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楠,楊捷軒,劉艷軍,陳東方,張 昱
(1.63801部隊,四川 西昌 615000;2.軍事交通學院 裝備保障系,天津 300161;3.73311部隊,福建 晉江 362700;4.73101部隊,江蘇 徐州 221000)
基于戰場環境的通用裝備區域保障模式淺析
薛楠1,2,楊捷軒2,劉艷軍2,陳東方3,張昱4
(1.63801部隊,四川 西昌 615000;2.軍事交通學院 裝備保障系,天津 300161;3.73311部隊,福建 晉江 362700;4.73101部隊,江蘇 徐州 221000)
本文以基于未來戰場環境的通用裝備區域保障為邏輯起點,創新性地提出通用裝備區域保障節點輻射、自主協同、動態重組、多維聚焦4種模式,通過對這4種新型保障模式的結構、特點與應用條件進行研究,為構建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通用裝備區域保障模型提供參考。
通用裝備;區域保障;保障模式
未來作戰的參戰力量多元化,采用傳統的層級通用裝備保障模式,易出現大量通用裝備保障資源疊加使用、保障關系不明確、保障任務重疊等現實問題,影響通用裝備保障效率。為了適應聯合作戰裝備保障需求,通用裝備采取區域保障形式,以基于未來戰場環境的通用裝備區域保障為邏輯起點,將通用裝備區域保障模式按照運行機制類型創新,分為節點輻射式保障、自主協同式保障、動態重組式保障、多維聚焦式保障4種模式,不同的保障模式對應不同的保障結構,具備不同的保障特點,適用于不同的戰場環境。
戰場區域可以根據空間分布分為基點、節點、觸點。基點是區域的最頂層,節點是作為中繼層,觸點是作為末端層。節點輻射保障模式運行機制的關鍵在于,設計科學的保障節點、功能向外輻射、區域實施保障。
1.1節點輻射基本結構
節點輻射式保障是基于戰場空間的區域層級切割,區分層級地實施通用裝備保障,主要結構由節點到觸點的輻射,即保障功能由節點向觸點進行輻射,如圖1所示。
圖1 節點輻射保障基本結構示意圖
1.2節點輻射保障模式特點
節點輻射保障模式具備一對多的特點,即一個通用裝備保障單元可完成保障多個通用裝備的任務。節點輻射保障模式也代表著傳統的層級保障模式,既定的裝備保障體系按照原有的層級概念對通用裝備進行綜合保障,如圖2所示。
圖2 節點輻射保障式層級特性示意圖
1.3節點輻射保障模式應用
節點輻射保障模式可用于建制部隊的通用裝備保障,在保障模式上具備較強的操作性,特別是在規模作戰中能建立較為完備的保障結構、系統和體系,按照“觸點—節點—基點”的響應程序,能較為完整地完成戰場通用裝備保障任務,特別是針對區域保障任務“快速反應”的要求,能較好地完成“即時保障”。即時保障也可稱為實時化裝備保障,主要能通過快速的“反射弧”效應,對故障裝備進行快速搶修,并能夠有效地輻射到整個任務區域[1]。
自主協同保障模式主要是針對戰場環境中任務部隊級別的橫向合作模式,本文擬采用常規Voronoi圖對任務區域進行劃分。假設平面上的一個控制點集P={p1,p2,…,pn},3≤n<∞,其中任意兩點都不共位,且任意4點都不共圓,d(pi,pj)表示點pi與點pj之間的歐氏距離。稱為點pi的Voronoi多邊形,簡稱V-多邊形。各點的Voronoi多邊形共同組成Voronoi圖,簡稱V-圖。
圖3 V-圖分布示意圖
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采用V-圖可對平面空間進行多邊形劃分,使平面區域內的各個保障力量單元輻射的范圍相一致,即點輻射滿足面需求。但在實際作戰中,容易出現某一節點被敵人破壞或攻擊,失去通用裝備保障能力,進而影響區域整體的通用裝備保障效能。由此考慮,必須加強區域內通用裝備保障力量的自主協同保障[2]。
2.1自主協同基本結構
自主協同基本結構主要是側重于保障結構的空間延伸。在節點級別加強了橫向的交流和溝通,上級可對下級進行支援保障;在觸點級別能基于任務或基于故障進行快速的技術互補,甚至可以接受另一建制單位上級裝備保障力量的技術支援。將原有的層級保障結構拓展為網狀結構,利于從末端解決戰時通用裝備保障“響應時間長、處理周期慢”的現實矛盾,如圖4所示。
圖4 自主協同保障基本結構示意圖
2.2自主協同保障模式特點
自主協同保障模式的主要特點可歸納為“互融性高、互補性強、容差性大”。互融性高是指各個通用裝備保障力量在區域內可實現職能的互相交流;互補性強是指各個通用裝備保障力量在區域內可實現搶救、搶修的技術支援,特別是針對軍地兩用裝備,地方維修人員能有效地補充軍隊的維修力量;容差性大則是指建制內上層裝備保障力量,能夠為建制外的下級裝備保障力量提供裝備保障技術支援,即在觸點發生通用裝備故障時,可由本建制上級進行支援,也可以請求臨近單位上級或相當級別的裝備保障力量提供技術支援,從而增強了整體通用裝備區域保障的魯棒性[3]。
