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少鳳/文
引領寧波杭州灣新區誕生以來篳路藍縷、手胼足胝,大踏步發展的動力與活力是什么?
決定寧波杭州灣新區創建至今艱苦卓絕、善作善成,能大獲成功的核心與關鍵是什么?
蘊藏在寧波杭州灣新區巨大發展成就之中可復制、可推廣的最成功秘笈與攻略是什么?
這是寧波杭州灣新區建設發展5年至今,所必須而且亟待研究總結回答的三大時代性問題。如果概括為一個大命題,那就是,這5年來一路披荊斬棘、艱苦奮斗,波瀾壯闊、風雨彩虹中行來的寧波杭州灣新區建設發展的戰略模式與寶貴精神是什么?我研究認為,綜觀寧波杭州灣新區這5年發展史,在巨大而輝煌的成就背后,最核心的理念是機遇意識強大,最關鍵的前提是規劃科學嚴謹,最牢固的基礎是產業經濟發達,最突出的特色是生態環境美麗,最明顯的優勢是人民富裕安康,最誘人的魅力是發展前景光明。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我研究概括并具體提出了寧波杭州灣新區的成功模式及精神內核就是,“堅持以重大機遇為聚焦點與著眼點,弘揚善創業精神;堅持以科學規劃為切入點與進軍點,弘揚講科學精神;堅持以產城融合為基本點與支撐點,弘揚肯務實精神;堅持以生態美麗為著力點與突擊點,弘揚敢擔當精神;堅持以美好生活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弘揚為人民精神;堅持以續寫藍圖為創新點與進取點,弘揚釘釘子精神”的“六堅持六弘揚”為主要內容及特點的建設發展戰略模式與寶貴精神。
搶抓機遇,知易行難。說的就是,有時候機遇明明已經出現并光臨駕到,卻偏偏與機遇擦肩而過。這種情形,如果把機遇特別是重大戰略機遇比喻成泰山的話,那么,失去機遇就真可謂“有眼不識泰山”。究其根源,就是因為缺乏了那么一種自覺而強大的機遇意識。這就要求有一雙敏銳而善于捕捉的眼睛,一個智慧而善于分析的頭腦。在觀察中發現機遇、在思考中研究機遇,把無形的機遇轉化為有形的行動方案。寧波杭州灣新區正式成立之前,正是當時的那一批創業領軍者,發現并捕捉到了杭州灣跨海大橋開通所帶來的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從而積極籌劃新區的建設發展,最終得以濃墨重彩地書寫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筆。
機遇面前人人平等,唯有勇者勝、挑戰者贏、時刻準備者受青睞。這就是說,光有機遇意識是不夠的,必須有實干和奮斗的精神與干勁緊相隨,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否則,只有坐而論道,而沒有起而行動、奮斗創業的實際行動,那么,即使機遇意識再強,發現一萬次機遇,也同樣會放跑一萬次機遇;制定了一萬次把握機遇的行動方案,也永遠只會是停留在紙上的一萬次機遇。關鍵在行動、在實干、在創業,蘊藏無限潛力的機遇才會真正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和成長力,事業才會蒸蒸日上、蓬勃發展。寧波杭州灣新區成立之后,不是想著等、靠、要,更不是躺在機遇的懷抱里睡大覺,而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以埋頭苦干的韌勁,以奮斗創業的激情,開始了寧波杭州灣新區建設發展的實干史。
5年彈指一揮間,成就屬于過去,光榮屬于未來。放眼未來,新的更大機遇就在前方。能否緊緊抓住用好,關鍵是要永遠抱著創業而不是守成的態度與精神。惟其如此,才會始終保持夕惕若厲、奮發有為的昂揚斗志與干勁。為此,寧波杭州灣新區的建設發展必須永遠奮進在創業的路上,堅持以人為本,以國內外一流灣區和新區為標桿,將“產業集群化、區域都市化、治理現代化”等“三化同步”貫穿于工作全過程,深入推進“產城人”融合發展,努力建設“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充滿活力、宜居宜業”的新灣區,大事業就會一天更比一天輝煌。
科學規劃,扣好區域或城市建設的“第一粒扣子”,至關重要。新區域、新土地上搞建設,沒有歷史羈絆、沒有現實阻撓、沒有框架制約,因而人們總是會說,一張白紙上可以畫最美最好的圖畫。話雖如此,殊不知背后隱藏的風險也最大。就像畫畫,第一筆落下若稍有不慎即可能留下隱患,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新城建設同樣如此,沒有科學嚴謹的前期規劃,缺乏長遠前瞻的規劃考慮,不僅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給后續的發展帶來無限困擾,特別是一旦陷入“建了拆、拆了建,修了挖、挖了修”的怪圈,將給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說,要保證新城“畫好畫美”,成為一座幸福之城,科學規劃當為第一要務。寧波杭州灣新區的建設發展,以講科學的精神,從一開始就扣好“規劃”這粒新區建設的“第一粒扣子”,從而為后續各項工作的跟進開展奠定了良好開端,成為保障新區建設發展順利進行并獲取成功的先決性與前提性條件。建設伊始,寧波杭州灣新區就按照加快建設寧波北部國際化新城的宏大目標,強化規劃龍頭,確保新區高水平開發建設。
