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鐸印

在不久前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嚴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運轉流程繁冗、拖沓,亟須進一步簡化流程,加快簡政放權進程。“部長們參加的國務院常務會已經討論通過的一些政策,現在卻還‘卡’在那兒,讓幾個處長來‘把關’,這不在程序上完全顛倒了嗎?”總理如是說。
為什么會出現“處長把關”的困境,究其原因:一是觀念陳舊,不按照簡化流程、簡政放權的要求辦事,仍然習慣于老思路、老套路走流程,因循守舊、按部就班層層審批;二是作風懶散,沒有真正形成雷厲風行馬上辦的干事氛圍;三是權力自私,還在打部門、個人小九九,不想、不愿、不舍放權,既隱約顯露出變相截留權力的動機,更是個別地方“縣官不如現管”權力生態的真實反映;四是通過“把關”極力尋租,搞權錢交易,滋生腐敗。
“處長把關”不僅阻礙了妙計良策的貫徹落實,也有損政府的公信力。要讓妙計良策真正落地,必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堅持內部制度改革,簡化程序,提高效能。強化干部自我革新意識,增強落實政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使之轉化為自我革新的動力,抓緊落實政策。強力推進依法治理和制度治理的辦法和措施,完善考核、監督、問責機制,用鐵的手腕整治不作為、懶作為以及亂設關卡、捂著權力不肯下放等“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現象,確保中央政令暢通無阻,行政服務效能得到實質性提升。建立健全監督檢查長效機制,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違紀違法行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強化行政問責,對工作不力、弄虛作假、失職瀆職等,不僅要嚴肅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還應追究相關領導干部的責任。
打通“處長把關”的“中梗阻”,需給“處長把關”“瘦身”,給政策落實“強身”,給干部自我革新“健身”,真正把政策從藍圖變為現實,讓老百姓及時享受政策實惠,不負百姓福祉之托,求真務實,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