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紅
(深圳證券交易所,廣東 深圳 518038)
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誰證券投資基金持股變動信息披露問題一直未做明確規定。中國證監會于2001年2月26日發布的《關于規范證券投資基金運作中證券交易行為的通知》(證監發[2001]29號)也只對證券交易所監控基金交易行為做了要求。《通知》第五條規定:“證券交易所在日常交易監控中,應當將一個基金視為單一的投資人,將一個基金管理公司視為持有不同賬戶的單一投資人,比照同一投資人進行監控。當單一基金或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不同基金出現異常交易行為時,證券交易所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以下處理:(1)電話提示,要求基金管理公司或有關基金經理做出解釋;(2)書面警告;(3)公開譴責;(4)對異常交易程度和性質的認定有爭議的,書面報告中國證監會”。
2007年1月,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明確了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持股變動的信息披露問題:(1)對于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下的幾只公募基金持有某一上市公司的股份累計達到5%的,是否披露,由基金管理公司自己選擇;鑒于基金管理公司沒有要約收購的功能,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不鼓勵基金管理公司進行此類披露。同時,要防止基金管理公司通過披露集中持股的行為引導市場操作股票。(2)對于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下的一只公募基金持有某一上市公司的股份累計達到5%的,需要依法披露,并應遵守短線交易的相關規定。
1.漢得信息案例——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下的多只公募基金持有某一上市公司的股份合計超過5%無須履行信息披露等義務的案例
2013年4月23日,漢得信息(300170)發布2013年一季報。據漢得信息一季報顯示,截至2013年3月31日,中國農業銀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成為漢得信息第5大股東,持股數量為357.98萬股,占比2.02%; 中國工商銀行——景順長城精選藍籌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位居公司第6大股東,持股數量為339.98萬股,占比1.92%。此外,中國農業銀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持有上市公司242.74萬股,占比1.37%,位居第10大股東。這三大股東累計持有漢得信息940.7萬股,占比5.31%,已超過5%的舉牌線。
然而,根據上述證監會基金監管部的意見,景順長城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下的三只公募基金持有漢得信息的股份合計超過5%,景順長城無須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刊登《權益變動報告書》)。
2.飛利信案例——單只公募基金持有某一上市公司的股份累計達到5%需要履行信息披露等義務的案例
截至2013年7月3日,銀河基金公司受托管理的銀河行業優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累計買入飛利信(300287)股份約660萬股,占飛利信總股本的5.2381%。該公司在買入飛利信的股份達到5%時,沒有及時向中國證監會和深交所提交書面報告并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在履行報告和披露義務前也沒有停止買入“飛利信”的股份,違反了《證券法》第八十六條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屬于《深圳證券交易所限制交易實施細則》第三條規定的重大異常交易。2013年7月3日,深交所對銀河基金公司受托管理的上述證券賬戶采取了限制交易措施。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2012年修訂)》規定,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托擔任資產管理人,由托管機構擔任資產托管人,為資產委托人的利益,運用委托財產進行投資。其具體方式為基金管理公司通過設立資產管理計劃從事特定資產管理業務,包括為單一客戶辦理特定資產管理業務和為特定的多個客戶辦理特定資產管理業務。
此外,《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2011年修訂)》對基金專戶單一證券投資比例也有上限要求,即單個資產管理計劃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不得超過該計劃資產凈值的20%;同一資產管理人管理的全部特定客戶委托財產(包括單一客戶和多客戶特定資產管理業務)投資于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該證券的10%。但2012年11月1日修訂后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2012年修訂)》已將投資比例限制的條款取消,只在第23條中規定:“資產管理合同應當明確委托財產的投資目標、投資范圍、投資比例和投資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對投資風險進行管理。委托財產的投資組合應當滿足法律法規和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參與股票發行申購時,單個投資組合所申報的金額不得超過該投資組合的總資產,單個投資組合所申報的股票數量不得超過擬發行股票公司本次發行股票的總量”。
1.單只資產管理計劃持有某一上市公司的股份累計達到5%
我們認為,對于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下的一只資產管理計劃持有某一上市公司的股份累計達到5%的,需要依法履行信息披露等義務,應遵守短線交易的相關規定。酒鋼宏興案例便是典型案例。
2013年6月27日,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資產管理計劃“民生加銀--民生資管戰略投資3號資產管理計劃”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受讓上海矩向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3家股東持有的44912.9778萬股酒鋼宏興(600307)股票,占酒鋼宏興總股本的7.17%。民生加銀在持有酒鋼宏興的股份達到其已發行股份的5%時,未按照《證券法》第86條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13條的規定停止買賣。2014年11月4日,上交所作出紀律處分決定:對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公司予以通報批評。
2.多只資產管理計劃持有某一上市公司的股份合計達到5%
對于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下的幾只資產管理計劃持有某一上市公司的股份合計達到5%的,是否需要合并計算和依法披露,并遵守短線交易的相關規定?
