此同時,進一步爭取外匯試點政策在海淀區先行先試,吸引境外資本投資海淀,助力我區經濟建設不斷健康發展?!崩铋L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