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晞
加固“信用墻”:“皮草之都”的金融創新路
文/孟晞
5月,正是遼沈大地由春入夏的大好時節,也是裘皮等反季商品減價熱賣的季節。佟二堡,這個有著“皮草之都”美譽的遼陽小鎮,隨處可見刷卡消費的游人。對比如今便捷的購物體驗,北京來的羅大姐深有感觸:“都知道這兒的皮草質優價廉,但早幾年購物特不放心,不能刷卡,揣著一大摞現金的感覺,那叫一個提心吊膽,恨不得趕快買了走人。現在不但每個商場都有銀行網點,很多商戶還安了POS機,消費方便,我們也能多看幾家。”
長久以來,小微企業一直是佟二堡裘皮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規模不斷擴張,融資難問題日趨突出,嚴重制約著企業發展。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輸血管道,對于小微企業尤其如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以來,佟二堡人也在琢磨著如何破題。
“人無信不立”,企業同樣如此。對于裘皮制造這樣的輕資產企業,融資通道不暢,梗阻之處就在信用記錄不完善。有感于此,佟二堡人把這輪金融創新的重點放在了增“信”上。為了真材實料地建好信用通道,他們首先在構筑經濟金融協調發展新平臺上下功夫。鼓勵銀政、銀企協作配合,定期召開貸款營銷洽談會、項目申報協調會,促進項目與資金銜接。在精心打造政府、銀行、企業對接“金融平臺”的同時,政府大力開展金融訴訟案件專項整治活動,促進全社會提高信用意識,為信貸投入營造良好環境。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與區域產業項目和誠信企業對接,引導大型銀行延伸金融服務網點,實現經濟金融共同發展。截至目前,共有15家金融機構為佟二堡商戶提供服務,域內12處專營市場POS機結算率達到80%以上,即將投入使用的“金融一條街”,預計將至少引進10家金融機構進駐,金融輸血功能日趨完善,市場運營更加高效有序。
隨著入駐金融機構的增多和商戶信用的普遍提升,商戶間互相擔保、承擔連帶責任的互助擔保機制應運而生。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以此為契機,發起成立互助擔保基金,由個體商戶或企業自愿交納,作為貸款擔保,以產業鏈、訂單等為信用機理,選擇合適的企業放款,在降低道德風險的同時,徹底改善了信貸環境,實現企業、銀行“雙贏”。

遼陽佟二堡被稱為“皮草之都”,吸引著來自海內外客人
有了金融輸血,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佟二堡的皮裝裘皮產業卻成功實現逆襲。目前,域內皮裝裘皮生產企業達800余家,經營業戶5000多戶,從業人員達5萬人,基本形成“養殖、硝染、加工、銷售、檢測”的完整產業鏈條,被評為省級示范服務業集聚區。
“現如今,貸款程序更便捷、資金周轉更靈活”,說起自家企業的發展,商戶老盧咧開了嘴,“以前只管賣,不注重質量,那是砸自己招牌。東西沒人買不說,銀行也不愿貸款,跟現在沒法比,加固‘信用墻’這招還真用對了。”“守信、增信,互助、雙贏”,通過強化商業信用,佟二堡產業發展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跨越,“講誠信,懂規矩”,佟二堡人對未來滿懷夢想。
□本欄編輯/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