科學規劃,在強調美麗圖紙和實施方案形成的同時,要強調遵循規律性、突出特色化、具有創造力,同時要一如既往地強調忠誠執行規劃的嚴肅性、規范性與延續性。寧波杭州灣新區按照“500天編制完成50個各級各類規劃設計”的目標,在保質保量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規劃編制方式手段,采取國際競賽方式,引進國內外一流規劃咨詢機構參與新區規劃設計。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掛牌以來共完成了55個各級各類規劃設計,如期高效完成規劃目標任務,為新區有條不紊、有章有法的總體建設發展把好了關口、明確了布局、指明了方向。正是由于有了科學規劃的引領,一方面新城開發得以加快推進,2011年創造了“4個100”的佳績。另一方面,城市生態維護得以加強保護。在開發建設的關鍵階段不忘甚至更加積極主動地推進濕地保護性開發,杭州灣濕地成功晉升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城市功能形象大幅提升,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放眼未來,寧波杭州灣新區已經明確提出了到2018年,即新區正式成立9周年之際,力爭實現“九年三翻番”的奮斗目標。圍繞這一目標,進一步優化完善城市規劃體系,開展城市空間戰略性研究,強化城市空間規劃對專項規劃空間落地的指導作用,細化功能布局和預留空間。當前,既要抓好“十三五”規劃編制,以創新理念開展“十三五”課題研究及專項規劃編制,探索新區今后一個時期新型發展道路,同時要近干遠謀,前瞻性謀劃新區第二個10年的發展思路,即到2030年跨入國內一流開發區行列,成為環杭州灣“灣區經濟”的引領者。
從歷史以來的城市化進程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城市化從來就是沒有離開產業支撐的。只不過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發展階段是以產業的各種具體形象出現而已。哪怕是城市化早期的小作坊業,也構成為閃現于支撐城市化進程中的關鍵身影。其實,不管手工業的產城融合、工業化的產城融合也好,還是服務化的產城融合也罷,總之,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工業、服務業都是產業,是產業支撐著城市的昨天、今天乃至明天。因此,一言以蔽之,歷史是如此延續至今的,現實也是反復證明了的,未來必將同樣遵循這條鐵律,即:產業和城市的有機融合與相互促進是城市繁榮之本,產業衰退或者產業空心化的結果就是城市的荒蕪。
寧波杭州灣新區建設發展的“產城人”融合正是上述規律的生動實踐。可以說,“產城人”融合就是新區戰略模式的“脊梁”,支撐全局、貫穿始終。新區堅持城市建設發展與產業培育壯大同步進行、協同推進、共生共進、互利多贏。在具體實踐中,積極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和優勢企業,務實高效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為城市更好發展作出更為突出的貢獻。一是扶大扶強龍頭企業,壯大支撐城市發展的“骨干細胞”。強化“一企一策”培育,對重點企業“量身定制”培育政策,方太、興業盛泰、雅迪、金田、沁園等骨干企業加快發展。二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產業支撐城市發展的持久力。2014年1-10月新材料、智能電氣、高端裝備等三大新興產業產值之和已經占到新區經濟總量的20.6%。三是大力推進“四換三名”,引領產業支撐城市發展的未來方向。全力支持企業機器換人,2014年前三季度累計完成設備抵扣近2.2億元。方太、媽咪寶、沁園等骨干企業積極發展互聯網市場,電商銷售產值分別同比增長90%、58%、76%。產業、城市和人的有機契合度、融合度、統一度不斷提升。
放眼未來,寧波杭州灣新區提出要不斷充實和完善“2+3+1”主導產業體系,并賦予其新的內容,繼續著重培育打造汽車和通用航空2個千億級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智能電氣、新材料、高端裝備等3個百億級產業。其中,智能電氣今后要逐步充實擴展到電子電氣產業、文化休閑產業和生命健康產業等方面。與此同時,加快培育發展食品、生物醫藥、保健品等產業,做大做強旅游產業,保持寧波杭州灣新區產業發展的與時俱進。
世界城市化經驗教訓充分表明,環境優美、生態美麗是必然趨勢,人跡人工是點綴而已。世界城市發展史正如同整個人類發展史一樣,都經歷了一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早期階段,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修路造橋、蓋樓建房,總之就是以鋼筋水泥混凝土叢林代替枝繁葉茂鳥語花香的大自然森林,而且以此為榮、樂此不疲。隨著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城市化過度壓抑大自然的弊端亦日甚一日。人們開始認識到城市化絕不能只是以城市推進去簡單擠壓生態環境空間的短視行為,而是應該走一條城市不斷有機融入生態美麗的長期發展之路。
在有了強烈的環境意識、生態美麗要求和建設生態文明沖勁的同時,寧波杭州灣新區堅持把生態環境理念付之于實踐行動,以敢擔當的精神、負責任的態度,為居民百姓、為子孫后代、為可持續發展而大力推進新區美麗建設。一是全面實施“五水共治”。把治污水作為工作突破口,按照水岸同治、綜合施策的原則,投入17億元重點開展漂染園區整治。按照責任書要求,完成“垃圾河”清理,“黑河、臭河”得到明顯改善。二是深入推進“三改一拆”。重點完成了“三橫”區塊6萬多平方米違章建筑的綜合整治,目前共拆違12.4萬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標的154%。按照省市部署,基本完成高速公路沿線廣告設施拆除。三是持續開展綠化造林。加快推進新區重要廊道、重點區塊的綠化美化,預計全年新增綠化面積162萬平方米。
