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梅
(中共常德市委黨校,湖南 常德 415006)
淺談戰略管理偉大著作——《孫子兵法》的管理智慧
孫雪梅
(中共常德市委黨校,湖南常德415006)
摘要:《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偉大軍事家孫武的一部軍事著作,更是我國歷史上關于戰略謀略、戰略思想、戰略管理的偉大著作,字里行間,無不折射著無窮無盡的管理智慧。本文從三個方面:《孫子兵法》是一部戰略管理的偉大著作、《孫子兵法》戰略思想影響深遠、《孫子兵法》蘊涵的管理智慧等對這部不朽著作進行了管理層面的解讀。
關鍵詞:孫子兵法;戰略管理影響;管理智慧
戰略管理是管理者組織整體長遠性、全局性、關鍵性謀劃的管理,而遠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軍事家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是我國關于戰略謀略、戰略思想、戰略管理的偉大著作,字里行間,無不折射著無窮無盡的管理智慧。
一、《孫子兵法》是一部戰略管理的偉大著作
什么是戰略,古人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萬世之謀,全局之謀就是戰略。今天人們已經把戰略定義為“對一個組織具有全局性或決定性的行動方略,是對組織長期性、全局性、關鍵性問題的總體構想,是提升組織核心競爭力的方略”。美國著名戰略管理學家戴維講戰略往往從講一個故事開始,說兩個商人一起到大森林里面考察森林資源,正走著,前面迎面來了一頭熊,其中一個商人立即把身上背的包袱取下來,很快從包里掏出運動鞋,旁邊那個商人好奇地問,你干什么?另一個答:我換鞋子;你換鞋子干什么?跑!旁邊的商人說,你跑,你能跑得過熊嗎?這個商人怎么回答?他說我不需要跑過熊,我只要跑過你就可以了。為什么學戰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熊來了,讓熊把對手干掉,讓自己跑掉,學戰略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核心競爭力。戰略管理是管理的顛峰,戰略管理就是對組織長遠性、全局性、關鍵性謀劃的管理,戰略管理可以用三個凡是來概括:凡是關系到組織的生存、發展和成敗的管理、凡是涉及到組織的目標、方向、未來、根本效益的管理,凡是在全局中帶有共性,對全局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管理都是戰略管理。
《孫子兵法》這部著作共有十三篇,7000余字,開篇《始計篇》就指出: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大意是說:孫子講: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系到百姓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認真地思考和研究。既然是關系到百姓的生死、關系到國家的存亡,當然可以下結論說,《孫子兵法》是一部偉大的戰略管理著作。
二、《孫子兵法》戰略思想影響深遠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偉大的戰略著作,雖然時至今日,作戰樣式變了,環節變了,技術條件變了,《孫子兵法》在戰術層面上可以說有些過時了,沒有辦法套用,那么《孫子兵法》留給我們后人的是什么呢?應該說是其寶貴的戰略思想、不朽的戰略思維和謀劃、運籌及解決問題的戰略原則。所以,我們今天學戰略,更要學《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在世界上很早就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最早是公元717年日本一位外交赴華使在長安把《孫子兵法》帶到日本去,就在日本開辦講習堂,專門講授孫子兵法。18世紀,孫子兵法傳到歐洲,有法文版、英文版,還有德文版,拿破侖是個孫子兵法迷,每次征戰都把孫子兵法裝到口袋里面去,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國王威廉二世看到孫子兵法,他說,如果早20年看到孫子兵法,就不會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他看到《孫子兵法》火攻篇里面有這么一句話,是“王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就是將帥打仗不要受情緒的左右和影響,1961年,英國元帥蒙哥馬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打敗德國沙漠之狐隆美爾,到北京來拜見毛澤東同志,他建議將孫子兵法作為世界各國軍事院校的教材,今天這點在國際上得到了普遍的實行現在別說軍事院校開設這門課,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等多所大學都把《孫子兵法》作為重要科目來選修。
