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昌
(黑龍江省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哈爾濱 150001)
中國制造2025計劃提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要實現智能化和服務化,把制造業轉型升級戰略向前大大推進了一步,也為新一輪東北振興指明了方向。黑龍江要抓緊啟動實施符合省情實際的中國制造2025黑龍江版,為中國制造升級提供支撐
最近,國務院下發了《中國制造2025》通知,提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要實現智能化和服務化。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提出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美國著名學者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指出,世界正迎來第三次工業革命。人類在經歷了蒸汽化、電氣化時代后,終于進入了智能化。第三次工業革命已悄然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其核心技術呈現三大特點:一是以網絡化分布式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二是以移動互聯網和工業物聯為基礎的數字設計、智能制造等“數字制造”信息技術;三是納米生物等“新材料”的運用。第二個階段是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其概念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第三個階段是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為新一輪東北振興指明了方向,把制造業轉型升級戰略更具體化,向前大大推進了一步。
美國作為世界上的第一經濟強國,就是有兩個結構決定的。一是第三產業即現代服務業占三次產業的比重達到73%,一產、二產的比重非常小,都已經轉移到國外,利用國外廉價的勞動力進行生產,再低價進口。主要集中精力發展服務業,靠服務業創造GDP、稅收和就業。二是現代服務業中生產性服務業所占的比重也是73%,就是這兩個73%奠定了美國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地位,也為我們今后的發展和結構調整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路徑。今年北京兩會上國家提出要建立以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大支撐點的新經濟格局。今后既要提高現代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還要提高生產性服務業在現代服務業中的比重,工業企業要從中找準位置,工業戰線打造新的增長點。
2025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經濟新常態要延續到2025年,中國制造2025年也是十年,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的開發也要延續到2025年,第二輪東北振興也是十年,這四個10年連為一體,中國制造2025計劃,具有戰略意義。
組織實施好《中國制造2025》必須尊重制造業發展規律,立足我國國情和產業實際,適應世界產業變革趨勢,正確把握好五個關系: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總體來講,《中國制造2025》是一個著眼長遠的規劃,描繪了未來3個10年建設制造強國的宏偉藍圖和梯次推進的路線圖,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但要注意立足當前,與穩增長調結構的現實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尤其是已經形成共識的重大項目要盡快啟動,有效拉動投資,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市場是主導,政府要引導。要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需求為牽引,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政府不能代替企業和市場。另一方面,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治理方式和方法,加強戰略規劃引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我國制造業涉及30個大類,每個門類中又有不少小類,有些是國家戰略重點,有些屬于一般性行業。推動制造業由大變強,既要全面布局整體推進,更要整合資源突出重點,集中力量在關系全局的重大裝備等先進制造領域實現率先突破。
制造業服務化或者說服務型制造業,是現代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方面。沒有制造業,服務業也會空心化;沒有服務業,制造業也不會有長足發展。在一定意義上講,未來制造業的競爭和比拼,實際上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和比拼。制造業不但要向用戶提供實物產品,而且要向用戶提供服務。生產性服務業重點要發展處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兩端:一端是研發設計,一端是售后服務。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橋梁是中國設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設計是科學技術加藝術創造力。
《中國制造2025》提到了十大領域,多數是我們已經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的領域,再想走引進、消化、吸收的路子,難度會越來越大。只有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但是,堅持自主發展,并不意味著路徑是封閉的,要積極推動開放式創新、協作式創新,走開放創新的路子。
《中國制造2025》恰好十年,與經濟新常態的十年同步,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十年同步,要抓住機遇,放大效應,龍江制造業才能重生發展。
