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芬 陳鳳美 范利利 成青青
(江蘇省海門市委黨校 江蘇 海門 226100)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在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在縣域經濟中,“草根企業”必須要有責任擔當,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推動經濟升級換擋、加力爬坡。
調查資料顯示,海門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3家,其中“草根企業”604家。近年來,在“草根企業”的支撐下,海門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海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51億元,同比增長9.4%,財政總收入81.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38.7億元,同比增長11.8%,在南通位列首位。
一是總量規模不斷擴大,“草根企業”挑大梁。“十二五”以來,海門工業總量快速擴張,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從2010年的1103.7億元到2014年1801.6億元,年均增長13.0%,工業應稅銷售年均增長13.3%。高新技術企業從2010的118家,增加到現在的160家。
今年上半年,海門完成工業應稅銷售300億元,實現新興產業產值293.7億元,同比增長20.7%;高新技術企業產值達到421.2億元,占比46.1%,其中“草根企業”挑起大梁。如涉及新材料產業的25家企業,從事研發生產紡織布料、新型合成功能材料、應稅高效能源材料、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材料,今年可實現產值超200億元。
二是轉型升級邁出實步,特色基地發展較快。近年來,海門通過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放大產業集群效應,鼓勵“草根企業”向高端化、高新化、信息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如發展了一批包括現代家紡、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模塊化能源裝備、新型電力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在內的具有一定規模優勢的產業基地,產業集聚度不斷提高。據統計,海門有43家車輛零部件生產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家。去年,這27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利稅分別達52.0億元、26.8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8.4%、9.0%。
三是自主創新意識增強,技術進步不斷加快。海門在制訂產業發展政策中,大力推進“草根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研發機構數量增多。目前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60家,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2件,每萬名勞動力中擁有高技能人才數超過600人。今年上半年,海門在建超億元項目97個,總投資達285.6億元,技改投入占工業投資比重達48.8%。如“草根企業”當升科技的新型動力鋰電正極材料、萬高藥業的固體制劑及軟膠囊制劑、金呢的干網等重點項目,為企業加快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申海科技獲評“省級科技小巨人”,海門工業園區家紡價格指數、知識產權保護、家紡流行趨勢推廣等3項已成為國家級發布平臺。
四是積極搞好企業上市,加大企業品牌建設。目前海門已上市的企業都是“草根企業”。資料顯示,上市企業有中南建設、通光線纜、金輪科創,新三板上市的有華爾康醫療、多呢工程織物,場所外交易的有金天企業投資、佳鋁實業等7家企業。在品牌創建上,目前海門擁有14個中國馳名商標。其中“草根企業”回力橡膠的“回力”商標是海門第一個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馳名商標,該企業去年成為江蘇唯一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的企業,今年應稅銷售將突破20億元。
五是發展高端裝備產業,不斷提升競爭能力。近年來,海門重點發展海工裝備、智能裝備、航空裝備、節能環保等4大高端裝備產業。根據國家產業政策,海門引導“草根企業”發展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裝備產業,重點發展高效節能電動機、通風機、空壓機等,目前這方面的企業有47家,去年實現產值99億元,同比增長28.7%。
圍繞智能裝備產業,海門18家“草根企業”去年實現產值101億元,增長20.6%。瞄準新能源產業,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中南匯通光伏、愛爾思輕合金、圣菲亞照明、金鑫電池等8家企業,去年實現產值52.3億元,同比增長17.5%。
一是“草根企業”總數占比97%,而應稅銷售只占82.8%。海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除“草根企業”外,國有或外資等企業的有19家。其中,紡織的4家:南通華潤大生、七津谷服飾、百老匯、凱捷時裝。機械的5家:招商局重工、路特利舉升機、美奧迪電機、康奈可壓縮機、亞洲新能源。輕工的5家:海門泰森禽業、江蘇泰森食品、乾鐘鞋業、永井食品、南通冠東模塑。化工的3家:江蘇英力、慧聚藥業、巴塞利亞藥業。電子的1家:江蘇斯德雷特光纖。建材的1家:海螺水泥。這19家企業,去年實現應稅銷售90.08億元,入庫稅金2.75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應稅銷售和入庫稅金的17.2%和11.9%。而“草根企業”應稅銷售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82.8%。