我們認為,答案也是肯定的,新華基金舉牌東凌糧油(000893)便是典型案例。
2013年3月28日,東凌糧油披露《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新增股份變動報告暨上市公告書》,認購本次增發股份的對象僅新華基金管理公司一家。新華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三只資產管理計劃通過非公開發行認購獲得東凌糧油股份4,478萬股A 股股份,占發行后東凌糧油總股本的16.7854%,其中新華基金公司-農行-華融信托·新華3號權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新華基金公司-農行-華融信托·新華1號權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新華基金公司-農行-華融信托·新華2號權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分別認購2239萬股、1120萬股和1119萬股,占發行后東凌糧油總股本的比例分別為8.39%、4.20%和4.19%。新華基金管理公司作為委托資產管理人,對于上述投資所形成的股東權利,均由新華基金管理公司依法行使。2013年3月28日,因為其管理的三只資產管理計劃通過非公開發行認購股份后占發行后東凌糧油總股本的16.7854%,新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披露了《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
1.委托投資持股變動的信息披露
早在2002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以下簡稱全國社保基金)專門就其委托投資上市公司股票的信息披露和交易限制等問題兩次致函中國證監會,要求提高全國社保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的信息披露的比例或采用定期公告的信息披露方法,并且放松其投資管理人股票交易限制。對此,中國證監會和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分別于2002年8月6日、10月11日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發送了《關于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委托投資若干問題的復函》(證監函[2002]201號)和《關于社保基金行投[2002]22號文的復函》(發行監管函[2002]99號),就上述問題予以了明確:鑒于股權分布及其變動信息,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具有較大影響。因此,全國社保基金有義務了解其各投資管理人所持股票的情況并在其直接或間接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時,嚴格依照《證券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及時披露信息。
根據上述規定,2005年3月23日,全國社保基金依法舉牌佛山照明(000541)。佛山照明(000541)于 3月24日公告稱,“我公司于2005年3月23日接到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關于持股比例的通知,截止到3月22日該理事會通過外部投資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各股票組合購買佛山照明流通A股(000541)的持股比例已達到5.1332%,根據《證券法》第41條規定和中國證監會《關于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委托投資若干問題的復函》的有關要求,該理事會已通知各外部投資管理人在三日內不得買賣我公司股票,并按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2.國有股轉持過程中的信息披露
2009年6月19日,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證監會、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聯合發布了《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辦法》規定,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后,凡在境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國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均須按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將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國有股轉由社保基金會持有,國有股東持股數量少于應轉持股份數量的,按實際持股數量轉持。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后至該辦法頒布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確認的上市前國有股東承擔轉持義務。
為了規范轉持過程中的信息披露行為,《辦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國有股轉持過程中涉及的信息披露事項,由相關方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理”。因此,在國有股轉持過程中,包括全國社保基金在內的有關當事人必須嚴格依照《證券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業務。
根據中國證監會《關于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委托投資若干問題的復函》的規定,全國社保基金合并持有上市公司5%股份后,若社保基金理事會與各投資管理人以及各投資管理人之間的投資決策是相互獨立的,則對該公司股票的買賣可以不受六個月持有期的限制(即《證券法》第47條的規定);若社保基金理事會與各投資管理人以及各投資管理人之間的投資決策不是相互獨立的,則對該公司股票的買賣應受六個月持有期的限制。此外,全國社保基金委托的單一投資管理人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超過5%時,則應嚴格遵循《證券法》第47條有關短線交易的規定。
