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克菲
(浦發銀行紹興分行銀行管理部,浙江 紹興 312000)
“創時代”視閾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屠克菲
(浦發銀行紹興分行銀行管理部,浙江紹興312000)
摘要:隨著“大眾創業、萬眾更新”作為新的發展理念提升到中國經濟轉型和保增長的“雙引擎”的高度之后,一股新的創業浪潮在中國涌現。在“創時代”到來之際,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利率市場化以及金融非中介化對傳統的銀行業帶來嚴峻的挑戰,同時,在中微小企業的信貸服務、消費信貸、跨國經營與投資、跨境支付業務等方面也帶來更多的機遇。銀行業要積極面對“創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必須改變傳統的發展理念,積極參與到“創時代”中來,才能贏得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創時代”;銀行業;挑戰;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以十年為一周期,我國就會出現一次創業潮。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大陸出現了一批走街串巷挑擔貿易的小商販,我們形象的把他們稱作“貨郎”。90年代,各級機關單位精簡調整,“下海”經商成了一個高頻度使用的熱詞。進入新世紀,互聯網的普及,造就出一大批優秀的互聯網企業,社會稱之為IT行業。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首次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理念呈現在世界面前,并在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是提升到中國經濟轉型和保增長的“雙引擎”之一的高度。目前,中國土地正席卷著一股“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大眾創業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一輪的驅動力,這個“大眾創業”的時代被稱為“創時代”,“創時代”的到來使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創時代”最明顯的特征是創業資金的吸納和整合,在這一過程中,銀行業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具有為新興企業提供充足資金的獨特條件。盡管目前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銀行本身所具有的優越性仍舊使銀行成為金融業中最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但是銀行業因為長期以來一直具有金融業的龍頭老大的地位,在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系里面銀行特別是大銀行又占據主導地位,其發展理念的滯后和傳統的經營方式的固化,“創時代”的到來將會使銀行業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和挑戰。
一、銀行業在“創時代”面臨的挑戰
“創時代”的到來對銀行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使銀行面臨著機遇,另一方面也給銀行帶來挑戰。銀行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是新視域下對銀行業最直接的沖擊
互聯網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近幾年獲得快速發展,以馬云(微博)和馬化騰(微博)為代表,他們創造了一個新的平臺,然后運用一種新的解決方案來對一些零售市場耕耘。原來中國工商銀行開始開拓該市場,但是做的不夠好,“二馬”準確把握住了互聯網市場的發展潛力,在互聯網市場做大做強的同時,這就給傳統的銀行業的發展模式和經營方式帶來不可避免的沖擊。
(二)利率市場化是對銀行業的又一沖擊
利率市場化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中國傳統的商業銀行經營制度和方式沒有改變,在商業模式沒有變化的情況下,銀行的利潤主要是來自于吃利差。利率市場化以后,由于銀行的商業模式沒有發生變化,因此對市場的適應性相對較緩慢,所以利率市場化給銀行業帶來的沖擊是很大的。
(三)金融非中介化對銀行也會造成強大的沖擊
所謂“金融非中介化”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況下,資金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體系,直接輸送給需求方和融資者,完成資金的體外循環,也稱為“金融脫媒”。
因為金融非中介化實際上現在討論很多就是“影子銀行”,包括各種各樣的象信托計劃這些東西的出現,對整個銀行業帶來了很大沖擊。因為銀行原來固有的客戶通過資本市場、通過其他的PE,運用新的融資方式和手段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靠貸款,這方面也是銀行業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 “創時代”也給銀行業帶來發展機遇
“創時代”的到來,對于銀行來說,在一些領域具有比較優勢和機遇,銀行業可以在這方面進行拓展。
(一)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服務
中小微企業一般是以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等。由于國際國內的種種原因,更主要是因為國內經濟社會的種種非理性因素,我國中小微企業遭遇一系列已嚴重影響生存與發展的困難,具體可概括為“兩高兩難兩門”:成本高、稅負高;用工難、融資難;玻璃門、彈簧門。對此,2012年2月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部署進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健康發展,并明確指出,小微企業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業家創業成長的主要平臺,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銀行業如果能在中小微企業融資上提供良好的信貸保證,在“創時代”來臨之際,銀行業依托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服務,增強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及時把握市場機遇,抓住發展機會,銀行業在未來將會獲得長足的發展。
