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東/文
產城融合中產業培育的美國經驗
■于新東/文
越是新的事物越要建立在堅實的傳統基礎上,沒有強大和先進的制造業提供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在線檢測、營銷服務和經營管理等在內的全過程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就只是沒有依托的空中樓閣,勢必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枯萎枯竭。
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影響,促使美國一方面思考如何擺脫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考慮如何繼續保持頭號經濟強國地位。為此,美國在反思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倒掛以及過于依賴金融創新與信貸消費拉動經濟模式等諸多問題后,積極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力求繼續占據競爭制高點。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憑依其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優勢地位,不是被動地迎合未來發展潮流,而是主動地創造并引領世界潮流。通俗地說,就是美國仍然要把全世界引向由美國所設定的方向、道路和目標。而這實際上恰恰正是美國走向強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應該講,研究分析美國成功和強大原因的文獻資料可以說是汗牛充棟,角度很多,結論自然也就各有側重,說是科技立國也可,說是教育立國也可,說是民主立國也可,都是對的。但是有一個角度一直為人忽視,那就是戰略立國。美國是一個十分強調戰略引領發展的國家,無論是其國內戰略,還是其全球戰略,都充分體現出美國在戰略前瞻、戰略預測和戰略制勝上的獨到之處與勝人一籌。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又是美國引領全球潮流的總體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說,美國曾經是以民主政體、生活方式、價值觀、美國夢等輸出為主,那么,當前及今后則會以新興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品牌、標準、知識產權、技術轉讓、專利許可等輸出為主。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新興產業實現了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完美結合,是比文化或者軍事都更完美的“全球爭霸”利器。而其他國家則處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從屬地位,或跟隨、或配套、或旁觀,這一點可以從美國成功搶占信息產業的絕對制高點看得十分清楚。對此,必須引起我們高度警覺,防止美國在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設限和施壓,特別是運用政治手段、貿易手段、金融手段等。
美國充分認識到,越是新的事物越要建立在堅實的傳統基礎上,沒有強大和先進的制造業提供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在線檢測、營銷服務和經營管理等在內的全過程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就只是沒有依托的空中樓閣,勢必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枯萎枯竭。為此,2009年底,美國推行以促進出口推動型增長和制造業增長為主要內容的“再工業化”戰略,重塑美國競爭優勢。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美國的所謂“再工業化”不是簡單的再度或者重復工業化,更不是返回勞動密集型和資源要素型的低端增長模式,其要義在于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建立新產業部門,創造新經濟增長點。主要采取四個方面的舉措。一是降低制造業成本。主要包括:減少制造業稅負、改革公共醫療保險制度以降低企業的醫療保險負擔、減少管制和司法訴訟成本、實施節能計劃降低能源成本、鼓勵創新投資及加強職業教育培訓以提高制造業勞動生產率等具體措施。二是提升制造業創新水平。主張通過重構國家創新基礎,強化美國自主創新的基本要素;通過鼓勵發展有效創業的競爭市場,為創業和風險投資營造良好的環境;通過扶持清潔能源、先進車輛和健康信息等重點行業的研發,推動戰略性新興行業的重點科研項目取得突破。三是鼓勵發展先進制造業。廣為推行精益生產、準時生產、清潔生產、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計算機集成制造、虛擬制造和綠色制造等諸多先進生產模式進入先進制造業,加快傳統產業的更新換代和科技進步。四是出臺《制造業促進法案》。
產業之間相互滲透,趨于融合,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產業融合不僅通過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了傳統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而且促進產業結構不斷趨向合理化和高度化,特別是,產業融合還催生了許多新產品和新服務,滿足了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后對更高層次消費品的需求,反過來又極大地拉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因此,美國繼續加大促進產業融合步伐,拓展技術應用領域,突破產業原有邊界,提高企業創新力,增強產業競爭力。當前,美國正把加快“三網融合”作為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提出要在寬帶普及率和互聯網接入方面重返世界領先地位,加大對信息傳感網、公共安全網、智能電網等現代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對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拓展納米技術和產業的發展空間,僅2010年納米技術計劃的研發經費就達16億美元。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美國用于科學研發的投資資金的來源已經迅速轉移到私營企業。據白宮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稱,各種民間團體在科研上的投資已經占到總投資的三分之二。美國政府進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設立民用空間項目計劃,組建公私合營企業探索清潔煤技術的商業化模式,鼓勵私人投資進入寬帶服務領域等,意在推動民間參與科技開發和利用,以保持美國的創新活力和經濟增長。以英特爾、谷歌、微軟、思科為代表的美國企業,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普遍增加研發投入。舉例來說,英特爾2009年2月初宣布公司計劃投入70億美元升級其美國工廠生產技術,實現32納米制造工藝。2010年2月英特爾又宣布,計劃與24家風投資本公司組成一個投資美國聯盟(Invest in America Alliance),向美國科技公司注資35億美元。其中英特爾自己的風投部門英特爾投資公司投入2億美元。主要投資目標是電腦和信息技術部門、綠色技術部門和生物科技部門,意在維持科技創新優勢,搶占新興產業競爭制高點。
(作者單位: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