《孫子兵法》的思想深遠影響了美國的當代戰略,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寫了兩本書,第一次《1999不戰而勝》,也譯作成《真正的戰爭》,第二本叫《運籌帷幄》,也譯作《領袖門》。這兩本書,深刻剖析了20世紀50年代美國為什么在朝鮮戰場上失利、60年代為什么深陷越南戰場不能自拔?和蘇聯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為什么國力大大衰退?他在這兩本書里就講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那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上之上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略的最高境界的核心思想,試想想,一個美國總統居然把《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作為他書的題目!《孫子兵法》深遠影響了美國當代戰略。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人們發現老布什他案頭擺了兩本書,一本書叫《孫子兵法》,一本書叫《凱撒傳》,他下令把《孫子兵法》譯成英文版,中高層指揮軍官人手一冊,海軍陸戰隊人手一冊,所以后來有人評論,海灣戰爭期間,唯獨有一個中國人參加,這個人就是孫武。老布什上臺以后,提出了超越遏制戰略,老布什認為當時已經沒有必要再跟蘇聯打武器裝備競賽了,就在喬治凱的戰略前面加了兩個字,超越,超越遏制戰略,就是適時舉起橄欖枝,鼓動蘇聯休克改革,迅速私有化,不到兩年,91年蘇聯垮臺了,東歐嘩嘩垮了。
在深圳舉辦的一次《孫子兵法》國際文化節上,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高級顧問白光瑞到會上來,到中國參加《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他在臺上演講的第一句話就說:感謝中國戰略思想和謀略智慧對美國當代戰略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作為中國人,炎黃子孫,更要研究《孫子兵法》為代表的中國戰略思想和管理智慧。
三、《孫子兵法》的管理智慧
《孫子兵法》字里行間無不蘊含著智慧,以筆者粗淺的眼光看來,其中暗含著無窮的管理智慧,暫愚鈍地歸納為四貴,即:管理貴有目標、管理貴在嚴正、管理貴能權變,管理貴用人才。
1、管理貴有目標。
《始計篇》中說“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要通過對敵我五個方面的情況: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勢,四是將領,五是制度進行綜合比較,來探討戰爭勝負的情形。政治,就是要讓民眾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戰時他們才會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
“上下同欲者勝”(謀攻篇)、即上下同心者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師貞丈人吉”—曹操 《孫子序》 意即要師出有名,正義的合乎道義的就會使主帥吉利。也就是說珍上黨派就要有綱領和政治主張,而是綱領和主張是正義的才能凝聚人心。一個組織一個團體管理要有目標,有目標才能有方向,只有當目標廣為成員所了解和接納后,才能得到有力的執行。國家有國家的目標,比如,毛主席提出的共產主義,鄧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個單位有一個單位的目標,比如當前提出的建設四型一流黨校,爭創文明標兵單位,并使之成為全體黨校人的奮斗目標,奮斗成果共建共享,共享共建,極大地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
2、管理貴在嚴正。
《始計篇》中說“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將領,就是指揮者所需要具備智慧、誠信、仁愛、勇猛、嚴明等素質。制度,可以理解為軍制、軍法、軍需的制定和管理。
《始計篇》中又說“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就是說要通過比較雙方的具體條件即雙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將帥更有才能?哪一方擁有更好的天時地利?哪一方軍紀嚴明?哪一方兵力強大?哪一方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分明?通過這些方面的考慮判斷來探究戰爭勝負的情形,通過這些分析比較就能夠判斷誰勝誰負了。
在司馬遷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
2.2.2 數據導出。運用柵格疊置運算合并上述兩圖層,得到既有單線柵格也有多邊形柵格的統一柵格圖層。數據導出該圖層,存儲為256色的位圖格式。
吳王闔閭在政權得到鞏固、國力不斷增強的形勢下,向外擴張稱霸一方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十分渴求得到良將的輔助。伍子胥在吳王面前極力稱贊孫武,認為孫武是難得的 “折沖銷敵”的大將和人才,而孫武為了得到吳王闔閭的賞識,抓緊時間完成了十三篇兵法的寫作。
