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央行固定資產管理缺位應予高度關注
譚曉伶
(中國人民銀行張家界市中心支行,湖南張家界427000)
某中支審計組2015年上半年對年初離任的轄內支行行長和中支部門負責人履行職責情況進行了離任審計。重點對審計對象任職期間因其所任職務,依法依規對所在單位(部門)的預算管理、財務收支、資產管理等經濟管理活動進行了審計。
一、主要情況
審計發現各審計對象在資產管理方面賬實、賬證不符現象比較嚴重,不利于財產物資的有效使用和管理,容易造成資產流失,有些還潛在著一定的法律風險隱患,可能給單位財產和聲譽帶來雙重損失。
(一)審計人員在清理檢查被審計單位房屋資產時,調閱了固定資產卡片賬、房產證、土地使用證,將三者逐個比對,發現房屋資產賬證嚴重不符。如某支行 “營業辦公用房” 、“職工宿舍”賬面面積分別為1708㎡、3169㎡,而其房屋所有權證上面積分別為1900.45㎡、1442.79㎡。某中支“辦公樓及發行庫”、“職工活動中心”賬面面積分別為7831.73㎡、2175㎡,而其房屋所有權證面積分別為8141.33㎡、2526.83㎡。以上房屋資產證賬不符的原因,一是房屋改造后未及時辦理產權證變更手續,二是實施房改后職工購買房屋未進行產權分割,沒有真實體現資產的實際價值。其主要影響在于不利于本單位乃至整個人行系統核實家底,易引起資產管理混亂局面。
(二)審計人員在檢查各單位房屋資產使用狀況時,調閱了房屋出租合同(協議)、出租收入記賬憑證、固定資產卡片賬、財產清查盤點表等資料,根據資料提供的信息,進行了實地調查,走訪了相關房產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詳細了解每一處房產實物的現實狀況,綜合各類信息反饋的結果,發現有大量房屋資產長期游離于賬外。如某單位有6處房產對外出租并簽訂了房屋出租合同(協議),租金收入按照規定進行了賬務處理,但這幾處房產均未體現在單位固定資產賬上,其中有5處屬于該單位九十年代征收的民房,至今未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另一處是該單位八十年代自建房屋,至今未辦理房屋產權證。這些房產由于取得時間比較久遠,領導和經辦人員歷經更換,已經從人們視線中逐漸淡化,面臨著管理、處置諸多困難,不利于資產保全。
(三)審計人員在對被審計單位固定資產清查盤點時,發現有部分已處置和新購建的固定資產未完成固定資產賬務處理,致使固定資產賬實不符。如某支行于2013年辦公樓營業用房改造項目中拆除了面積70㎡、金額1.5萬元的車庫,至審計日止,該資產仍體現在固定資產賬“附屬用房”科目。某中支2014年初新購一批辦公用固定資產,2014年上半年新建球場,至審計日止,均未完成固定資產賬務處理。未及時完成資產賬務處理,無形中虛增和隱匿了資產,致使資產的安全完整得不到有效保證。
二、發現問題分析
(一)認識不足,資產管理意識淡簿。一是崗位人員對各項資產管理制度規定學習理解不到位,政策理論水平欠缺,把國有資產當作家庭財產一樣管理,想當然地認為只要資產存在,自己能夠說得清去向,賬上是個什么體現都無所謂,以習慣管理代替制度管理。二是由于被審計對象多年未發生資產管理糾紛和責任事故,缺乏違規行為警示效應,相關領導和崗位人員潛意識里存在麻痹思想,以致責任意識淡薄,認為國有資產姓“公”,怎么管理都行,只要不拿不用,就不會有人追究。
(二)監督不力,風險漏洞猶存。這些資產管理上的漏洞之所以多年來得不到有效彌補,與相關部門的監督缺位不無關系。中國人民銀行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和財務制度以及國家的財經紀律明確規定,對于違反制度規定的行為要責令限其改正并追究主管領導和相關人員責任。事實上,日常監督檢查只是看表面,走過場,背后的真實情況很少有人觸及,就算發現有違規違紀問題大多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處理方式,真正落實責任追究的很少,助長了不正之風,以至僥幸心理萌生,違規行為未能及時糾正。
三、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建議
(一)增強管理意識,落實資產管理責任。各單位、部門要加強對國有資產管理和各項財務制度的學習培訓,讓資產管理相關人員充分認識到管好、用好國有資產的重要性,強化管理意識。要把資產管理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單位和部門工作目標,定期考核履職情況,獎優罰劣,提升資產管理水平。
(二)健全內控制度,規范內部管理行為。建立內部監督和約束機制,健全固定資產責任制,充分發揮內部監管和財務監督在資產管理中的作用。加強對資產管理、使用的內部控制,嚴格資產購建和處置的審批手續,并定期核對賬務,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
(三)加強監督檢查,提高制度執行效率。主管部門要對轄內資產管理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監督檢查,內審、會計等監督管理部門要通過各種監督手段,隨時掌握各類資產管理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督促問題整改落實到位,讓資產管理進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四)落實責任追究,強化制度約束效力。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對于各類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要按照制度規定按層級將領導責任、主管責任和直接責任具體分解到人,讓大家自覺形成有規必依、違規必究的理念,切實提高資產管理風險防控能力。
(五)加強財產清查,全面落實問題整改。定期對各類財產物資進行全面清查盤點,將所有的財產、物品嚴格按照資產管理的要求及相應標準進行分類并及時登記入賬,填制實物登記卡片,已處置資產及時進行賬務處理。歷史遺留下來賬實不符的資產,要積極尋求上級行和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盡早妥善處理。保證各類資產賬賬、賬卡、賬實相符。
四、相關啟示
(一)財產清查盤點工作要做實、做細。《中國人民銀行固定資產管理辦法》規定各級機構應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對全部或部分固定資產的清查、盤點,每年年終決算之前必須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盤點并編制固定資產清查表。如果各單位都能按照規定的要求將所有固定資產全面清查盤點到位,固定資產賬證,賬卡、賬實必然會一致。一是將賬面資產對照其卡片清查實物;二是將當年新增(減)的資產對照其財務記賬原始發票(資產調撥單)及其資產增減變動表清查實物;三是將歷史原因形成的賬外資產對照其當時取得的原始憑證,無原始憑證的按市場估價,及時進行固定資產盤盈處理;四是將報廢、調撥、捐贈等減少的固定資產要檢查處理手續是否合規。
(二)必須建立資產管理連帶問責機制。基層人行資產管理是一項長期重要的工作,直接關系到整個人行系統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對違規行為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各類監督檢查發現的違規行為,按照制度規定要追究違規行為責任。現實工作中,責任追究往往只限于現任崗位人員,而時任崗位人員因為已經離崗免除了責任,以致有些人在瀆職行為之后以一走了之來逃避追責,顯然有失公平。為了體現制度規定的公平、公正,消除人們犯錯的僥幸心理,更好地保全國有資產,實現資產使用價值的最大化,有必要對違規行為問責到底,不管時間過去多長,在崗與否,責任大小,只要與違規行為有關連的人員均應落實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