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瑜
(遼寧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丹東管理處,遼寧 丹東 118000)
我國高速公路發展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驚人。從1988年滬嘉高速建成通車實現中國大陸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13年底,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0.4萬公里,已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已成為我國公路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高速公路在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用路人的經濟負擔,對高速公路收費的合理性一直存在爭議。面對質疑,2012年7月下旬,國務院批準了由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制定的《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該方案規定了對小型客車(7座以下)在國家法定的重大節假日(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和國慶節)免收通行費。2012年8月上旬,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切實做好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貫徹實施免費通行政策。2012年9月30日,該政策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該《通知》頒行伊始,社會輿論好評如潮,都將其視為是政府讓利于民的善舉。但是真正實施起來的效果卻不盡人意,大量私家車因為免費而爭相駛入高速公路從而造成了大范圍的擁堵,高速公路幾乎淪為停車場。
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這一政策實施已經兩年時間,從最初的一片叫好聲,到之后逢節必堵時車主們的糾結與抱怨,人們在忍受繁雜、無序的交通秩序同時,開始重新審視這一舉措恰當與否。通過分析高速公路假日免費通行所帶來的利弊,從總體看,需要有針對性的調整假日免費通行的方案。
中國人重視家庭,尤其是在重大節假日時非常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哪怕是離家千里,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回家。這不可避免地會造成鐵路、民航等運力緊張。以2012年鐵路春運數據來看,在40天春運時間內,鐵路共發送旅客2.35億人次,平均每天近600萬人次。這已大大超過鐵路所能承擔的運能。實施高速路免費的政策,也正是為了鼓勵公眾采取多種方式出行。此外,對國內游而言,可選擇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航空、鐵路和公路。其中,航空方式相對較為高端,運力也相對較小,且節假日機票價格較貴。因此相對來說,通過鐵路、公路出行仍是國內游的主要方式。
在國際金融形勢低迷和出口貿易下降的背景下,刺激國內消費對拉動內需起著極大的助推作用。高速公路節假日免費這一政策就是讓老百姓走出去,通過旅游消費來拉動內需。2012年國慶黃金周,高速公路首次免費通行時,收費公路交通流量累計為2.39億輛次,同期增長38.2%,其中七座及以下小客車交通流量為1.89億輛次,占總交通流量的79.1%。由此而免收的小客車通行費共計65.4億元。但是旅游收入和餐飲收入比上一年分別增收647.3億元和1044.5億元,這兩項收入的增加數額要遠遠高于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減少的收入。以高速公路為支點,通過免除通行費帶動旅游黃金周,并拉動自駕游及車輛租賃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繼而推動國內旅游、餐飲、住宿等消費需求的增長。
高速公路作為一項交通設施,如果全部由政府投資興建,同時免費提供通行服務,這應該說是一種最佳狀態。但在目前高速公路普遍收費的情況下,實施節假日免費通行的措施,其初衷雖然很好,但不可避免地也會帶來不少問題。
免費只針對七座以下小客車。而這對買不起車的人、使用其他交通工具的人、沒有出游的人都不公平,甚至有學者提出高速免費是用窮人的錢補貼富人。
在道路資源仍顯緊張的情況下,將這一福利給予小客車,而非大客車,有悖如今提倡低碳環保出行的理念。在道路資源充沛、汽車保有量巨大的一些發達國家,尚且有鼓勵人們拼車出行的措施,其目的就是出于低碳環保的理念。因為一輛小客車如果只乘載幾個人,卻同樣要占用道路資源和使用能源,是不環保的。而鐵路、大客車等出行方式,比小客車出行更為環保,顯然應是優先鼓勵的出行方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機制是調節資源配置的核心機制。拿交通來說,在地圖上的兩點之間,往往存在免費道路、收費高速公路等多條道路。在這種“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情況下,人們會根據價格、路況、到達時間等諸多因素,選擇駕車走哪一條道路。而免費通行的措施,顯然打亂了這一原先有序運行的配置機制。人們沖著高速公路的優質路況以及免費的誘惑,一窩蜂地涌入高速公路,在道路資源仍然較為緊張的當下,這必然會導致高速公路的擁堵,甚至部分高速公路的嚴重擁堵。
2014年5月1日晚間,國家旅游局網站發布消息稱: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一些主要出城道路出現嚴重擁堵,北京出京方向從早上5點開堵,京藏高速出京長龍長達55公里;福建省多條高速公路5月1日也發生了擁堵;沈海高速羅源收費站,高速公路因交通事故暫時封閉,被阻車輛綿延數公里,有旅客稱排隊時間超過4小時。在全國各地傳來高速公路擁堵的消息的同時,人們紛紛在網上曬堵照,與政策剛出臺時民眾紛紛點贊不同,如今免費出行大餐對許多人而言,已成雞肋。
高速公路節假日免費通行目的是為了有利于駕車者,可是免費的后果卻可能是金錢成本的降低、時間成本的上升,和免費的初衷及人們的預期顯然有一定的距離。高速公路的關鍵在于高速,免費通行如果造成低速,就和人們選擇通過高速公路出行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強力推行假日免費,對于民營資本運營的高速公路未必合適。對于完全國有的高速公路,通過行政權力將其免費并無疑義。而對于民營公司來說,掏錢做生意,其收益因免費被減少,還要為免費帶來的超大車流量支付道路維護費用,無論政策出發點怎樣充滿善意,此舉終究有慷他人之慨的嫌疑。
2013年5月,交通運輸部公布了《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正案征求意見稿)》,稱“國家實施免費政策給經營管理者合法收益造成影響的,可通過適當延長收費年限等方式予以補償。”如此,免費可能會為收費期限延長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假日免費,最終還得用路人買單。
面對這種種弊端,經濟學家李稻葵就表示,價格是社會協調機制,高速免費等于動員大家一起上路堵車。
必須承認,高速免費通行是一項必要的惠民政策。它的受歡迎程度,已經在各個長假中被證明。但免費顯然并不是民眾的唯一期待與要求。在讓利于民的同時,又不影響通行的效率,同時注重環保節能才是民眾最期待的惠民政策。在實施免費的同時需要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以使免費通行真正惠及民生。
節假日不完全重疊
比如提前一天和延后一天,從而防止車輛出行過于集中,緩解道路壓力。臺灣的做法或許值得借鑒:暫停收費時間不是全天24小時,而是0時—7時。因為這樣可以利用高速公路交通需求較低的時間段,通過免費來吸引部分交通流量,以分散大家的上路時間,減輕高峰期壓力。
把免費通行的優惠推廣到平時的周末,改變人們節假日集體出游的旅游慣性。
目前,高速公路免費政策只針對小客車,此規定固然有著專門針對私家車的便民考量,但在客觀上造成出行不便、事實上的不公平并有悖于環保出行的理念。如果將免費政策的范圍擴大至大型載客車輛,既有助于提升交通的運轉效率,增加同一時間的交通運載量,又可提升政策實施的公平度,還可踐行環保低碳出行的理念,可謂一舉三得。
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改變公眾集體休假、扎堆外出游玩的現象,才是治理節假日高速公路擁堵的治本之策。
總之,從經濟學上講,高速公路具有公共產品的某些屬性,應該由政府提供,大眾免費享用。但是,我國目前還處在發展階段,在高速公路建設、維護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可能一下子實行全部免費,所以目前采取了平時收費、節假日免費的措施。應該說高速公路假日免費這種制度安排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必須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加以完善和細化,使高速公路假日免費通行真正惠及民生、保證公平。
[1] 陳傳德.高速公路-社會經濟的快車道[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