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山西財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太原 030006)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農村中的滿意度分析
——以呂梁市交口縣某行政村為例
周易
(山西財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太原 030006)
本文在對呂梁市交口縣某行政村130位農民進行走訪調查的基礎上,研究分析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農村中的落實情況和農民的滿意程度。由于農民的年齡結構、收入水平、健康狀況的不同,對新農合的滿意度有較大的差別。同時,農民對新農合制度了解程度的不同、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的情況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度。本文淺析了影響農民對新農合滿意度的幾個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3點建議,一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大力度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二是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重視對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三是加強新農合制度的宣傳,提高農民的參合熱情。希望能夠不斷提高農民對于新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程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滿意度;醫療就醫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對大病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有著迫切的需要。尤其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鄉鎮,上億農民面臨著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威脅,加之農村醫療技術落后,更加重了農民對于社會醫療保障的需求。從2003年開始,山西省鄉鎮逐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雖然在覆蓋面、參合率上有了很大地提升,但仍無法滿足農村醫療需求。
本文以呂梁市某行政村為例,對樣本村下轄的3個自然村的130位農民進行了走訪,其中包括普通農民、村干部、鄉村醫生等。結合調查問卷,對交口縣某行政村“新農合”的滿意度進行了淺析,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呂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側,市境總面積約21 140平方千米,下轄1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截至2012年底,呂梁市參合農民達到277.257萬人,參合率達97.79%。參合率提高,新農合覆蓋面擴大。
交口縣截至2013年,戶籍人口為12萬人,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為442 724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7 273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62 138萬元人民幣;公共財政收入為78 168萬元,公共財政支出為134 442萬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510 000萬元。2013年,交口縣糧食總產量為29 524噸,肉類總產量達到2 680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達到43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 215 800萬元人民幣,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了322 295萬元;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420床。2012年,交口縣新型農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7%以上。
交口縣某行政村擁有3個自然村,總面積有20平方千米,境內山脈較多,溝壑縱橫、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全村共有土地面積1 192.3畝,總人口有2 395人,人均耕地面積約1~2畝,耕地面積較少,農民很難從耕地中獲得收入。該村工業比較發達,有三鑫鍛造有限公司和天源洗煤廠,青壯年打工一個月可以有2 800~3 000元人民幣的收入。全村村民平均年收入為1.5萬元左右。
在對130多位農民的調查中了解到,該行政村村民中,青壯年多選擇外出打工或者進本地工廠務工,但大部分農民家庭收人,主要依靠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或從事其他行業的勞動獲得。由于近幾年糧食價格下跌,農民收人增長緩慢,農民收入只能維持家庭的基本開銷。
樣本村村民從2008年開始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全村65歲以上老年人150名左右,約占總人口的6.3%。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有1 580人,占總人口的65.97%,據調查,樣本村的參合率在95%左右。2008-2015年,交口縣樣本村的個人繳費標準和縣級政府補貼標準也在逐年變化,見表1。

表1 交口縣樣本村新農合繳費標準及縣級政府補貼標準/元
見表1可以看出,2008-2015年樣本村參合村民每年個人繳費在逐年上漲,交口縣級政府補貼整體上由10元上升至28元??梢?,參合村民的個人繳費標準在逐年上升的同時,縣級政府的補貼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隨著煤炭經濟的不斷發展,該行政村因為過度開采煤礦資源,使環境遭到不斷惡化,大型煤炭工業的興起讓該村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通過對樣本村130位居民的調查,發現有15人患有慢性咽炎、3人患有支氣管哮喘、1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中兩位患有支氣管哮喘的村民都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疾≌呷繀⒓恿诵罗r村合作醫療保險。
該村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占樣本村人口的6.3%(按照聯合國的老齡化標準,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7%則為老齡化社會)。農村青壯年的流失,缺少養老機構和社會保障,老人一般由子女撫養,使得老齡化壓力過大,老人一旦患病對于整個家庭的打擊是十分沉重的。
評價社會保險最重要的標準,并不是個人成本收益是否平等,而是保險的社會滿意程度。
醫療保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它強調的不是個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社會對保險金的滿意程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種社會保險,一般來說分散風險的程度越高,參合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程度會越高,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程度應該受到重視。該行政村的參合率達到95%,低于全國2013年參合率的98.7%(“2013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3.1不同年齡的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程度
從年齡結構看出,年輕人對于新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較低,但是老年人對于新農合的滿意度較高。此次調查把年齡段分為20歲及以下、21~35歲、36~55歲、56~70歲和71歲及以上,統計了不同年齡段的人數以及對新農合的滿意程度,見表2。