對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以下簡稱QFII)買賣境內上市公司股票的信息披露問題,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和《關于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均作了明確的規定。《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境外投資者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時,應當合并計算其持有的同一上市公司的境內上市股和境外上市股,并遵守信息披露的有關的法律法規”。《關于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第十一條規定:“境外投資者的境內證券投資達到信息披露要求的,作為信息披露義務人,應通過合格投資者向交易所提交信息披露內容。合格投資者有義務確保其名下的境外投資者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的有關規定”。
馬丁居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案例是國內第一例QFII涉嫌違反內地信息披露和交易制度的案例。 在蘇格蘭注冊的馬丁居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MCL)自2007年8月23日至8月30日,通過其獨資子公司馬丁居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獲得QFII資格,以下簡稱MCIM)和馬丁居里公司(以下簡稱MCI)以13.48~14.77元不等的價格分別買入南寧糖業(000911)股票7,168,469股和9,754,179股(分別占南寧糖業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73%和3.71%),而因此間接持有南寧糖業股份16,922,648股(占公司總股本6.44%),但MCL直到2007年10月27日才公告增持股份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2008年1月4日~2008年1月25日,馬丁居里公司、馬丁居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18.34元至20.45元不等的價格累計賣出南寧糖業股份14,535,656股,占南寧糖業股份總額的5.07%,但MCL直到2008年2月25日才公告減持股份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
2008年6月,南寧糖業以馬丁居里有限公司等的上述行為存在披露滯后和涉嫌違反《證券法》第四十七條有關短線交易的規定為由,向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馬丁居里等三公司,該院受理并裁定凍結被告馬丁居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銀行存款3960萬元或查封其相應價值的其他財產。經過兩年多的拉鋸戰后,2010年7月12日,南寧糖業與馬丁居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的代表在南寧市中院的協調下就該案簽署了《和解協議》。2010年9月,歷時兩年多的南寧糖業(000911)訴外資QFII馬丁居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公司短線交易糾紛一案終于以和解結案。
特別提請關注的是,2012年以來中國證監會放寬了QFII審核限制,允許同一集團多家機構申請QFII資格。這意味著,同一集團的多家機構均可以單獨申請QFII資格。例如,2012年上半年中國證監會批準富敦資金管理有限公司的QFII資格,而與其屬于同一集團的淡馬錫富敦投資有限公司已于2005年獲得QFII資格。對此,中國證監會明確,對于同一集團的多家QFII,應根據我國持股信息披露要求、QFII持股比例限制等規定,做好同一集團的多家QFII持股合并計算等合規安排,確保交易合規。中國證監會將通過交易所監控等相關安排,對同一集團多家QFII的交易情況進行監控。此外,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2014年11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特別指出:“根據《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規定,境外投資者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時,應當合并計算其持有的同一上市公司的境內上市股和境外上市股。在境外投資者申請QFII資格時,應當切實履行持股信息披露和禁止短線交易的有關要求。QFII及其一致行動人應當合并計算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同一QFII管理的不同產品的持股情況應合并計算”。
就融資融券、轉融通中中國證券金融公司與相關投資者的信息披露義務要約收購問題,中國證監會機構監管部于2011年10月31日專門致函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機構部函[2011]556號)進行規范。
1.信息披露問題
就投資者向證券金融公司出借和收回證券時,以及證券金融公司向投資者借入和歸還證券時的相關信息披露義務問題,中國證監會在上述函件中指出,證券借貸產生的信息披露問題,應當按照《證券法》第86條,并參照證監會《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和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相關信息披露規定處理,即投資者(含證券金融公司)無論通過何種方式,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數量增減變動達到5%的,均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持股5%以上的投資者(不含證券金融公司)出借證券比例每達到總股本的1%時,也應當予以披露。
2.要約收購問題
西南聯大時期,大家生活都很困難,難以為繼。梅貽琦校長千辛萬苦向教育部要來一筆學生補助金,按規定,他家四個孩子都有資格申請,可是他卻一個不準沾邊,就是為了避嫌,不讓人說閑話。其實,那個時候他的家用相當拮據,早已捉襟見肘,寅吃卯糧,可他寧肯舉債,變賣家產,或讓夫人磨米粉,做米糕,提籃小賣去補貼家用,也不涉“瓜田李下”之地。因而他在師生中享有崇高威望,帶領大家共度時艱,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鑄就了中國教育的一段輝煌歷史。
對于投資者因收回出借的股票而使其持股比例超過30%,是否需要履行要約收購義務問題,中國證監會在上述函件中認為投資者收回出借股票的行為不屬于收購,無須履行要約收購義務。同時,中國證監會在上述函件中規定,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制定相關業務規則時,對上述兩個問題作進一步的研究并予以明確。
