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寧
(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城鎮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產物,需要一定的動力、條件和基礎之才能進行功能發揮,也才能建成經濟發展中心,帶動輻射區域共同發展。云南沿邊地區發展基礎薄弱,資源利用率低,人口文化素質差,勞動力技術落后和民族眾多,導致沿邊地區城鎮發展滯后,口岸鎮、邊境縣城和腹地城市聯系不緊密,在空間上形成了孤立的城鎮單元,與縣城經濟聯動作用弱,與腹地城市聯系不緊密。
云南沿邊開放區城鎮由口岸城鎮、邊境縣城和邊境口岸城市構成。口岸城鎮是邊境交往和邊境貿易往來形成的,是國家之間發展商貿、物流和資源的重要集聚地;邊境縣城是沿邊縣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具有一定的人口規模和產業結構體系,其城市功能和經濟發展要超過口岸城鎮,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中心;邊境城市是指具有高度城市化特征、城市功能較強、經濟發展較好的城鎮。
沿邊開放區口岸、縣城和邊境城市,從人口規模、經濟總量和產業貢獻率等指標來看都屬于小城鎮,是經濟中心的最低層次,很難起到中心極的作用。一是人口規模小。沿邊25個邊境縣市2010年人口統計數據,人口最多為騰沖縣64.55萬人,景洪市52.05萬,貢山縣最少3.79萬人,且上述人口規模是全縣市總人口,邊境口岸城鎮人口規模則更少,很難集聚起城鎮發展人口總量規模。二是經濟總量偏低。2010年沿邊25個縣市國民生產總值總值最高為景洪市、騰沖縣和芒市,分別為88.12億元、70.42億元和44.29億元,低于云南省其他發達縣市。三是人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人均居民儲蓄存款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等指標都低于省平均水平。2010年沿邊25個縣市中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居民儲蓄存款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三項目指標最高為瑞麗市,最低為福貢縣,高于省均水平的只有瑞麗市、景洪市和騰沖縣,其他22個縣低于平均數值,造成城鎮發展經濟總量偏小,中心引力降低,對區域經濟發展輻射和影響力減弱。
邊境口岸城鎮和縣域中心城鎮分離,12個沿邊口岸城鎮是單獨建成的,與縣城距離較遠。金水河口岸距縣城38公里,天保口岸距縣城40公里,磨憨口岸距縣城52公里,猴橋口岸距縣城65公里,孟定清水河口岸距縣城83公里,田蓬口岸縣城80公里,片馬口岸距離縣城96公里,打洛口岸距離縣城81公里,磨憨口岸距離縣城52公里,在空間上形成了孤立的口岸城鎮,與縣城經濟聯動作用減弱。縣城與口岸空間距離較短或是共建的只有河口、孟連、滄源、盈江、畹町和瑞麗,都是通過建立獨立開發區和開放區的方式進行口岸運作,縣城對口岸城鎮功難于充分發揮。從邊境口岸城鎮與邊境地區中心城市影響力來看,中心城市與邊境口岸城鎮良好的互動發展關系難于形成,文山市與田蓬、天保距離有235公里和120公里,蒙自市到金水河和河口距離208公里和148公里,景洪市與打洛口岸、磨憨口岸距離在121公里和170公里,普洱市距孟連、孟康口岸在225公里和126公里,臨滄市距離孟定、南傘、滄源口岸距離在200公里以上,造成了岸城鎮的分離,城市對口岸經濟影響力退化。
云南邊境口岸城鎮是從出入境口岸和邊貿互市點基礎上形成的,口岸集鎮整體屬于鄉鎮中心,如片馬、猴橋、孟定等,在我國城市體系中屬于最低檔次,城鎮功能不完善,作用不明顯。三個邊境城市瑞麗、畹町和河口屬于縣城市,其他縣級口岸如章鳳、盈江、滄源等實際是縣城的部分區域,難于形成完備的城市型口岸,城市功能短缺和功能發育程度低下,中心極化作用被大量抵消。云南沿邊25個邊境縣市,整體屬于落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低,支柱型產業依賴于自然資源型如咖啡、農業等,城鎮經濟核心型產業發展不足,難于建成云南邊境城鎮中心。
邊境的開發與開放受鄰國政治、經濟環境影響較大。云南沿邊城鎮主要與越南、老撾和緬甸三個國家相鄰,間接輻射印度、泰國等南亞及東南亞國家,這些國家整體發展落后于中國,政局動蕩和國家經濟體制等因素,造成貿易開放度和經濟合作度難于提高,邊境合作區和開發區建設與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缺乏產業帶動的城鎮發展水平無形受到影響。邊境城鎮居民對國際經貿規則掌握少,經濟糾紛矛盾及生產生活方式等的制度不同,影響了口岸城鎮功能定位與發展模式選擇,以單純貨物貿易、邊境旅游產業和邊境加工業畸形發展,造成加工產業發展淺層次,難于推動邊境城鎮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影響城鎮經濟集散效應。邊境城鎮承載力不足,基于土地、人口、技術等要素制約,邊境城鎮整體發展不高,對腹地城市的產業接納力較弱,難以發揮進出口貿易中轉的作用。