表2 被調查者的年齡結構和對新農合滿意度評分
見表2可以看出,20歲及其以下和21~35歲之間的被調查者對于新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較低,滿意度平均評分分別為71.1分和69.3分;56~70歲及以上的滿意度較高,達到了80分以上??梢?,樣本村的老年人相對于年輕人,對新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更高。
Grossman[1](1972)假設個人可以繼承一定的初始健康存量,該存量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隨著年齡上升,農民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下降,患病的幾率也在不斷增大,老年人對醫療資源的需求和利用率隨之增大,所以相對于年輕人來說,老年人對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平均滿意度就相對較高。另外,部分老年人收入較低,當患有重大疾病時,老年人的生活將會受到更大的影響,所以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對老年人來說更加重要,而新農合可以為患病老人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并減輕疾病所帶來的經濟負擔,因此樣本村中年齡較大的農民相對年輕人,對新農合的滿意度更高。
3.2從收入角度調查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程度
從年收入角度看,樣本村村民的年收入水平集中在5 000元到10 000元人民幣之間,人數達到55人,此收入水平的村民對于新農合的滿意度評分為87.2分。由此可見,大部分調查者對于新農合的滿意程度比較高。但是收入水平的不同,也影響到農民對于新農合的滿意度,見表3可以看出,低收入者對于新農合滿意度評分低于高收入者。

表3 被調查者的年收入水平和對新農合滿意度評分
見表3能夠看出,收入處于1 000元以下的農民對于新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較低,滿意度均分僅為69.1分;收入處于1 000~5 000元的以農民對于新農合的滿意度均分在73.4分左右;年收入在5 000以上的農民對于新農合的滿意度均分為80分以上,并且呈現出遞增趨勢。由此可見,收入越高的農村居民對于新農合的滿意度越高。
其原因可能是,低收入者的支付能力和承受疾病風險能力相對于高收入者來說較弱,醫療保險來抵御疾病風險的要求更高,因此對新農村合作醫療的依賴性更大。而高收入者分散疾病風險的能力更高,對于醫療保障的依賴性較低,所以高收入者對新農合制度有更大的包容度,對其的滿意度就此較高。因此,參合農民中高收入群體對新農合制度的滿意度評分更高。
3.3從健康狀況調查農民對新農合的滿意程度
從健康狀況的角度看,此次調查把健康狀況分為自感健康狀況很好、良好、一般、差。自感健康狀況很好的人數最少,僅占樣本總體的16.15%;自感健康狀況一般的人數最多,占樣本總體的39.23%;自感健康差的人數占樣本總體的20%。被調查者對新農合滿意度評分隨健康狀況的下降而降低,見表4。
見表4可以看出,自感健康狀況很好的被調查者滿意度最高,為89.1分;自感健康狀況一般的被調查者滿意度平均分為81.4分;但是自感健康狀況較差的被調查者滿意度平均分為75.5分。由此可以看出,新農合制度的滿意度,隨著自感健康狀況的提高而提高。
根據顧客滿意度模型,滿意與否主要取決于實際受益與期望受益之間的差值,當實際受益達不到期望時,就會導致顧客的“不滿意”。健康狀況較好的農民對新農合制度依賴性較小,對從新農合中受益的期望比較小,所以對其有更大的包容度;健康狀況較差的人對新農合制度期望較大,當期望收益大于實際收益時,對新農合的滿意度就會降低。例如,調查中一位老人患有高血壓,屬于慢性病,現行的新農村合作醫療中,沒有對慢性病的特殊規定,醫療費用只按照門診費用報銷,報銷費用較低,這就使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對新農合制度的滿意度低。
3.4醫療定點機構就醫調查
調查顯示,在對村、鄉鎮、縣級、省級四級醫療機構的調查中,總體滿意度最高的是鄉鎮衛生院,其次是村和縣級醫院,最不滿意的是省級醫院,見表5。

表5 農民對新農合醫療定點機構滿意度平均評分(百分制)
從各項指標來看,村級衛生站在服務和方便程度的滿意度是最高的。被調查者最不滿意的是省級醫院的醫療費用,滿意度僅為43.7分,這主要是因為在交口縣當地鄉鎮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是85%,在交口縣醫院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為70%左右,在太原市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為50~60%。報銷比例的不同、報銷手續繁簡程度的不同,使農民對省級醫院醫療費用和方便程度的滿意度下降??h級和省級醫院的醫生水平、醫療設備和就醫環境都比較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農合的制度設計理念不被參合農民認可。
3.5對新農合制度熟悉程度的調查
被調查者對于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熟悉的程度不同,對新農合滿意度也會有所不同。此次調查把對新農合的熟悉程度分為4個層次,依次為很了解、比較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據調查結果可以發現,越了解新農合制度的村民,滿意程度會越高,見表6。