(二)消費信貸
消費信貸是金融創新的產物,一般指個人消費信貸,是國有商業銀行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適應金融體制改革、適應金融國際化發展趨勢的一系列全方位變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打破了傳統的個人與銀行單向融資的局限性,開創了個人與銀行相互融資的全新的債權債務關系。個人消費信貸對銀行來說,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因此,目前幾乎所有的銀行都在積極開展消費信貸,銀行之間的參與消費信貸的競爭就越來越激烈。消費者選擇哪家銀行的消費信貸,主要取決于銀行的優質服務。
(三)跨國投資與經營
跨國投資不僅是國際證券市場的經營主體,而且其活動范圍與影響己超出證券業,與跨國商業銀行并列成為當代國際金融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業要跨國投資走出去,就需要對投資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創時代”的發展,不少國內企業有機會走出國門,銀行也應該在國外進行投資或者通過跨國企業向銀行參股的形式,促使銀行實行跨國化發展。
(四)人民幣國際化所帶來的跨境支付業務
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跨境支付的業務越來越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于1015年1月29日公布了關于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這對銀行業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五)城鎮化基礎設施投資信貸
新時期以來,我們國家一直在推進城鎮化。城鎮化的發展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尤其是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公共服務的建立,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銀行業能抓住城鎮化發展的機遇,為城鎮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一方面能更快的推進城鎮化,另一方面能更好的拓展銀行的業務。
三、銀行業面對挑戰和機遇的應對措施
“創時代”的到來對銀行業總體來說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但是作為銀行業本身來說,如果繼續墨守成規固步自封,滿足于過去長期以來所習慣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恐怕一些商業銀行機構將會被時代所淘汰。面對這些機遇,銀行業需要做一些調整,需要做一些改變。只有銀行業面對這些挑戰和機遇進行積極改變,從而才能在發展機遇上牢牢把握主動。
(一)積極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勇于創新
傳統的銀行業的經營理念總是以大企業為重點服務對象。過去銀行是是靠工業和大企業來支撐的,銀行普遍都擁有最優質的資源,忽視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導致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發展慢。現在,“創時代”的來臨,銀行業要使自己的關注點下沉,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二)創新信貸模式
傳統的信貸模式一般是以抵押和擔保作為風險防范主要工具措施。目前,不少企業在信貸模式上仍然是企業必須要有抵押物,而很多小微企業很難有足夠抵押的固定資產,許多人的辦公室仍依靠租用,房子大多還處在按揭還款的階段,因此,“抵押品不足”無異于封死了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之路。比如平安銀行在2012年10月份推行“新一貸”產品卻是一款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產品。從抵押擔保到信用放款,這對銀行來說是一次重大的理念突破,也正是有了這樣的理念突破,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才迎來了一片新的天地。業界認為,“新一貸”產品體現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而不是以銀行自我為中心,這充分體現了平安銀行服務理念的轉變,實現了銀行與客戶的雙贏。
(三)通過創新改變同質化競爭的格局向差異化競爭過渡。
差異化戰略對于競爭性市場中的企業是至關重要的。傳統的銀行業不同銀行之間實行的基本都是同質化競爭,因為提供的服務基本相同,所以,往往造成惡性競爭,不利于銀行業的發展,同時還給行業造成了負面影響。差異化戰略的實行,會使企業不斷創新,推出不同于其他銀行的差異化金融產品,客戶可以通過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金融服務,在同行業之間形成良性競爭和服務互補。只有如此,銀行業的長遠發展才能得到保證。
(四)著眼基層,增強服務意識
改變長期由于壟斷經營所形成的高大上的心態,著眼基層,放下身段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城鎮化進程中,鄉鎮和農村有著廣闊的空間和市場。銀行業要從城市走到鄉村,從高樓大廈走到田間地頭,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拓寬更大的生存空間。
(五)積極加強與其他領域的合作,拓寬服務網絡
改變以我為中心的做法,傳統的銀行業通常都是集中于自己的業務,專注于自己的領域,未來可能要改變這種自我中心的做法,增強一些跨機構和跨業的合作,比如銀行和保險之間,銀行和證券之間,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之間,銀行和PE、VC之間的合作。另外中國迫切需要建立起資金的批發機制,通過大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向一些小型的信貸機構吸收存款能力很弱的信貸機構提供批發資金,由這些機構去做零售,這也是建立起大銀行和小微信貸機構的合作機制。
參考文獻:
[1] 張旭輝: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電子銀行網(2013、8、14).
[2] 楊文升:面對四大變化,銀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國經濟網(2015、5、23).
[3] 董希淼:中國銀行業3.0時代的挑戰與對策,新華網(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