2.3自主協同保障模式應用
自主協同保障模式不要求具備完整的由上至下的指揮體系,只需要中低端的指揮局域網即可完成保障,發揮應有的保障效能,特別適用不在電磁環境受干擾的區域和自然環境惡劣的區域實施。具體來講,一般情況建制保障,可能情況隨機保障,緊急情況優先保障。
戰場通用裝備發生故障,往往通過獨立、原始的裝備保障力量無法快速完成保障任務。由此可考慮將多支裝備保障力量進行再次編組,編組形式也不局限于傳統的按專業分組和按編制分組,而是基于目標裝備的編組,并隨著時間動態的發展而變化。由此,可探索研究動態重組通用裝備保障模式[4]。
3.1動態重組基本結構
動態重組基本機構是由若干保障單元抽組或重建的新保障單元,可對通用裝備實施更加高效的裝備保障能力,產生1+1>2的效果,并且這種裝備保障新單元組合形式多變。可以是2個或N個舊單元組成的新單元,體現數目的變化;也可以是同一類型單元的加強,形成更高一級的保障能力。在動態重組前,各個保障單元之間僅僅是平等合作關系;而在動態重組后,各個保障單元之間有可能出現主次關系,但是都不會影響最終裝備保障能力的提升,即新保障單元的保障能力必定大于原來分散的裝備保障能力之和,如圖5所示。
3.2動態重組保障模式特點
動態重組保障模式的特點是形式靈活、結構多變、適用性強、靈敏度高。形式靈活主要體現在重組力量多元化,根據需要進行故障裝備需求的調整,可以是簡單的建制力量和支援力量的疊加,也可以是軍地雙方協作解決;結構多變主要體現不拘束與簡單的力量重組,可根據重組后的裝備保障力量及時間維度的調整,體現結構發展變化的動態特性;適應性強主要體現于能針對需求進行動態重組,從而達到了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目標;靈敏度高則體現在動態重組后,可實現不同輸入來提供精細化、差別化輸出。
圖5 動態重組保障基本結構示意圖
圖6 多維聚焦保障基本結構示意圖
3.3動態重組保障模式應用
動態重組保障模式主要運用于需求不明確的通用裝備保障,利用其“形式靈活、結構多變、適用性強、靈敏度高”的特點,指定適應不同作戰樣式的通用裝備保障計劃,通過靈活運用和自適應調整,提升通用裝備區域保障的能力。應用可歸納為“基于功能、模塊編程、適應任務、隨機重組”。
4.1多維聚焦基本結構
多維聚焦保障模式是典型的多對一的通用裝備保障模式,即在通用裝備發生故障時,附近裝備保障力量快速趕到發生故障地域,通過多方裝備保障力量的協力合作,完成戰場搶救、搶修任務。多維聚焦重點體現出多維度的力量融合,通過裝備保障力量和保障資源的精確利用,保持和恢復通用裝備的技術性能和戰術性能,如圖6所示。
4.2多維聚焦保障模式特點
多維聚焦保障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在 “力量多元、導向性強、魯棒性高”。力量多元主要體現在裝備保障力量的主體多元,客體單一;導向性強則主要體現裝備保障重要方向,一般就是指向影響部隊戰斗力的重要環節;魯棒性高則體現在多方裝備保障力量集中保障通用裝備,即使某一股力量受到打擊或不能及時到位,都不會從根本上影響最終的裝備保障效果。
4.3多維聚焦保障模式應用
特別是在區域保障中,對重要目標、指揮所、值班火器都可以歸屬為多維聚焦的終端。多維聚焦保障模式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源,應當首先安排重要目標和重要方向的指揮、火器和新型裝備,確保裝備運行順暢。
通過研究通用裝備區域保障,節點輻射式、自主協同式、動態重組保障式、多維聚焦式,4種模式的基本結構、主要特點及應用條件,為構建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需求的通用裝備區域保障模式研究打下基礎,但在結構的二次開發方面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
主要參考文獻
[1]徐航,陳春良.裝備精確保障概論[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
[2]雷紅偉,祁永強.通用裝備保障體系建設研究[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9.
[3]孫寶龍.通用裝備保障概論[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1.
[4]張忠義.對空軍航空裝備維修保障模式改革的再認識[J].裝備學院學報,2013(10).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3.132
E07
A
1673-0194(2015)13-0222-03
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