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旅游發展的新業態
作家余秋雨曾在《行者無疆》中寫到:“旅行讓人和自然更親密地貼近,讓個體在遼闊的天地中更愉悅地舒展,讓深山美景不再獨自遲暮……”。如其所言,親近自然、回歸自然,旅游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及市場不斷完善下,旅游業飛速發展,而其中頗具創新的實踐莫過于“智慧旅游”。所謂智慧旅游,就是運用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和裝備,充分準確及時感知和使用各類旅游信息,從而實現旅游服務、旅游管理、旅游營銷、旅游體驗的智能化,促進旅游業態向綜合性和融合型轉型提升。
我國十分重視智慧旅游發展。2011年,國家旅游局提出,我國將爭取用10年左右時間,初步實現基于信息技術的智慧旅游;截止2012年8月,已有北京、蘇州、南京、煙臺等18個城市入選首批“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2014年是我國“智慧旅游年”;而在今年年初,國家旅游局又印發《關于促進智慧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我國智慧旅游的目標、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許多城市、景區都在探索、推進智慧旅游的建設工作,如鎮江“國家智慧旅游中心”、南京“祥云計劃”、九寨溝“智能導游”等,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智慧旅游,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和新形態,越來越受到青睞。
但在取得一定進展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智慧旅游發展并不成熟,存在著諸如科技研發與實施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從實際出發,盲目跟風,概念炒作,智慧旅游的建設標準、評價體系缺失等不足與問題。而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智慧旅游不僅是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旅游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推動我國智慧旅游持續健康發展,變成了一項緊迫而重要的工作。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基礎設施。要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鼓勵政府、企業和個人參與投資,采用“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形成多元化投資體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用于智慧旅游重點建設項目、相關標準建立、重點企業培育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并加強引導資金使用的統籌與監管。智慧旅游的基礎,包括基礎硬件、軟件、數據庫以及存儲各類旅游信息的數據中心,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把社會、商業、信息等各類基礎設施連接起來,建成新一代的智能化基礎設施。
二是推廣信息技術,加快標準化建設。在旅游行業推廣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同時,提倡景區在電子導游、環境和災害監測預警等方面采用物聯網技術,提倡地方旅游信息中心建設區域旅游信息服務平臺,提倡大型旅行社開展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應用,提倡軟件企業開發可以在移動智能終端上運行的旅游小軟件。此外,要加快推動旅游信息標準化建設,逐步建立旅游基礎信息數據中心,確保所提供旅游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三是堅持以人為本,整合旅游資源。智慧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發展理念,本質就是滿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同時智慧旅游建設的成敗也必須由游客的親身體驗和評價判斷為根本標準。因此,智慧旅游建設必須以游客為中心,緊貼其需求變化,并不斷進行改進創新,在智慧旅游項目設計和建設發展過程中,要以旅游行程和消費過程為線索,既要整合旅游、工商、交通、公安、衛生等部門的相關信息資源,又要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景點、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等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服務系統,以滿足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對信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