二是“草根企業”應稅銷售和入庫稅金增幅低于平均增幅。去年,海門規模以上企業應稅銷售523.53億元,同比增長7.2%,而“草根企業”應稅銷售433.45億元,同比增長-2.33%。去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入庫稅金23.1億元,同比增長13.9%,而“草根企業”入庫稅金20.36億元,同比增長10.27%。調查顯示,去年,海門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應稅銷售負增長超過40%以上的“草根企業”有60家,占比近10%,其中有12家業績為零。
三是“草根企業”應稅銷售和入庫稅金占比逐年下降。2013年“草根企業”應稅銷售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應稅銷售的90.9%,2014年則為82.8%。2013年“草根企業”入庫稅金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入庫稅金的91.0%,2014年則為88.1%。預計2015年底,隨著非“草根企業”的海工裝備、生物醫藥的迅速崛起,“草根企業”的應稅銷售和入庫稅金的占比將進一步被拉低。如非“草根企業”的美奧迪電機去年實現應稅銷售和入庫稅金1.93億元和1820萬元,分別增長24.2%和42.5%,今年的增速將超過去年。招商局重工,去年應稅銷售達到40.6億元,入庫稅金達到4300萬元。今年上半年,招商局重工應稅銷售超過27億元,入庫稅金超過1.9億元,實現翻番的增速。
四是“草根企業”的獎牌企業占比91%,而應稅銷售只占72.51%。早在2006年,海門以企業入庫稅金為依據,制訂出獎牌企業的評比條件和考核辦法,其設定的門檻:當年入庫稅金分別達到或超過2000萬元、1000萬元、500萬元,或應稅銷售收入分別達到或超過20億元、10億元、5億元,分別授予金牌企業、銀牌企業和銅牌企業。據介紹,經過九年的成功實踐,這一激勵導向有力地促進了海門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調查資料顯示,去年,海門全市獎牌工業企業122家。其中,“草根企業”中的獎牌企業111家,占91%。26家金牌企業中,19家是“草根企業”;33家銀牌企業中,31家是“草根企業”;63家銅牌企業中,61家是“草根企業”。全市19家不是“草根企業”但獲得獎牌企業的有11家。據統計,去年海門市“草根企業”中的獎牌企業實現應稅銷售只占72.51%。
一是“草根企業”的工業化程度仍然處于“散小弱”的狀況。在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和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海門“草根企業”仍然存有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如粗加工產品多,精加工產品少,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在調查中還發現,海門裝備制造企業數量眾多,多數企業生產設備簡陋,關鍵設備缺檔。以海門“草根企業”的電子信息為例,在調查中我們得知,除了通光線纜、三鑫電子、恒秀鋁熱等一批重點企業外,其他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產品檔次較低,市場競爭力不強。集群內企業年產值超5億元的企業僅7家,沒有形成超百億級旗艦型企業。
二是部分企業家的求穩心理要比過去趨重,投資意識弱化。特別是一些發展前景好的企業,怕擔風險,小富即安,銀行給他貸款都不要,他們覺得發展慢點無所謂,只要發展得穩點就好。在企業的人才培養上,擔憂培養好的人才會跳槽,成為自己的競爭對象。或者認為企業培養好的人才,自以為有本事了,反過來跟企業叫板,要價更高。
三是從“富二代”走向“創二代”道路還很漫長。調查中發現,雖然海門注重了“創二代”的教育和培訓,以及做好留住以前引進人才的工作,但是“草根企業”中的“富二代”走向“創二代”,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部分企業接班面臨窘境,有的“富二代”缺乏能力,不能接班;有的“富二代”怕擔當,不愿意接班。另外,管理上出現“老化”現象,有的企業從創辦開始,幾十年管理層人員沒有變化,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知之甚少。
四是有的好企業通過出售、重組、套現等,坐等收利。這一形式,雖然轉嫁了風險,但嚴重困擾了企業的做大、做強、做優。特別是面對新常態,企業如何借力互聯網,在新興業態上,找不到方向,覓不到路子。面對轉型升級,被動的多,主動的少,甚至出現了“不轉型等死,轉型怕轉死”的問題傾向。
一要積極投身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打造經濟新的“發動機”。隨著新技術的日新月異,新業態不斷涌現,新動力不斷孕育,我們必須要在構建新業態上發力。第一要大力激發“眾創空間”的活力。要形成“眾創空間”全覆蓋,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從“眾創空間”到“眾創海門”,形成富有海門特色的“眾創鏈”。第二要充分釋放“大數據”的動力。“大數據”作為新銳熱詞,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正在向各行各業滲透輻射,顛覆著很多行業的管理和運營思維。為此,要加快建立大數據平臺,分析客戶、精準定位客戶,根據客戶需求生產相關產品,增強與客戶的黏度,從而贏得市場的主動權。第三要讓“云計算”打開天地。云計算作為改變全球信息產業競爭格局的重要手段蘊藏著巨大的戰略價值和產業機遇。比如利用“云營銷”服務,了解市場需求,把企業產品信息推送至潛在用戶那里,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等。