表6 被調查者對新農合的熟悉度和對新農合滿意度評分
見6可以看出,有5.38%的農民對新農合制度不了解;有46.92%的農民對新農合制度一般了解;很了解新農合制度的農民只有10%??梢姡瑯颖敬逯修r民對新農合制度還是有一定地了解的,大部分人是從村干部、衛生院,以及廣播、電視、報紙等途徑了解的。隨著對新農合制度的熟悉程度的加深,村民對新農合的滿意度評分逐漸提高,由79.1分提高到了89.5分。
被調查者的滿意度隨著其對新農合的了解而提高。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隨著農民對新農合制度了解程度的加深,對就醫報銷等就更容易認可,滿意度就高;另一方面,農民對新農合制度不了解,對新農合制度的預期往往很高,所以對新農合的報銷情況不滿意。
4.1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大力度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對于提高農村居民對于新農合的滿意度有較大的影響。但是由于新農合實行“自愿參保”的原則,即由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面籌資,而該行政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卻要每年承受不斷上漲的參保金額,因此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經濟貧困,無力參保的人被排除在醫療保險的體制以外,這使得該行政村參合率低于全國水平。
因此,當地政府要提高新農合財政支持力度,提高政府補貼水平,還要把農村低收人農民、孤寡人群等“醫療弱勢群體”,作為醫療保障擴面工作的突破口,促使政府積極地發揮醫療保障責任主體的作用。除此之外,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存在著報銷手續繁瑣、報銷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大大影響了農民參合的積極性。政府在推動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過程中,應更注重完善制度設計,實現醫療籌資和服務利用方面的公平,從而讓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更好地服務于農民,更加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
4.2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重視對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
政府應重視農村醫療機構的建設,多渠道籌集資金,逐漸配備基本的醫療設施,滿足農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建設和管理,在對鄉鎮衛生院升級和改造的同時,進行資格審查,嚴格約束定點醫療機構的操作行為。重點推進鄉鎮衛生院的急救、婦保、兒保、產科、預防保健等服務功能建設,促進鄉鎮醫療機構功能的升級和轉型;要不斷加強農村村級和社區的衛生服務建設,逐步開展慢性病監測、健康體檢等服務,建立社區醫療體系,培養農村居民的疾病防御意識;要重視基層醫療隊伍的建設,鼓勵優秀的醫療人才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百姓。建設一支服務態度好、工作效率高、醫術高明的醫療隊伍,嚴格基層醫生的選拔,提高他們的待遇和福利水平,讓其安心服務于基層。
4.3加強新農合制度的宣傳,提高農民參合熱情
目前對新農合的宣傳中,大多集中在新農合制度對農民的好處上,而沒有樹立起農民的風險意識,沒有對那些不參加新農合的農民進行深入調查,宣傳沒有針對性,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許多農民沒有了解到新農合在未來能帶來的好處,只是考慮到短期利益,認為自己身體還很好,沒必要參加新農合。
在宣傳上,政府應該更有針對性、更詳細地對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進行宣傳;在宣傳內容上,不能僅僅告知農民個人需交的費用,應重點宣傳新農合的報銷范圍、報銷比例、報銷程序等,使農民對新農合有清晰直觀的認識,使其走出認識誤區,才能做出更有利于自身的選擇;在宣傳形式上,可以加強對基層醫護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讓他們在工作中宣傳新農合,針對每位農民的實際情況詳細講解新農合的報銷方法,使新農合制度真正落實到農民的醫療中。農村可以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方式,對文化程度低的農民進行宣傳,也可以定期舉行交流會,讓真正的受惠農民交流參加新農合的心得,從而鼓勵更多的人參加新農合。
經過對呂梁市交口縣某行政村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到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取得了較大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困擾。但是,由于受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地區醫療水平的影響及社會保障政策的不完善,使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有較多問題。以上的調查和研究還不完善,還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能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做出一點貢獻,為廣大農民享受現代醫療服務盡一份綿薄之力。
主要參考文獻
[1]M Grossman.On the Concept of Hea1th Capita1 and the Demand for Hea1th [J].Journa1 of Po1itica1 Economy,1972,80(2):223-255.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3.138
F840.684
A
1673-0194(2015)13-0236-04
201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