傳統制造業實現智能化和服務化是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服務業占比低于同等發展水平國家10個百分點左右,現代服務業發展更加滯后。與制造業相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存在“兩頭輕”的問題,一方面是前端設計較弱,另一方面是售后服務水平不高,難以滿足用戶需求。前不久在巴西,看到國內企業中標的奧運會裝備項目不少,比如中船重工的輪渡船,巴方要求必須用發達國家產的導航系統和智能系統,實際上我們的制造水平也是能夠達到的,但由于該國在巴西有相應的服務系統,而我們的服務跟不上,這就是差距,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當初海爾電器之所以發展起來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他們的售后維修服務產業做得好,客戶滿意度高。
我們實施“中國制造2025”,一個大的著力點,就是要加快制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學研結合,加快產品創新實施“營改增”等政策,支持更多面向市場的專業研發機構成長;通過推動業務流程再造、商業模式及業態創新,鼓勵制造業企業提供更好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大力發展生產型服務業,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為中國制造升級提供支撐。最終建立以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點的新經濟格局。
聯系龍江實際,這次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對黑龍江省來說格外具有針對性,我們要率先研究,力爭取得突破。黑龍江解放最早,離前蘇聯最近,學計劃經濟最快,退出計劃經濟最晚,計劃經濟舊胎記最重,舊觀念解放思想不夠,小農意識突出,市場觀念缺失,舊體制造就了萬能強勢大政府,經濟發展環境不優化,舊結構導致結構性短板太多,包括非公經濟、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戰略性產業等,發展慢,比重低,具有明顯的不足。黑龍江發展的過程就是調整結構的過程,要著力補長短板,做強長板,打造龍江經濟升級版。我們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抓住這一重大新機遇,真正為黑龍江贏得最后一次發展機會。
黑龍江是工業大省、制造業大省,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其中28個落戶黑龍江,由此奠定了黑龍江新中國工業搖籃的特殊地位,后又成為老工業基地改造的重要省份。工業走智能化、服務化的路子,對黑龍江格外有針對性。黑龍江傳統制造業比重大,高科技產業比重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慢,這種舊的產業結構一直是影響發展的結構性短板和癥結。去年全省經濟發展下滑就是結構性的下滑,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化工和能源工業比重太大,大慶和四大煤城GDP占全省的60%,能源行業不景氣,全省經濟發展速度下滑嚴重,這是結構性下滑。要想遏制結構性下滑,就要治本,需要在調整結構上下功夫,要以此為契機,調整優化改善產業結構。習近平總書記今年7月份又親自到吉林調研,提出“四個著力”中重點突出了調整優化結構問題。東北三省的計劃經濟舊體制、舊結構不來一個脫胎換骨地改造,黑龍江將難以翻身,只有改革舊結構,培養新增長點,真正把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我們的結構才能徹底調整過來。
第一,黑龍江作為工業大省,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點省份,傳統制造業攤子大、比重高,今后怎么改造升級,怎么由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轉變,營造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像三大動力、一重等這些一五、二五期間建立起來的傳統老工業企業,如何抓住這一輪的新機遇,力爭實現脫胎換骨,由傳統制造業向現代高端智能制造業轉變。國家文件中提出的十大領域,如農業機械制造、新材料、電力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技術、新能源汽車等等,我們都有很好的基礎和對接點,都是我們過去積累的產業優勢,面臨新一輪的轉型升級,怎么實現智能化。今后傳統制造業產品的設計與生產實現智能化,產業的運營管理智慧化,黑龍江省的產業結構才能得到徹底優化和改善。這里有很多的具體問題值得研究,比如數控技術如何進一步發揚光大,大數據庫、云計算中心怎么建,還有很多工作需要一件件去落實。
第二,充分發揮哈工大等高校的人才和科研優勢,提高高校專利技術落地轉化率,就地孵化、轉化為生產力。這也是把黑龍江省過去提出的“高校強省”、“科技強省”戰略與中國制造2025有機結合起來。比如哈工大的3D打印技術、機器人技術,以這些核心技術為依托擴展開來,這些技術在黑龍江如果能夠實現產業化,形成規模,以此打造黑龍江省工業戰線的新經濟增長點,在全國產生影響力和輻射力。
第三,制造業要服務化。按照高端市場經濟的要求,企業要延伸產業鏈,擴展生產領域,主動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高生產服務能力和水平。服務業分為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兩大類。生產性服務業完全在第二產業內由企業來完成,比如科技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商貿服務業、智能物流業、電子商務、售后服務等等,這些統稱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市場經濟國家都是這么走過來的,黑龍江省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好多企業對智能化光喊不做,對服務化不知道怎么做,缺乏服務意識、能力和水平,對此,我們要按照高端市場經濟的要求,部署和設計工業戰線的產業鏈、系列和規模,廠內搞智能化,廠外搞服務化,讓我們的企業不再關起門設計生產產品,而是不斷拓展生產和服務領域,學會搞生產性服務業,把制造業和服務業結合,我們的工業企業才能做大做強,做出品位和層次來。
第四,探討生態工業和綠色制造,著力發展綠色經濟。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的的五項重點工程里也包括這一項,這對黑龍江來說更有針對性。黑龍江作為資源大省、生態大省,在保護生態上更有意義,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上升為國家級戰略,森林是地球之肺,濕地是地球之腎,過去我們開發過度,現在要有效地保護起來。今后不管是老工業智能化,還是拓展制造業服務化,都要守住綠色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時提出了我國的兩條底線,一是發展,二是生態。我們要加快研究生態工業、綠色制造,對國家具有重大示范意義,對黑龍江保護生態更有緊迫感和操作性。
我們要好好研究以上四個方面,最終把黑龍江由新中國的工業搖籃、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點省份、傳統制造業大省變成智造強省、服務業大省。