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錦釔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 100070)
未來10年人力資源展望
姚錦釔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 100070)
未來10年,企業的業務跟隨人才走,因人設事,有什么人就發展什么業務,人才版圖決定業務版圖。資本跟隨人才走,誰是做事業的人才就把錢投給誰。圈占人才、培養人才、服務人才、成就人才。
人才經營;人才創新;基業長青
時代在變,所謂“時代”,不是時間概念,而是代際概念。人的代際更替,催生商業的新陳代謝、更新換代。新生代企業來自于新生代的人。而未來10年,企業要想做到基業長青,就得創新,而企業搞創新、轉型、升級,關鍵的關鍵是什么?圈占新生代人才!所以,未來10年人力資源的發展都要回到人才、服務于人才。給人才以機會和平臺,才是組織的使命和前途所在、資本的收益所在、事業的生生不息所在。
我們講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的核心就是人,員工是決定企業興旺發達的第一要素。公司必須設身處地、真心誠意地為員工著想,為員工創造工作崗位,努力改善員工的工作條件,增加員工的收入,改善員工的福利。但未來10年不止步于此,公司會更重視員工的事業心、自我實現和生命意志的自由洋溢。作為員工,也應該牢固確立起為公司作貢獻的意識,顧全大局、克己自律,忠誠于公司的使命與利益,服從于公司的管理和約束,以高品質高效率的工作為公司客戶服務,永不停步地追求更高的職業境界和人生境界。
很多公司都感到,原來的行業或做法已經做不下去了,沒有前途,必須創新與轉型。這已經不是發展問題,是生死問題,形勢非常嚴峻。怎么創新和轉型?有錢,搞個創新孵化基金,錢就在賬上,沒問題;有樓、有園區,都是現成的,建個小硅谷,也沒問題。但是,有錢、有樓、有硅谷,人呢?缺的是創新型、創業型人才!這些人才不能源源不斷地來、生生不息地長,錢和樓和園區有什么用?你搞的“硅谷”不就是空谷嗎?瞧,生死問題變成了創新和轉型的問題,創新和轉型的問題變成了人才的問題。不能在人才上下對功夫,誰也別想實現創新和重生,不管原來多么輝煌,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就這樣老去、沒落。
這是一個打劫的時代,互聯網技術為打劫提供了技術上的實現手段,資本為打劫提供了“燒錢”,屌絲逆襲成了萬眾歡呼的佳話,海盜精神成為強悍的、致勝的商業風格。各行各業都面臨揭竿而起的打劫者、顛覆者,商業世界、天下大亂,原來建立的地盤正在受到威脅,原來建立的結構正在受到沖擊。一切都在快速變化,而相對穩定的戰略和組織,根本無法及時做出反應,只有人,才可能根據前線的炮聲和戰火,即時判斷、快速反應。無論進攻還是防衛,人才再次成為了首要的依靠和指望。大爭之世,一切的競爭都化為人才之爭。
萬科郁亮喊出一句話“職業經理人已死、事業合伙人時代誕生”。流程化和管控型組織已死、平臺化和生態化組織誕生。流程森嚴、秩序井然、按部就班的公司,正在失去快速反應能力。野蠻生長、靈活機動、放手人才各自為政各自為戰的公司,卻可能亂中取勝、大獲全勝。在智力勞動領域,這種趨勢已經看得很明白了,比如互聯網創業、IT行業、投行投資資管領域、律師會計師設計師等,不按事業合伙人的理念、不搞平臺化和生態化組織,幾乎做不成大公司,歷史上做大了的公司也已經很難再ho1d住。連萬科、家紡、海爾等傳統行業公司,也意識到不搞事業合伙人體制已經很難再往前走了。
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做未來商業時代中的弄潮兒,勇于創新才能基業長青。創新的基礎又在于創新性人才。所以,未來10年人力資源發展主要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跳出或更新“管理”概念,致力于人才最大價值和最大效能的發現和發揮,組織圍著人才轉。
(2)要不局限于員工,而是全社會范圍用才,從注重“為我所有”轉向“為我所用”,建立開放的人才生態圈。
(3)基于大數據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應用人力資源管理軟件記錄和積累員工個性數據,依據數據對員工進行個性化管理。例如谷歌的HR在內部建立了多個數據收集平臺,借此觀察員工的工作習慣、日常行為等,據以實施人力資源管理舉措。對員工的考核、薪酬、福利和培訓,都依據數據給予個性化對待。
誰是人才,誰是庸才,誰有生存和發展的才干,由市場去選擇、去檢驗。能打開局面、能為客戶創造價值、能得到客戶認可、能把業務發展起來的,就是人才。只要是人才,企業就要去挖掘、去開發、去運用、去珍惜。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3.060
F272.92
A
1673-0194(2015)13-0098-02
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