二要在新常態下,加快重塑“草根企業”的增長動力。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作為“草根企業”,要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我們必須一手抓增量注入直奔中高端,一手抓存量調整邁向中高端,重塑增長動力。第一要抓增量注入,興辦高新項目。當前轉型升級的路徑不應重蹈過去低、中、高梯次升級順序,而應借助高新科技,直奔中高端,搶占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制高點。第二要抓存量調整,升級傳統項目。要加快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奮力開拓跨越發展的空間,加快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第三要抓骨干企業,面向高新業態。骨干企業要帶頭向智能化、互聯網化轉身,突出經濟結構重構和發展路徑創新,打造承接產業轉移和載體平臺,在高端環節和核心技術上全力攻關,使“草根企業”由過去的“跟隨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
三要積極擁抱“互聯網+”,加快推進“草根企業”互聯網化。“草根企業”向“互聯網+”轉型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而且是觸發企業組織架構變革、商業模式改變、工作流程的重組、行業價值鏈顛覆,以及整個社會管理思想的變革。擁抱“互聯網+”,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擺上應有的位置。第一要加大“互聯網+”知識和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比如培訓和交流,外出參觀;第二要樹立“互聯網+”典型,以典型引路推動面上工作;第三要加大“互聯網+”人才的培養與人才使用的充分對接。即使有的企業條件還不成熟,也要千方百計做好業務流程的改造。如通過線上體驗模式的創新,對傳統的線下資源進行整合,實現互聯網化。據專家分析,今后5年,制造業都要走上“互聯網+”的改造之路,否則將被時代淘汰。
四要傳統制造企業積極探索規模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順應未來企業“定制化”的發展趨勢。第一要抓好新項目招引、新產品開發、新技術轉化,加強對傳統支柱產業的優化升級和信息化改造,引導現有產業向高層次、新領域延伸。第二要及時收集、分析、發布行業經濟信息,開拓國內外市場,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潛能。第三傳統制造企業要探索規模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順應未來企業“定制化”的發展趨勢。隨著成本的高企,傳統制造企業利潤越來越薄,淘汰將非常的慘烈。所以我們要從原來“設計-生產-銷售”的產業鏈,轉變為“銷售-設計-生產”的產業鏈。比如,長安汽車最近推出“私人定制”模式,消費者可通過互聯網平臺定制產品,每款車型將有1728種定制方式,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用戶個性化的需求。還如,現在買海爾洗衣機,已經可以定制面板的顏色,洗衣桶的容量,更突出的是海爾正在研發一種不用水的洗衣機,叫無水洗衣機。
五要適應金融資本時代的需要,盡快讓更多的企業證券化。據資料介紹,江陰全市有30多家上市企業,這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領和促進作用。近年來,在全國百強縣的評比中江陰一直位列首位。當前,隨著新三版、上海新興戰略板、信托行業的興起,還有股權眾籌不斷的開放、海外資產配置不斷的豐富,我國的資本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過去,我們做企業主要靠實業,在產業中獲得利潤,現在我們要及早認識由產業資本時代進入到金融資本時代的這一重大變化。未來財富波動中資本和資本杠桿的效應將急劇增加。今后我們做企業,要用好資本市場,適應金融資本時代的需要,在做好企業的同時,要積極上市,盡快讓企業證券化。據介紹,未來的每一個企業,所提供的每一項服務,每一個消費都可以被打包成一個證券產品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六要大力培養年輕企業家,敢于把未來和擔子交給“80后”,為企業“長生不老”積蓄力量。第一是要引導企業在管理層中增加一批“80后”,來拓展企業的管理思維。經濟學家認為,企業管理層中的“80后”比例低于30%,說明這個企業已經非常“老”了。現在“80后、90后”的創業,是在用新的思維模式顛覆著舊的思維模式,引領著時代的潮流。如眾創空間、創業大街、車庫咖啡等活躍的創業基地成為年輕人、追夢者集聚的場所;天使投資、創新工場、創業服務平臺等不斷涌現,成為創業者的背后力量;阿姨幫、兼職貓、E家潔、河貍家等創業者們在成千上萬的細分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創新“點子”,并通過實踐將其轉化為產品和服務。第二要引導企業適應發展需求,以變應變。目前,世界變化之快讓人捉摸不定,原來很熟悉的商業模式發生了改變,原來很熟悉的盈利模式也發生了改變,甚至有些我們很熟悉的客戶,現在突然間也變得陌生起來。所以我們必須要適應變化,有著“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覺醒。海門“草根企業”南通振康,成功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核心部件RV減速機,被列入國家“863”計劃,今年生產將超過5000臺。該項目總投資達10億元,最終目標形成年產10萬臺RV減速機的生產能力。還如海門中興裝備是我國最大的不銹鋼、合金鋼無縫管專業生產企業,他們將產品從核電材料向核電裝備拓展,并組織研發力量,成功采用3D打印技術修復損壞核電閥門。第三要重視和投身產業細分帶來的跨界融合生長,并由此催生的企業組織管理模式、投融資及其運行模式、人力資源開發模式等各類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企業的“長生不老”,不斷締造出“草根企業”成長的新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