于是吳王召見了孫武,孫武以他的十三篇兵法進獻吳王。吳王讀過之后,提出要孫武以宮女來演練一下怎樣訓練軍隊。孫武說:“宮女多不嚴肅,恐怕認真演練起來,君王會后悔。”而闔閭當時只想以兵法做做游戲,同時也戲耍一下宮中的婦人,沒想到會有什么嚴重的后果,因此同意并挑選一批宮女來進行操練。
訓練場上,孫武把選來的180名宮女分作兩隊,以吳王寵愛的二名妃子擔任兩隊的隊長,孫武開始開始指揮操練。鼓聲響起之后,宮女們覺得新鮮、有趣,都嘻嘻哈哈地大笑,不聽從孫武的指揮。孫武當眾嚴厲地自責了自己的規定不明確,又把軍法軍令和操練要領仔細向宮女們交代了一遍,還特意訓示了兩位隊長,要求她們帶頭聽從號令。而后孫武再發令操練。兩隊宮女仍然嘻哈笑鬧,視操練如兒戲。
孫武按照軍令要殺吳王兩名寵愛的妃子,且不顧吳王阻攔,當即殺了這兩個隊長示眾,另任用了隊長,繼續演練。宮女們再不敢嘻笑,隨著鼓聲的響起,宮女們認真操練,動作都合乎了規范要求。孫武馬上向吳王報告:“隊伍已訓練整齊,君請王視察。這支軍隊無論怎么調遣都行,就是赴湯蹈火也不成問題。”吳王示意孫武回去休息。孫武知道吳王怒氣未消,便淡然回到自己的館舍。吳王失去了二姬,好幾天心情不悅。可見孫武是極重視用兵的紀律和賞罰的。
由此我想到了毛主席在處理黃克功案時毛主席親筆給當時邊區法院院長寫信并要求在公審大會宣讀,雷經天同志:你及黃克功的信均收閱。黃克功過去的斗爭歷史是光榮的,今天處以極刑,我及黨中央的同志都是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一個共產黨員、紅軍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殘忍的,失掉黨的立場的,失掉革命立場的,失掉人的立場的行為,如赦免他,便無以教育黨,無以教育紅軍,無以教育革命,根據黨與紅軍的紀律,處他以極刑。想到了建國初期劉青山張子善案,也是一樣嚴于紀律。同樣,管理貴在嚴格、公正、平等,一視同仁,不搞特殊,賞罰分明,不厚此薄彼。
3、管理貴能權變。
(始計篇)“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意即:戰爭,本來是一種詭詐之術。所以,能戰而示之軟弱;要打,裝作退卻;又如(始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作戰篇)“故兵貴速,不貴久”。(謀攻篇)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 這段話講的是用兵的原則:如果有十倍的兵力就可以包圍敵人,如果有五倍的兵力可以就進攻敵人,兩倍的兵力就分割消滅敵人,有與敵相當的兵力則可以抗擊,兵力少于敵人就要避免與其正面接觸,兵力弱少就要撤退去遠地。
4、管理貴用人才。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兵勢篇)
意思是說用兵要懂得分組和率領的道理。治理大軍團就象治理小部隊一樣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組織、結構、編制;指揮大軍團作戰就象指揮小部隊作戰一樣到位,是依靠明確、高效的信號指揮系統。
(火攻篇)中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 意思是講用兵不能受情緒的控制和驅使,用兵者不可憑一時的惱怒而興兵打仗,將帥不可憑一時的怨憤而與敵交戰。
(謀攻篇)“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將帥有才干而君主不從中干預的,能取勝。意指將帥用兵多根據即時形勢,主上不要多加干預。
(謀攻篇)“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將帥,是國家的輔佐,輔佐得周密細致國家就會強大;輔佐常有疏漏,未盡其職,國家必然衰弱。
(作戰篇)“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將帥,可以說掌握著民眾的的生死,主宰著國家的安危。
“將者,危任也”《尉繚子·武議》,“將者,死官也”《武經七書》,作為將帥,承受著危重的任命,掌管著生殺大權,除了勇往直前,自己也往往是沒有退路的。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 ”(元.馬致遠《漢宮秋》)。
以上這些都說明人才要求具備的不同常人的素質,也說明了人才的重要,更說明了伯樂同等重要,古人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管理貴用人才,就是要做到五個方面:一要尊重人,二要了解人,三要培養人,四要任用人,五要提升人。
最后,我想用1939年毛澤東為“抗大”題詞:“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作為本文的結束語,而管理所要達成的最佳局面和生動形勢也可以概括為這八個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參考文獻:
[1] 孫子兵法[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三版.
[2] [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9.
[3] [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4] [宋]沈括.夢溪筆談[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