放眼未來,寧波杭州灣新區建設發展之路上,應該進一步大樹特樹生態美麗的旗幟,以生態美麗為主導,讓新區的建設發展更加適應自然生態環境的要求。形象地說,就是回歸到生態為主人、城市為客人的本來面目,而不是反客為主。特別是,以生態美麗為主導、城市及城市化為輔助,并不是誰的規模大小、面積多少等所決定的。換句話說,生態美麗主導并不是簡單說植被樹林等要達到多少,而更多的是一種觀念上的更加注重和更多關懷,并且把這種重視具體體現到新區的規劃、建設與發展當中去。
以人為本、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順應人們對城市有品質的生產生活的向往才是人類不斷推進城市化向前發展的根本目的與動力所在。為什么這么說?理由很簡單,也很充分,因為人們聚居城市就是為了追求物質豐富、生活便利、文化發達、經濟繁榮、風氣向上、環境舒適、氣候宜居等所謂的美好生活。一句話,提高人們的生活生產品質就是城市出現、存在并發展的一條一以貫之的真理,舍此別無他因。所以說,城市之魂在于美好生活,而不在其大小規模。可見,從理論上講,城市既完全可以大而無邊,只要其有美好生活;城市也完全可以小而玲瓏,同樣只要其有美好生活。因而,檢驗城市建設發展成敗的唯一標準就是生活品質的高低及美好生活與否,而不是以城市大小規模等其他外在因素來衡量城市建設發展的成效。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寧波杭州灣新區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服務為先,制訂實施以區帶鎮強村惠民實施辦法等系列惠民舉措,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全力維護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
我們同時應當深刻認識到,美好生活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美好生活是實實在在的,是細致入微的。在這一點上,特別適用的一句話就是“細節決定成敗”,美好生活就是城市及城市化進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具體結果就是看建設發展者的用心如何。寧波杭州灣新區從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出發,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真正做到細致入微、體貼備至地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比如,研究出臺人口落戶政策,制訂新區人才引進、購房落戶、投資落戶的實施意見;積極實施就學補助、住宅裝修補貼等政策;推出人才優惠房、限價房、人才公寓和人才租賃房等。新區人們安居樂業,不僅集聚了人氣,更為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
放眼未來,寧波杭州灣新區明確把品質城市塑造、服務功能完善作為實現“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根本途徑,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滿足現代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推進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衛生、文化、交通、商貿等事業發展,努力打造“三生三宜”國際化新城。
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寧波杭州灣新區因時制宜、順勢而為的抉擇就是,改革改革再改革,繼續爭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改革改革再改革”,形象地說,就是與其消極等待無為,不如主動謀變革新。寧波杭州灣新區的深化改革、特別是涉及政府管理體制的自我改革方面確實堪稱表率與標兵。新區管委會自2010年2月成立之始,就著手開展了新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在經歷了近300個日夜的精心籌備后,以“小政府、大服務”為方向,以精簡高效為原則,以職能歸并、整合、強化為重點的杭州灣新區大部制工作體制正式確立和運轉,實行大部門合署辦公,新區“一辦八局”九大部門正式掛牌成立。在具體重大攻關工作或項目的推進過程中,新區創造性地實行指揮部工作機制,主要包括“南洋小城開發建設指揮部、大眾項目現場指揮部、中國假期項目指揮部、杭州灣醫院項目指揮部、華強項目現場指揮部、吉利項目現場指揮部、通航機場籌建現場指揮部、高性能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指揮部、漂染園區整治指揮部、五水共治指揮部”等十大指揮部,重大工作的戰略性、針對性、成效性得到極大凸顯。全面深化改革無窮期,下一步的關鍵之一就是要繼續發揚釘釘子與啃硬骨頭的精神,一種對新區發展敢于破舊立新、始終追求卓越的改革勇氣與智慧。
大時代誕生大奇跡。創造寧波杭州灣新區建設發展的新的更大的奇跡,每一個新區人都要一如既往地昂揚起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狀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奮斗精神,乘勝前進、善作善成的頑強意志,豪氣干云、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果如是,奇跡再現、大業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