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丹,陳 暉,張瑀珊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制藥廠,長春 130000)
中藥是由幾種或者幾十種動物、植物藥物通過相關比例配制而成藥,他們還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近些年,中藥現代化速度加快,但這也是一項艱難的工作,涉及到商業、教育和科學技術等。采用現代化技術和方法,實行現代化的中藥生產技術和現代產業研究達到較多項目的優化指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提高產業收益,而且滿足現代產業需求,也是重要生產技術研究的目的之一。雖然中藥現代化技術還存在許多不足,但在未來經過諸多學者的研究,會增加重要的發展空間。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SFE)是以臨界狀態下的流體為萃取對象,利用其具有液體和氣體的特性,通過對溫度和壓力的要求來選擇合適的中藥生產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與傳統的萃取技術相比,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技術比較節省萃取溶劑,萃取殘液量少,且提取溶液效率高,該技術萃取能力的強弱是由萃取劑密度大小來決定的,通過等溫降壓或等壓升溫,中將萃取物質與溶劑分離。
近些年來,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單味藥的研究。眾多學者在該技術上都有所斬獲,取得相當好的成績。在中藥成分提取上,對生物堿、黃酮、皂苷類等極性較大的物質提取和增加壓力而改善流體溶解性質的研究亦受到醫學者們的高度重視,例如曾琦華等學者在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銀杏葉有效成分的過程中,由于乙醇作為夾帶劑能提高提取物萃取效率,使用丙酮對萃取過程影響較小,故多數實驗室和工廠將乙醇和丙酮作為夾帶劑。相對于傳統萃取技術,該技術對分子顆粒較大物質有限制作用,不如傳統萃取技術效果好,而且其萃取劑一次性投入量多,成本高,難以在眾多小戶產業中使用。因此,對新技術的應用應根據其適合的條件綜合考慮,不要盲目求新。
大孔樹脂吸附分離技術是采用特殊的吸附劑,從中藥或復方煎液中有選擇地吸附其中的有效部分,除去無效部分的一種提取精制的新工藝,其吸附作用主要是通過表面吸附、表面電性或形成氫鍵等來實現。大孔樹脂吸附分離技術在提取草藥藥性時,可以有效地縮小藥草給藥量,減少中藥制品的吸潮性,能較高程度地提高重金屬的去除效果,且還具有再生性強的優點。
目前在中藥有效成分的分離方法中,樹脂法受到了學者們的特別重視。劉中秋、蔡雄、劉榮華、杜江等研究學者們運用樹脂技術在提高中藥藥效上有較大的貢獻。但是樹脂技術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樹脂的收縮系數大,沒有統一的使用標準,且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易受到流體流速和流體濃度大小的影響,且樹脂法的純化條件的規范化、重現性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
近些年,機械分離技術可以分為膜分離技術、高速離心分離技術兩種。膜分離技術的原理是通過膜類似物將提取物流過或滯留在膜上的過程,通俗的來說,向篩子一樣,根據過濾分子大小,選擇合適的篩子,以達到提取目的產物的目的。膜分離技術在原生物體系環境下能實現物質分離,受濾面積較大且速度高,且富集產物或濾除雜質效率高,不用濃縮,不會出現二次污染,適用于熱敏性強的物質,但是還有諸多影響因素,例如壓力、溫度、分離物濃度等,如何選擇適宜型號及膜材的濾膜,實現MST工藝及其產品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此外,膜的污染和劣化嚴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以找到解決辦法。
高速離心分手手藝是借助離心機的高速扭轉,使藥液中的固體和液體或兩種不相混溶的液體產生大小不同的離心力,從而達到分離目標。高速離心法屬于物理分離過程,不會破壞中藥的有效成分,工藝流程短,操作簡單,無污染,節省溶劑。高速離心法在液體制劑中常用于將大分子的雜質從小分子的有效成分中分離出來。但對于小分子雜質或與有效成分相對分子質量相差不大的雜質,單純靠高速離心法難以實現分離,而且高速離心法需增添高速離心機裝備,一次性投入較大。高速離心方法已普遍應用于水提液澄清分離,能較好地改良口服液表面;注射液出產中用于預濾,可大大提高濾速和結果,提高注射液的澄明度。為更好地將這類方式運用于中藥的現代化大生產,應正視對其影響因素的總結,增強其技術參數的考查,使其獲得公道、科學、有用的使用。
酶工程技術是近幾年來用于中藥工業的一項生物工程技術。酶提取的本質是操縱酶反映的高度專一性,將細胞壁的構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粉碎細胞壁,從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選用適宜的酶,無需高溫既可將影響液體制劑的雜質和淀粉、蛋白質、果膠等分化去除,較溫和地將植物構造分化,加快有效成分的分解提取,也可增進某些極性低的脂溶性成分轉化為糖苷類等易溶于水的成分而有利于提取,生物催化活性專一。
酶解方法利用的主要問題是反映前提的挑選,這是酶反映手藝的特點決定的,酶的種類、酶解溫度、酸堿度等對酶的催化效果影響較大。因此,針對具體藥物,研究酶反應的最佳條件非常重要。此外,酶提取對復方有效成分、療效影響及酶殘留題目等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這項新技術對設備無特殊要求,適用于工業化大生產。國外已有很多廠家起頭操縱這項新技術,產生了很好的效益,但是我國的產業化用酶仍不廣泛,尚處于探索階段。
當前我國的中醫藥事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家和有關部門十分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出實現中藥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近年來,海內中藥研究人員注重接收當代的新技術和方式,并將其應用到中藥制劑的制備和生產中。應用高新技術發展當代中藥,是提高中藥市場競爭力、中藥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必將為探索中藥現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1]張靜澤,顏艷.吸附樹脂分離技術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中藥雜志,2004,29(7):628-630.
[2]劉中秋,蔡雄,賴小平,等.大孔吸附樹脂富集純化三七總皂普工藝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2001,7(3):4-5.
[3]潘五九,肖小河,衰海龍,等.中藥生產關鍵共性新技術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4,35(4):361-366.
[4]陳振德,許重遠,謝立.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花椒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1,26(10):687-688.
[5]馬長雨,楊悅武,郭治聽,等.微波萃取在中藥提取和分析中的應用[J].中草藥,2004,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