根據中國證監會在上述函件中的要求,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其發布的《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實施辦法(試行)》中進行了明確規定。例如,《深圳證券交易所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實施辦法(試行)》(深證會[2012]125號)第六十一條規定:(1)借入人、出借人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數量或者其增減變動達到法定比例時,應當依法履行相應的信息報告和披露義務。(2)借入人通過轉融通擔保證券賬戶持有的股票不計入其自有股票,借入人無須因該賬戶內股票數量的變動而履行信息報告、披露或者要約收購義務。出借人僅因收回出借股票使其持股比例超過30%的,無須履行要約收購義務。
轉融通的期限不超過6個月,如果將出借和收回證券視同為買賣,則持股5%以上股東參與轉融通業務,將面臨短線交易的問題。對于持股5%以上的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平臺在6個月內出借和收回證券的,是否屬于短線交易?相關法律法規規則均未做明確規定。對此,中國證監會融資融券工作小組辦公室第11次會議紀要(2012年3月23日)予以了明確:上述轉融通出借和收回證券不屬于《證券法》第47條規定的買和賣行為,不適用該條關于短線交易禁止的規定。
融資融券中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的信息披露義務問題,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則分別在其發布實施的《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中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例如,《深圳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深證會[2011]60號)第7.1條、第7.2條規定:(1)證券公司通過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持有的股票不計入其自有股票,證券公司無須因該賬戶內股票數量的變動而履行相應的信息報告、披露或者要約收購義務。(2)投資者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普通證券賬戶和信用證券賬戶合計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及其權益的數量或者其增減變動達到規定的比例時,應當依法履行相應的信息報告、披露或者要約收購義務。(3)對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記錄的證券,由證券公司以自己的名義,為客戶的利益,行使對發行人的權利。證券公司行使對發行人的權利,應當事先征求客戶的意見,并按照其意見辦理。客戶未表示意見的,證券公司不得行使對發行人的權利。上述所稱對發行人的權利,是指請求召開證券持有人會議、參加證券持有人會議、提案、表決、配售股份的認購、請求分配投資收益等因持有證券而產生的權利。
此外,對于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持股5%以上股東能否參與涉及本公司股票的融資融券業務問題,我們認為,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主要理由如下:
中國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規定,“證券公司與客戶約定的融資、融券期限不得超過證券交易所規定的最長期限,且不得展期”。《深圳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2011年修訂)》第2.14條規定,“會員與客戶約定的融資、融券期限自客戶實際使用資金或證券之日起開始計算,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第2.18條規定,“投資者未能按期交足擔保物或者到期未償還融資融券債務的,會員應當根據約定采取強制平倉措施,處分客戶擔保物,不足部分可以向客戶追索”。然而,《證券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后六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后六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公司董事會應當收回其所得收益”;《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變動情況,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上述人員離職后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根據上述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通過向證券公司融資買入或融券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屬于法律限制轉讓的股份。如果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到期未償還融資融券債務,證券公司無法采取強制平倉措施處分上述人員所持有的本公司股票,這將會給證券公司帶來巨大的風險。此外,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2011年修訂)》的規定,融資融券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也就是說,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股5%以上股東須在6個月的融資融券期限內多次買入或賣出本公司股票,這顯然是與《證券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相違背的。
針對上述問題,為進一步明確融資融券相關交易事項,規范融資融券業務管理,2013年3月18日,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分別發布了《關于上市公司限售股份、解除限售存量股份參與融資融券交易相關問題的通知》,《通知》第七條明確規定:“會員不得接受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上市公司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開展以該上市公司股票為標的證券的融資融券交易”。
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是指符合條件的股東以約定價格向托管其證券的證券公司賣出標的證券,并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由股東按照另一約定價格從證券公司購回標的證券,證券公司根據與股東簽署的協議將待購回期間標的證券產生的相關孳息返還給股東的交易。