沿邊口岸城鎮要成為經濟發展中心點。云南沿邊開放區要利用現有口岸以及將要建成的口岸城鎮,以靈活的土地、稅收、金融政策為口岸地區貿易加工合作區、商品出口集中加工區和保稅區建成服務,引進國內外經濟實體及企業共同開發口岸優勢資源,逐步建成口岸經濟圈,促進云南邊境口岸城鎮中心點發展。
邊境縣城要成為聯系口岸與腹地城市核心點。邊境縣城與口岸重合區要發揮雙重功能,既成為縣城經濟發展起飛區又成為擴散與聯動腹地城市關鍵區,通過口岸貿易把沿邊國家的產品、資源和特色產業引進來,實現內地加工貿易產品價值提升,同時把內地加工產品和商品通過邊境縣城與口岸向臨近國家輸出,促進縣城經濟功能全面拓展。
邊境口岸城市要成為沿邊開放區深化示范點。三個邊境口岸城市已經初具城市規模,但人口少、貿易方式單一、資源利用率低和城市功能作用弱化等很難成為沿邊深化發展重點。邊境口岸城市要充分結合自身區位特點與憂傷,利用國家給予特殊政策和優化條件,建立一系列深層次的邊境加工區、邊貿合作區和邊境特區,引進鄰國或者相鄰地區客商進入合作區從事資源型加工、特色產品貿易和雙邊商品貿易產業發展等,并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產業,推進邊境口岸城市發展。
沿邊腹地城市要成為經濟帶上重要起飛點。普洱、臨滄和保山屬地級市,景洪、芒市、文山和蒙自屬于縣級市,從城市總體發展情況看依然達不到大中城市級別,城市功能與作用雖然顯現但效果不明顯,對沿邊經濟帶發展作用程度不高,因此要重視沿邊腹地城市建設,利用沿邊口岸、邊境縣城和口岸城市發展契機,通過雙向引導和溝通機制,發揮沿邊地區中心城市作用,成為沿邊經濟發展帶上的起飛點。
(1)科學合理定位沿邊城鎮功能
云南沿邊城鎮屬于中小城鎮,基于經濟發展和特殊區位,邊境口岸城鎮發展以邊境進出口貿易為核心,以便利商貿物流和進出口業務為重點,通過口岸城鎮建設優化引進和外聯功能,以提升口岸對外窗口作用。邊境縣城作為縣域經濟發展中心,在城鎮功能上突出沿邊城鎮特點,重點發展以商貿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在城鎮功能分區基礎上科學規劃沿邊貿易、邊境加工區和商貿交流區。引進一批具有實力的中外資源加工型企業進入邊貿合作區,改善縣城產業布局和優化縣域產業結構。邊境口岸城市要重視城市功能布局與規劃,通過建立功能分區和產業布局調整等方式,確定邊境貿易發展核心區和中心區,在合作開發、資金融通、產業布局等方面建設一批服務型機構,給予邊境合作區、加工區、保稅區和貿易企業更多支持,形成完善城市體系,促進城市貿易與經濟功能的完善。
(2)建設完備的城鎮通道
完善口岸城鎮、邊境縣城、邊境城市和腹地城市之間的通道建設,通過點面線之間加強以提升城鎮輻射能力。對口岸、縣城、城市之間的人為限制的通道進行解除,以靈活的進出口、通關、結算、物流等貿易政策促進岸城融合,方便快捷地服務中外客商。改善現有口岸、縣城、邊境城市和腹地城市路網建設,提升公路等級與層次,發展鐵路運輸和高速公路項目,方便城鎮經濟功能的擴散。以邊境合作區建設為契機,在岸城之間聯系緊密的地區進行邊境貿易加工區、邊境合作區和出口保稅區建設,提高合作區的科學規劃與產業布局能力,輔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鎮通道的高等級化和高效化,成為沿邊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橋梁與紐帶。
(3)發展經濟合作區,形成產業互補發展模式
岸城擴大、口岸與城鎮聯動發展有利于發揮城鎮輻射與影響功能,實現沿邊開發開放區經濟帶的形成,推動云南沿邊地區經濟整體發展。發展經濟合作區模式,建設口岸城鎮邊境經濟合作區,通過海關、稅收、金融、技術貿易等政策引進沿邊地區客商進入經濟合作區、邊境加工區和邊境貿易區從事資源性產業開發與加工,形成良好的雙邊貿易機制,促進商品出口和資源產業有效轉化,帶動沿邊地區經濟發展。分析云南沿邊地區經濟產業發展,研究八個州產業結構體系,重點對邊境縣市的資源產業、商貿服務產業和特色優勢主導產業進行優化,發展相鄰國家急需的金屬選礦、木材深加工、農產品精細化加工等產業,形成互補型的產業架構體系,增加雙邊優勢型產品貿易,帶動一批口岸城鎮、邊境縣城和邊境城市發展。
(4)協調統籌城鎮發展
沿邊地區城鎮發展要堅持協調統籌原則,在口岸、縣城和邊境城市共同發展基礎上確定不同的發展方向,避免功能雷同化和盲目城市化,以形成特色型小城鎮、優勢型邊境縣城和對外窗口邊境城市體系,通過公路和鐵路網連接共同形成沿邊經濟帶。邊境口岸要向特色貿易型建設發展,以雙邊貨物貿易和邊境加工區為核心,強化口岸便捷功能,形成邊境口岸特色小鎮,促進鎮域經濟發展。邊境縣城要強化與口岸功能的有機連接,加快縣域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鼓勵縣域出口型產業發展,把縣城原有的政治、文化、區域經濟中心功能進行拓展,成為縣域發展推動力。邊境口岸城市要樹立對外窗口功能,連接腹地城市中心,開辟對外貿易型的戰略合作區,鼓勵外商投資企業進入邊境合作區,發展商貿服務等第三產業,促進城鎮功能分區化和邊境經濟帶發展。
[1]張春鵬:中國云南邊境城市口岸貿易重心空間變化分析[J].遼東學院學報,20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