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梅
(寧夏發改委經濟研究中心 寧夏 銀川 750001)
改革開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紅利”,要把深化改革創新、擴大對外開放作為寧夏經濟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和不竭源泉,緊緊圍繞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建設開放寧夏。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寧夏經濟轉型升級的出發點和歸宿,按照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的思路,把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體現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實現富民與強區的有機統一,建設富裕寧夏。
把統籌兼顧作為推動寧夏科學發展的根本方法,正確認識寧夏的發展階段特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社會可承受度之間的關系,妥善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的關系、速度與質量效益的關系,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城鄉山川發展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的有機統一,建設和諧寧夏。
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寧夏經濟轉型升級的根本舉措,強化“生態優先”理念,立足寧夏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謀劃發展,加大綠色投資,倡導綠色消費,促進綠色增長,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建設美麗寧夏。
1、全力深化改革,釋放經濟轉型升級改革新“紅利”
第一,繼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強化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社會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基本職能,切實推進從“經濟增長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型。第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清理各種經營性國有資產,全面推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開展自治區參股中央企業、自治區屬國有獨資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營造公平有效的市場競爭環境。第三,全面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和發展,進一步深化與中央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加快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發展,加快推進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上市,鼓勵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掛牌交易,推動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試點,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增強金融市場功能。第四,繼續深化資源型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促進結構調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資源性產品價格機制和環保收費制度,大幅度減少要素價格扭曲的經濟成本,提高能源資源生產率。
第一,實施擴大就業戰略,夯實居民消費基礎。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積極發展就業容量大的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進一步改善公共就業服務,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第二,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強居民消費能力。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勞動報酬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不斷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第三,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居民消費預期。要豎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指導方針,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第四,改善消費環境,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培育消費熱點,促進休閑娛樂、文化旅游等消費增長,引導消費結構升級。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培育多種服務業態、服務模式競相發展的寬松氛圍,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第五,擴大投資規模,提高投資效率。以投資拉動擴大總量、優化結構、夯實基礎,以項目帶動促進投資、集聚要素、提升產業層次,以增量優化促進存量調整,增強投資內生動力,不斷拓展內需空間,提高投資水平和效益。
第一,做優做強工業。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第二,做特做精農業。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基礎。第三,做活做大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把提升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努力提高服務業的比重、水平和就業容納能力。第四,建立產業轉型升級新機制。圍繞自治區產業升級重大任務,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建立“一項任務、一個方案、一個班子”責任機制。
第一,優化寧夏城鎮空間發展戰略格局。根據寧夏主體功能區定位,合理確定產業布局、城鄉布局、基礎設施布局和生態布局。積極引導人口、產業向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和清水河城鎮產業帶集聚,向各級城鎮特別是中心城市和重點中心鎮聚集,實現以城帶鄉、以川濟山、以工促農、城鄉聯動、協調發展,推進區域城鄉一體化進程。同時扶持發展一批資源開發、旅游度假、加工制造、商貿流通等特色小城鎮,推進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網絡化、外向型城鎮格局。第二,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以解決農村公共服務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為重點,顯著增強各級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產品供給,加快完善符合區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第三,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劃定城市土地開發建設紅線,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推進沿黃城市帶同城化發展,繼續推進固原區域中心城市和寧南大縣城建設,加快中心鎮擴容提質,推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實現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深化戶籍制度等配套改革,全面放開小城市和城鎮落戶限制。
第一,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把握未來科技進步趨勢,不斷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重視協同創新,實現全面創新,在開放合作中提升寧夏科技水平。第二,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和創新體系建設,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促進創新要素向優秀企業集聚,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創新促轉型升級,以創新贏得競爭力,以創新贏得未來。第三,深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釋放經濟轉型升級新動力,形成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
第一,強化資源節約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要求,全面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明顯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出率。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打造煤炭、化工、冶金、造紙等高效循環生態產業鏈,著力發展循環型農業。推進城市生活垃圾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高工礦企業水資源循環利用率和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第二,加強環境保護,促進生態修復。加大環保投入,大力推廣應用新型環保技術。加快淘汰一批不達標的火電、鋼鐵、焦炭、造紙等落后產能,推進煤炭、電力、化工、冶金、等重污染行業的環保生態化轉型。加強重點工業園區、產業基地及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及集污管網建設。以生態移民、荒漠化防治和水土保持為重點,推進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第三,研發推廣低碳技術,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加強戰略規劃和試點示范,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建立有利于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的稅收、價格、信貸、政府采購政策體系和評估考核機制,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供持續有效的激勵機制。擴大森林面積,加強森林管理,增強森林碳匯能力。
第一,推動中阿務實合作。探索建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區及歐亞國家交流合作機制,努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經貿合作新平臺、文化交流新載體、能源合作新基地、國際交通新網絡。深入挖掘產業、資源、市場等方面的互補優勢,推動阿拉伯國家及穆斯林地區等外商投資我區能源化工、清真食品、農業、商貿、旅游等產業。支持區內企業聯合國內大型企業到阿拉伯國家及穆斯林地區進行油氣、礦產等資源開發和工程承包合作。加快服務業開放,推動形成中阿國際貿易結算中心。第二,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以建設開放型特色園區為突破口,擴大園區管理權限,創新服務方式,建立跨園區協作機制,推動試驗區體制機制創新。加強與沿海發達地區合作,探索共同建設、開發、運作銀川綜合保稅區的新模式。建立貿易投資便利化工作機制,提高通關效率,優化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放寬外資準入,制訂寧夏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第三,加快構筑內陸開放通道。以開發利用航權為著力點,加強航空口岸建設,加快建設銀川河東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開辟更多國際航線并實現常態化運行。建設銀川至西安快速鐵路、包蘭線銀川至蘭州段擴能改造工程、甘武鐵路增建二線工程、寶中鐵路和太中銀鐵路復線。加快高速公路網建設,完善區內公路網。加快陸路口岸建設,推進陸路口岸跨區域合作,積極推動電子口岸建設。
[1]寧夏發展改革委:寧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匯編[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