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擎輝,張詩林
(1.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信息中心,哈爾濱150086;2.黑龍江職業學院,哈爾濱150080)
科教片是一種藝術形式,它是以科學教育為核心把科學內容變成視覺形象,放映在銀幕上供觀眾欣賞。借用影視藝術的手段,準確、客觀、科學、形象、生動地展現科學知識,普及科學知識,教育群眾的影視作品。由于科教片是以藝術的形式展現科學,于是科教片在對大眾進行科學知識的普及的同時兼有娛樂的功能,例如觀眾愛看的《人與自然》《discovery》《探索匯粹》這些大系列片形成的大制作,一集一個知識點,一集展現一個科學事項,講明一個科學原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融合于一起,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認識科學的興趣及娛樂。
事物的功能和目的決定了其自身的特點。科教片也是如此。畫面作為科教片最重要的語言載體,擔負著準確傳達科學知識,生動形象展現科學事項,通俗易懂講明科學原理。將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融合于電視形象性、直觀性、藝術性之中的任務,但是究其根本便會發現科教片中創作的生命之源“情感動員”。只有抓住科教片中的關鍵,才能創作出高質量的科教片,才能真正對科學教育發揮出重要作用。
農業科教片是科學教育片的一種,包含農業科學技術普及和農業電視教學兩個方面的內容,是以農業題材為內容,以農村的廣大農民和農業科技工作者為主要服務對象,也包括城鄉廣大觀眾為對象的農業電視片。農業科教片在發展我國農業生產,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全面實施科教興農的偉大戰略部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同時又是普及農業科技成果,促進“第一生產力”向現代農業轉化的有力武器。
1.情感動員的概念。通常意義上的情感動員,即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好比寫文章,無論故事本身,還是寫者的語言風格及表達方式,都在傳遞一種情感的信息,就是創作出來的東西需要得到一種認同和喜愛。
2.影片中的情感動員。對于影視本身而言,情感動員,則指創作者的藝術感染力背后,渴望得到受眾認同的一種主觀愿望,是藝術創作過程中,創作者的思維靈性及藝術處理。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影片不可以脫離視聽信息,而憑空將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引起別人的共鳴。要拍些耐看的片子,要今年看了明年還能看。耐看,本身就是一種情感。
對于一部影片來講,內容是最重要的,是構成影片的血與肉。一部農業科教片,在內容上,要突出主題的新鮮性、內容的合理性、細節的生動性。
隨著我國農民生活水平與知識水平的提高,對改善生活的迫切希望,具有新鮮性主題的影片,對他們無疑最具有吸引力。這里的新鮮性不是嘩眾取寵,故布疑云。而是,新的農業科研成果、新的實用技術及新鮮的人物命運。又不能脫離傳統的農業生產,而使這些新鮮的技術或人物獨立存在。[2]這便需要在內容上合理安排,傳統的,眾所周知的東西,沒必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去講述,觀眾也不愿意看,詳略得當,也能使影片看起來更精致。什么地方應該詳細,對于新鮮的知識點,詳細得是否生動,是否有意義,是最重要的,這便是影片的細節部分。
如果說一部影片的內容是血肉,結構便是骨骼。如今的農業科教片,已越來越明確結構生動的重要性了。無論是懸念的設置,還是故事的穿插,或者語言的輕松活潑,都是結構本身變化的一個特征。守著傳統形式的說教風格,從頭到尾,平坦得只有邏輯的影片,注定會沒有受眾。
影片的結構,包括看點的調配、風格的設定、前后的設置等一系列問題,設置結構時,首先要考慮面對的是怎么樣的一些受眾,他們的文化層次是什么樣的,構成結構是什么樣的,明白他們想知道什么,喜歡看什么樣的節目。想要明確這些,沒有大量的調研工作,是不能準確把握的。面對不同的內容,要有靈活的把控能力。
說到風格,可能會想到很多導演所創作的影片有很大的區別。王家衛的邊緣、張藝謀的大氣、李安的灰色。農業科教片也是一樣,《狐貍的故事》用擬人化的語言,表現狐貍的世界,就是一種風格,受眾看起來,就會覺得有意思、有共鳴。
柴伐梯尼的觀點:沒有主觀鏡頭的使用,那就不叫電影。這是創作農業科教片中,很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只站在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忽略了我們所拍攝主體本身所反映的一種問題和真實感。
科教片是紀錄片的一個特例。不要單純的去講完美、講構圖、講細節,需要一種真實的客觀反映。藝術創作永遠不可能存在完美與無法超越的東西,太完美的東西,看起來像“西洋景”。
華君武,在畫蔣介石的時候,在漫畫人物頭上貼了一貼膏藥,反映當時的社會現狀及國共間的變化形式。這是高明而且生動的。我們在農業科教片創作中,不需要多精致的三維、二維動畫,有時,簡單的線條,構畫出的動漫,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用聲音來表達內容,塑造環境,會使影片生動許多。對于農業科教片來說,不可能像其他的電影那樣,有編劇、服裝、畫妝、道具還有美術指導。對于農業科教片創作者來講,更多要講求現場把控力,需要學會在現場挖掘別人沒有的東西,有時,一個不起眼的環節,可能會成為影片中的經典之處。只有將言與情綜合起來,用電視的形式表達出來,才能創作出好的農業科教影片。
[1] 邵麗英,孟 燕.百色學院學報[J].百色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社,2011(3).
[2] 陳小平.甘肅農業[J].甘肅農業雜志編輯部,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