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是投資者以融資為目的的交易行為,根據深圳、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規定,原股東的初始交易、購回交易分別參照適用股份出售、股份買入有關權益變動和信息披露的規則,即在一家上市公司中擁有權益的股份達到或者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5%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參與交易所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的,應當遵守相關信息披露規則,不得存在短線交易,并應當遵守股份買賣“窗口期”以及年度股份轉讓比例限制的規定。約定購回式交易和其它方式導致的股份變動應該合并計算。上市公司應當在年度報告和半年度報告全文的“股本變動和股東情況”部分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情況”部分,區分不同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披露以下事項:相關股東名稱或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姓名,報告期內初始交易涉及的股份數量及比例,報告期內購回交易涉及的股份數量及比例,截止報告期末持股數量及比例等。相關股東因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使其持股比例超過30%的,應當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履行要約收購義務或向中國證監會申請豁免,屬于免于提出豁免申請情形的除外。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一部于2013年3月4日給深交所的《關于對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法律適用相關請示問題的復函》(上市一部函[2013]72號)也對上述要求作了進一步的明確規定。
然而,2014年4月25日,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發布了《關于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豁免要約收購義務的問題與解答》(以下簡稱“《問題與解答》”),就要約豁免問題作了與前述函件不一樣的從寬解釋。《問題與解答》提出,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初始交易前,在一家上市公司中擁有權益的股份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30%的原股東,僅因履行《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客戶協議》、《交易協議書》等協議購回標的股份,導致其持股比例恢復至30%以上的,對此,《問題與解答》認為:如《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客戶協議》、《交易協議書》明確約定標的股份待購回期間產生的相關權益(包括現金分紅、債券兌息、送股、轉增股份、老股東配售方式的增發、配股和配售債券等),及對應的出席股東大會、提案、表決等股東權利均歸屬于原股東的,可以免于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六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向證監會提出豁免申請,直接向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申請辦理股份轉讓和過戶登記手續。同時,原股東應在購回交易完成后3日內就股份增持情況作出公告,律師應就原股東權益變動行為發表符合規定的專項核查意見并由上市公司予以披露。
2014年11月23日起正式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2014年修訂)》第63條對上述《問題與解答》的內容從部門規章層面進行了明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相關投資者可以免于按照前款規定提交豁免申請,直接向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申請辦理股份轉讓和過
戶登記手續:……(六)因履行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協議購
回上市公司股份導致投資者在一個上市公司中擁有權益的股份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30%,并且能夠證明標的
股份的表決權在協議期間未發生轉移;……”。
與此相關的典型案例為海亮股份案例。2013年2月4日,海亮集團與中信證券簽訂了《中信證券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客戶協議》。協議約定:海亮集團將其持有的海亮股份(002203)無限售條件流通股 385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97%)進行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期限為一年。2013年2月5日,海亮集團已將持有公司的3850萬股股份出售給了中信證券。海亮集團按約定到期購回中信證券持有的公司4.97%股份時,持股比例由38.77%上升為43.75%,因此需向證監會申請豁免要約收購義務。
2014年1月16日,海亮集團有限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關于核準豁免海亮集團有限公司要約收購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義務的批復》。2014年1月17日,海亮集團根據《中信證券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客戶協議》約定,購回中信證券持有的海亮股份 3850 萬股股份。
就券商理財產品而言,根據《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證券公司從事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應當實行集中運營管理,對外統一簽訂資產管理合同”。因此,不同理財產品由同一證券公司托管并與同一證券公司簽署資產管理合同系監管要求,并不能作為持股量合并計算的合理依據。我們認為,在現行法律法規條件下,如果單個券商理財產品持股比例超過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則應當依法披露,并納入短線交易的監管范疇。
如果同一券商旗下的不同理財產品投資決策相互之間具有獨立性,則雖然這些理財產品合計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超過5%,但不構成一致行動人,其持股量原則上不合并計算,原則上不予披露,合計持股超比例后的買賣行為不視為短線交易。
如果券商不同理財產品投資決策高度一致,應當重點關注其投資決策的形成過程,有必要時核查其投資決策人員是否存在相同、混同、串通、控制等情形,或者要求其券商、投資決策人員就其內部管理、決策獨立性等進行說明。如果監管部門認定其存在前列情形的,可以將若干只理財產品的持股量合并計算,超過5%的應當予以披露,超比例持股后的買賣行為應認定為短線交易。
對私募理財產品 而言,如果單只私募理財產品 持股比例超過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則應當依法披露,并納入短線交易的監管范疇。同一信托公司旗下的不同私募理財產品 合計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超過5%,是否構成一致行動人和其持股量是否合并計算,頗值研究。
從收購功能上看,公募基金因《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雙10%”的限制,并不具備收購的功能,而私募理財產品從事證券投資并不受到上述規定的限制,故具有收購的功能。著名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上海澤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入主工大首創董事會便是典型案例。
2014年2月19日,工大首創公告稱,原大股東八達集團持有的15.69%股權完成轉讓,上海澤熙投資成為新任第二大股東。而上海澤熙投資3.2億元接手八達集團所持股份后,擁有公司15.69%股份,與雅戈爾僅有0.11%的差距。2014年3月20日上午,工大首創(600857)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澤熙投資的三名提名董事皆獲高票當選,這意味著澤熙投資正式入主工大首創董事會,澤熙系將在公司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工大首創原董事長龔東升被解除董事職務,澤熙系的徐峻成為新任董事長。
2013年9月17日,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一部給深交所發送了《關于對同一投資顧問的多只陽光私募基金產品持股信息披露問題的答復意見》(上市一部函[2013]633號),提出以下處理意見:“根據《證券法》第八十六條、《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十二條和第八十三條等有關規定,為確保股份權益變動的透明度,除非有關當事人提出相反證據予以充分證明,否則,同一管理人擔任投資顧問的多只陽光私募基金產品應當合并計算持股數量并相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因此,我們認為,同一管理人擔任投資顧問的多只陽光私募基金產品,應當合并計算持股數量并相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持股超過5%后的六個月內的買賣行為應認定為短線交易。通過要求合并計算持股并及時披露,可以防范部分信托產品受益人利用產品隱匿真實身份,逃避收購和信息披露等義務。
對于同一信托公司旗下的不同私募理財產品 ,如果有充分證據證明不同理財產品的投資決策相互之間具有完全獨立性,雖然這些理財產品 合計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超過5%,但不構成一致行動人,其持股量原則上不合并計算,原則上不予披露,合計持股超比例后的買賣行為不視為短線交易。
1.長盈精密案例
2011年12月以來,北方A信托公司發行的由上海澤熙投資管理公司作為投資顧問管理的多只私募基金大量買入長盈精密(300115)股票,A信托公司發行的由北京鴻道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投資顧問管理的多只私募基金也持有大量該公司股份。截至2012年1月6日,上述兩個投資管理公司作為投資顧問管理的私募基金分別持有該股797.87萬股和846.62萬股,分別占總股本的4.64%和4.92%。2012年1月6日至2012年6月4日,A信托公司發行的上述私募基金累計凈賣出股數2,156,887股,累計凈賣出比例1.1474%,對此,有關監管機構予以充分的關注并要求A信托公司進行解釋說明是否為一致行動人和存在短線交易行為。A信托公司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提交了《情況說明》,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說明。
A信托公司認為,根據證監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八十三條的規定,一致行動人是指通過協議、合作、關聯方關系等合法途徑擴大其對一個上市公司股份的控制比例,或者鞏固其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在行使上市公司表決權時采取相同意思表示的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投資顧問的上海澤熙及北京鴻道注冊情況、管理人員、投研團隊并不相交,不存在合伙、合作、聯營等情況,無關聯關系,并非一致行動人。
監管機構最終認可了A信托公司的解釋說明,未將分別由上海澤熙和北京鴻道作為投資顧問的幾個私募理財產品認定為一致行動人,同時未將其上述減持行為認定為短線交易。
2.上海豐潤案例
2010年5月~2011年7月,上海豐潤除使用自身開設的“上海豐潤”證券賬戶交易股票外,還通過簽署“全權委托管理協議”的方式,控制了“上海杉業”、“王慶來”、“王娜影”、“張敏紅”、“鄭學明”、“陳光華”等6個法人、自然人證券帳戶的買賣決策;并通過發起設立“聯華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浙江中行新股申購信托項目(3期)”、“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融裕25號”等私募理財產品 ,作為投資顧問,控制了上述私募理財產品 和相關信托證券帳戶的買賣決策,交易“京山輕機”、“江西長運”、“大連圣亞”、“中科英華”等4只股票。
上海豐潤作為上述9個證券賬戶的交易決策者,有義務、有責任嚴格按照《證券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隨時關注并合并計算這9個證券帳戶在同一時間持有同一家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數量;當合并計算的持股比例符合法律規定的信息披露情形時,應當在法定期限內進行報告和公告。本案例中,上海豐潤擁有交易決策權的9個證券賬戶合計持有“京山輕機”、“江西長運”、“大連圣亞”、“中科英華”等4只股票的比例多次達到法律規定的信息披露情形(持股達到5%、10%等),均未履行報告和披露義務,其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構成了《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所規定的“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的行為。2012年7月10日,中國證監會對上海豐潤及其董事長分別做出了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